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便利,右手危害,近在眼前的“AI 换脸”诈骗该如何防范?

番茄科普 2023-05-26
1993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AI)又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

当前,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媒体,还是我们身边的其他人,一直在讨论 AI 的长期危害,比如可能让打工人丢掉饭碗、超越或取代人类的思维,甚至让人类失去对文明的控制等等。

然而,AI 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却近在眼前。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只有在亲身经历后,才知道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

近日,“一公司老板遭遇 AI 换脸诈骗,10 分钟被骗 430 万元”的新闻一度登上了各大新闻网站的热搜。据被害人透露,诈骗人通过 AI 换脸和拟声技术,成功佯装为他的好友,然后对其进行诈骗,“当时是给我打了视频的,我在视频中也确认了面孔和声音,所以才放松了戒备。”

尽管这一事件让人们对“AI 换脸”诈骗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实际上,“AI 换脸”的例子远不止这些,直播间卖货的当红明星、一些不雅视频中的面孔等等,都可能是不法分子利用 AI 技术制造的骗局。

另外,不法分子也会在盗取他人微信账号后利用 AI 技术提取语音文件,通过转发微信语音进行诈骗。

问题是,我们在享受 AI 技术带来的便利时,该如何应对“AI 换脸”等新型诈骗?

01

AI诈骗常用手法

第一种:声音合成

骗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来提取某人声音,获取素材后进行声音合成,从而可以用伪造的声音骗过对方。

案例

某公司财务小王接到领导电话,要求立刻给供应商转款2万元,并将转账信息以邮件形式发送,转款理由是避免缴纳滞纳金。由于老板的口音十分逼真,小王信以为真,在1小时内转款完成,后发现被骗。

第二种:AI换脸

人脸效果更易取得对方信任,骗子用AI技术换脸,可以伪装成任何人,再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信息确认。

骗子首先分析公众发布在网上的各类信息,根据所要实施的骗术,通过AI技术筛选目标人群。在视频通话中利用AI换脸,骗取信任。

案例

近日,小李的大学同学通过QQ跟她借钱。对方打过来一段四五秒的视频电话,小李看到确实是本人,便放心转账3000元。然而,她在第二次转账时感觉异常,便再次拨通对方电话,这才得知同学的账号被盗,遂报案。警方判断,那段视频很有可能是被人换了脸。

第三种:转发微信语音

骗子在盗取微信号后,便向其好友“借钱”,为取得对方的信任,他们会转发之前的语音,进而骗取钱款。

尽管微信没有语音转发功能,但他们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非官方版本(插件),实现语音转发。

第四种:AI程序筛选受害人

骗子利用AI来分析公众发布在网上的各类信息,根据所要实施的骗术对人群进行筛选,在短时间内便可生产出定制化的诈骗脚本,从而实施精准诈骗。

例如:实施情感诈骗时,可以筛选出经常发布感情类信息的人群;实施金融诈骗时,可以筛选出经常搜索投资理财信息的人群。

02

AI换脸冒充明星带货

律师:或涉嫌侵权

除了佯装“熟人脸”实施诈骗,AI换脸还可能出现在直播带货中。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些“换脸直播”教程,教程发布者声称实时变脸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变脸”,极大地助力引流卖货。

在一个展示换脸直播效果的视频中,使用者把名为“成龙”的模型载入相关软件后,摄像头前的人在直播画面中就有了与成龙相似的五官,但脸型和发型还保持原样。

使用者歪头或变换表情时,五官动效切换得自然顺滑,只有手掌从脸前划过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破绽。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表示,换脸直播用于公开传播可能涉嫌侵犯相关明星艺人的肖像权。如果涉及直播带货等商业行为,会成为加重情节。

岳屾山解释,只要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在直播中通过技术手段把自己的脸换成了明星的脸,就是对明星肖像的侵权。根据不同情况,承担的后果可能不同。即便只是娱乐,不涉及盈利行为,也属于侵权。如果把明星肖像用于带货直播,属于是商业行为,在赔偿数额上一定会给予考虑。如果主观恶性、过错程度比较大,且因此获利,赔偿数额可能会更高。

一些使用换脸技术的直播并不会直接提到相关明星艺人的名字,但也不会主动声明或者否认。岳屾山认为,该行为涉嫌欺诈或是虚假宣传,让公众误以为就是明星在带货。如果货品本身质量不好,或者主播在带货过程中说的话或行为导致公众对被换脸的明星产生负面评价,明星可以主张名誉权的侵权责任。

03

如何防范?

多重验证,确认身份

如果有人要求你分享个人身份信息,如你的地址、出生日期或名字,要小心;

对突如其来的电话保持警惕,即使是来自你认识的人,因为来电显示的号码可能是伪造的;

网络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多种沟通渠道核验对方身份,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报警求助;

如果有人自称“熟人”、“领导”通过社交软件、短信以各种理由诱导你汇款,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途径核实确认,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

保护信息,避免诱惑

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

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软件不要下载,陌生好友不要随便加,防止手机、电脑中病毒,微信、QQ等被盗号;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公检法没有安全账户,警察不会网上办案,如果有网络警察说你犯事了,让他联系你当地的派出所,你也可以主动打110咨询;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最后

针对这种新型的智能AI诈骗,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自己的动图、视频等,抵制诱惑对于不明平台的广告、链接、中奖等,一旦涉及到个人信息,一定要小心谨慎谨防泄露;网络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多种沟通渠道核验对方身份,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报警求助。

文章来源: 学术头条,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平安包头”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番茄科普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