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上,如何持续增强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能源投资喵 2023-05-19
261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能源问题的核心安全是安全保障,特别是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规划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更要突出强调把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做到能源供应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坚持“先立后破、以立为先”,依靠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如何全方位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深刻认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两个大局”出发,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这一部署既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能源领域的具体成果,也科学确立了新征程能源事业的新使命新任务;既与能源安全新战略一脉相承,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既遵循现代能源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更是立足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能源安全、建设能源强国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我国能源安全面临多重挑战。要通过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健全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增强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全方位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和能源供给质量。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要通过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立后破、多措并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优化组合,提高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大国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源产业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引擎。我国能源技术装备在国际上具有总体竞争优势,但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卡点、堵点,需要通过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全面提升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在能源转型上,为何把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如何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为了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国家能源局于 4月6日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持续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把能源保供稳价放在首位

在经历了2021年煤炭短缺导致的电力供应危机之后,这两年国家把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指导意见中均被列为首要目标;2022年表述为“增强供应保障能力”,今年则进一步强调“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对于如何持续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指导意见》首要强调了“进一步夯实化石能源兜底保障基础”的作用。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新能源安全替代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化石能源还需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针对供应保障能力,《指导意见》中明确给出了今年所要达到的一系列量化目标。

同时,《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提高能源系统调节能力”,这是持续增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随着两者发电规模逐年扩大,在电力系统所占比例不断提升,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的不稳定性也日益加大。因此,着力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至关重要。

二、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电能替代

对于“结构转型深入推进”这一目标,《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巩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积极推动生产生活用能低碳化清洁化,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巩固拓展绿色低碳转型强劲势头。”

《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在《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则变成了“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这其中最大变化在于,开始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按照国家能源局3月份发布的《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

其二,核电发展口径从有序变成积极,将大规模发展。《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的是“有序推进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今年则变成了“积极推进核电水电项目建设”,有序变成了积极并且将核电放在水电前面,说明核电今年要大规模发展。2021年国家批了5台核电,2022年批了10台,今年有望进一步加大力度。

其三,首次提出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

其四,首次并重点强调积极推动能源消费侧转型。这一点尤为重要。具体来看,就是加快建设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提高接纳新能源的灵活性和多元负荷的承载力,提升生产生活用能电气化水平,重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以及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清洁取暖长效机制,稳妥有序推进新增清洁取暖项目。

可见,“结构转型深入推进”就是在增强化石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油、气、煤、核、新能源、电力多轮驱动的多元供给结构,把握非化石能源合理替代节奏,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进而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三、质量效率稳步提高,节能降耗持续推进

对于“质量效率稳步提高”这一目标,今年《指导意见》中的量化指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2%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受能源消费构成、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禀赋、地域产业分工以及设备技术装备水平等因素影响,直接反映着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3.5%。

过去五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8.1%,其中,2021年制定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2022年虽未明确要求,但实际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可见,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速放缓,也表明当前节能降耗是面临着一定压力和挑战的。

对此,《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新设一批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尤其是做好“十四五”第一批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认定,加快短板技术装备攻关进程;巩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优势,加快风电、光伏技术迭代研发,突破一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确保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持续保持合理水平。

全方位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指导意见》中,除了强调上述三个主要目标,还明确提出“扎实推动区域能源协调发展”、“增强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能源治理能力建设”以及“扩大能源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等战略举措,为实现能源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高效地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文章来源: ​中国电力网,学习时报,中国经济时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投资喵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