ATG试验、异网漫游······5G领域好消息不断,商用化模式渐显

通信资讯馆 2023-05-18
1982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近期,5G领域利好消息频发。

据工信微报公众号消息,经工信部统筹组织协调,5月17日,在合肥举行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联合宣布在新疆正式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

5G异网漫游是指,当所属运营商无5G网络覆盖时,用户可接入其他运营商的5G网络,继续使用5G服务。工信部在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就提出,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支持5G接入网共建共享,推进5G异网漫游,逐步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边远地区一网托底的移动通信网络格局。

目前已先后完成实验室测试、外场验证和现网试点,验证5G异网漫游业务能力和商用可行性,2023年5月17日在新疆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在提供5G异网漫游服务的区域,用户使用支持5G异网漫游功能的终端,不换卡、不换号,即可直接使用5G异网漫游服务,无需支付额外费用。5G异网漫游可以有效减少重复投资,加快5G网络覆盖,提升5G网络整体效能和客户服务感知。

5G-ATG试验批准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国航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依申请批复中国移动使用其4.9GHz部分5G频率资源在国内有关省份开展5G地空通信(5G-ATG)技术试验。

5G-ATG是实现航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也是5G等新技术在航空互联网领域的新应用和新业态。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相比卫星通信,ATG虽然仅覆盖大陆本土,但其高数据带宽、低延迟、低成本的优势很明显。此次工信部批准5G-ATG试验,将5G网络覆盖的空间维度和应用场景拓展,可满足航空旅客访问互联网需求。

5G覆盖率

得益于政府的超前布局和政策支持,中国5G的发展在全球位居前列。

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建成了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独立组网5G网络。5G移动电话用户达5.1亿户,比2021年末净增1.55亿户,占到了全球5G用户总数的60%以上。

对比国外,中国5G发展有几个特点,首先就是政府的态度,比如频谱的发放,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拍卖,减少了运营商在网络投资上的巨额。第二个特点是中国运营商在5G组网上采用独立组网的形式,而海外采用非独立组网的形式,后者会导致后期网络应用上容易出现问题。第三个特点,中国运营商在各行各业应用场景的探索上更开放,也更激进。

从三大运营商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也可以看出,业绩表现都很好,也体现了中国5G发展的高质量。5G用于冬奥会的直播,还有中国商飞公司获得了5G专网的频率使用,也是5G在国内应用上很大的突破。

中国运营商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对云的重视,最早是由中国电信提出云网融合的概念,之后中国移动提出算力网络的构想,中国联通提出算网一体。目前这一概念被整合为云网融合,成为了业界新的共识。

中国电信原董事长李正茂回忆,大概从十年前开始,行业已经在探讨网络虚拟化的问题,亚马逊、谷歌、阿里云等厂商从互联网的角度推动了云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除了网络连接之外的大量的需求,5G、宽带都需要云的加持,云也包括了存储和计算,这样的联合会给运营商连接带来价值,但如果运营商仅仅变成管道公司,未来的前景就不太乐观了。因此,通信行业逐渐认为云和网络必然走在一起,从而提出了云网融合的理念。

对于云网融合具体怎么走,可能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中国电信当时定义的云网融合,有四个要素:网是基础,云是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李正茂认为,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自主掌握云的核心技术。

“现在全球运营商在云网融合这件事情上,我认为处在非常焦虑的状态。很多运营商,包括一些很大的,对要不要搞云,怎么样搞云,没有清晰的战略,甚至有一些大型运营商把自己最核心的云的基础设施,交给了其他第三方,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这些运营商未来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中国运营商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大家都下了决心,自主来掌握核心技术。”李正茂说。

由于云网融合在基础设施层面,非常适合运营商,一旦走出这条路,在IaaS层面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发展。过去两年,三大运营商在云业务方面都维持着高速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云收入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80亿,超过了去年全年,预计2022年全年将会突破500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云收入也持续取得了翻番的增长,甚至引发了资本市场对运营商估值的修正。

对运营商来说,也许云网融合将是仅次于5G的另一个推动力。

运营商助力5G RedCap 商用化进程

作为产业生态的中坚力量,三大运营商均完成了5G RedCap相关测试验证工作,并于近日陆续公布了最新进展,积极推动着5G RedCap的商用化进程。

中国电信天翼物联与芯模厂商智联安、利尔达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5G RedCap低功耗定位模组,共同打造5G RedCap定位芯片、模组、终端产业链,加速5G RedCap在物联网垂直行业的规模化商用。

中国移动研究院也联合中兴通讯、华为等产业伙伴完成了面向5G核心网的RedCap端到端内场测试验证;中国联通在2023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发布了全球首款通用型5G RedCap商用模组NX307,满足行业客户对轻量化5G模组的需求。

在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RedCap产业已初具雏形,据业内人士预测,RedCap有望在2023年开启规模商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RedCap将助力5G的进一步规模化应用“提档加速”,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文章来源: 数据宝,通信信息报社,iDoNews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资讯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