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4亿现金流却为负!这家企业不惜代价,“死磕”创新

机器之眼 2023-05-25
2994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设备是制造业的“臂膀与眼睛”,但中国市场却常年为海外巨头日本基恩士、美国康耐视两家占据半壁江山。不过,随着国产机器人的崛起,近年中国机器人厂商开始以后来居上的产品力及性价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中国制造业母机市场。

其中,海康威视内部孵化的海康机器人,便是这波国产化浪潮中的代表之一。今年3月初,海康威视分拆海康机器人于创业板IPO的计划获得深交所受理。根据IPO招股书,公司计划募集60亿元,用于杭州滨江及桐庐基地建设,以及新一代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的开发项目投入。

据了解,此次冲击IPO的海康机器人与萤石网络一样,均为海康威视创新业务方面的子公司,此前,创新业务中的第一名萤石网络才刚刚成功上市,海康威视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筹备第二名海康机器人的上市事宜了。目前,海康威视为了发展创新业务,已经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

背靠大树,海康机器人迅速崛起

海康机器人由海康威视2016年自内部创业激励计划孵化而来,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产业中的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部分,其中机器视觉制造业智能化过程中正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并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汽车半导体,光伏和物流分拣等领域。

海康机器人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8亿、15.03亿、27.4亿,收入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70%以上,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27.85亿元;前述同期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分别为4548万、6509万、4.82亿和4.28亿元。分产品类别来看,海康机器人基于母公司在图像识别领域的优势,基于机器视觉延伸触角。报告期机器视觉业务持续占六成左右,移动机器人则在三成左右,结构则以移动机器人业务占比逐渐提升为主。此外,公司尚有部分无人机业务占比较低,而根据招股信息,海康威视有意将海康机器人的无人机板块拆出,海康机器人未来则将聚焦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两块。

一位机器人咨询机构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切分,目前行业主要将机器人按设备基座移动与否,细分为“工业机器人”与“移动机器人”两类。而不管哪大类机器人都存在一些精密制造方面的应用场景,其中部分会涉及机器视觉。由于汽车电气化、3C电子产品、光伏等半导体制造业需求在近年稳步提高,机器视觉在伺服电器、减速器和控制器传统“三大件”为主的工业机器人配件格局中也占到了越来越高的比重。

事实上,海康机器人并不是视觉或移动机器人领域在国内的先行者,如在机器视觉领域,大恒图像、凌云光等公司分别早在1991年、2002年即已成立,相对的后起之秀奥比中光成立时间也比海康机器人早三年。然而,凭借海康体系的渠道与资金优势,海康机器人却能在数年中迅速崛起,并快速占领市场。海康机器人在数个研究报告中都在机器视觉市占数据上排名全国第一,几乎短短几年便将基恩士、康耐视两家海外龙头挤入次席,更将凌云光、大恒图像两家老牌“友商”市占率压制。

海康机器人两大核心业务

海康机器人历经五年的成长与发展,形成了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两大核心业务。目前,海康机器人是面向全球的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聚焦于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平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

在机器视觉方面:海康机器人形成了2D视觉产品线、智能ID产品线、3D视觉产品线三大产品线,主要应用于3C、金属加工、工业自动化及物流等领域。同时以VM算法软件平台为核心,培养视觉应用生态,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满足碎片化的工业场景需求的各类应用。近日,华为公布了三批军团/系统部名单,机器视觉军团就位列其中,并在成立大会上透露机器视觉军团未来将从场景聚焦,端云协同,渠道下沉,成就客户等方面进行发力。

在移动机器人方面:海康机器人形成了潜伏、移载、叉式和料箱四大类机器人硬件产品线和机器人调度系统RCS、智能仓储系统iWMS两大软件平台。在技术端深耕数据融合、人机交互、业务编排、算法服务等核心领域;在业务端顺应系统行业化、应用场景化的发展趋势,向“多行业、全场景、全覆盖”奋力推进。

海康威视表示,通过此次拆分,海康机器人的独立性、投融资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等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有助于提升海康机器人未来的整体盈利水平。对于母公司海康威视与拆分子公司海康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海康威视也在预案中给予了解释:

首先,从主营业务来看:母公司海康威视主要是提供软硬融合、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能物联系列化软硬件产品,并具备大型复杂智能物联系统建设的全过程服务能力。而海康机器人的主营业务是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算法软件平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两者的主营业务从本质来说就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存在竞争。其次,海康威视还做出承诺:海康机器人将是海康威视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范围内面向企业从事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及其算法软件平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增值服务业务的唯一主体;并且不会在中国境内或境外以任何方式从事直接或间接对海康机器人及其控制的企业的经营构成或可能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情形的业务或活动。

而对于创新业务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与独立发展等问题,海康威视的相关负责人早在2021年的业绩说明会上就曾表示:“海康威视在创新业务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关联交易的问题,如果项目关联交易大,它可能就不适合于创新业务。所以不用太担心海康跟创新业务的关联交易问题,作为国企,海康在合规方面是非常严格的。”

海康威视“死磕”创新业务

一边马不停蹄的拆分子公司上市,另一边,海康威视收获了10年来最差业绩。海康威视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总营收预计831.74亿元,同比增长2.1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128.27亿元,同比下滑23.65%。对比2021年的数据,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8.21%、25.51%,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这也是海康威视十年来首次净利润出现下降,其主营产品的毛利率也同步下滑。

以2022年半年报为例,海康威视主业产品及服务期内营收293.66亿元,毛利率44.61%,较2021年H1下滑2.88%;创新业务营收70.08亿元,毛利率40.25%,下滑1.39%;主业建造工程营收8.84亿元,毛利率17.53%,下滑11.50%。不过,从财报数据可见,业绩下滑的原因是研发费用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高达46.75亿,要比上年同期的38.78亿多了7.97亿。销售费71.05亿元,同比增长10.02%;管理费19.34亿元,同比增长26.30%。

2021年,海康威视有5个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亿、净利润为正;同时,公司研发投入82.52亿元,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为10.13%,研发和技术服务人员超过2万人,占公司总人数近50%。自身业绩下滑,疯狂“花钱”搞研发的海康威视牢牢的盯紧了创新业务。

资料显示,海康威视旗下的创新业务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共计8项,占比为18.8%。其中,海康威视只在财报中披露了智能家居业务、机器人业务、热成像业务、汽车电子业务以及存续业务。除了已上市的萤石网络和待上市的海康机器,热成像业务、汽车电子业务以及存续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65%、2.21%和1.95%。

虽然这些业务的占比仍然较少,但从这些业务的增速来看,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战略已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收入达70.1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机器人、热成像、汽车电子业务工业属性较强,收入分别达到17.7亿元、13.6亿元、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8%、32.2%、49.2%;萤石和存储业务属于To C业务,受到消费低迷的影响,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9.6亿元、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7.1%。

除了推动子公司上市,海康威视还不断为子公司吸引战略投资。2月15日,海康威视旗下的石家庄森思泰克又传引战消息。海康威视表示,此举有利提升森思泰克竞争优势,加速汽车电子业务版块发展,优化汽车电子在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的资源配置。

文章来源: CPS中安网,智家网,36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之眼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