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蓝牙/蜂窝连接三分天下,但卫星物联网的未来,不可估量

物联万物 2023-05-29
2942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物联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期的一台可乐贩卖机。这个售卖设备放置在著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它也是全球第一台隐含物联网概念的机器。这台可乐贩卖机可以连接互联网,在网络上检查剩余库存,确定后续供应的可乐数量。

1991年,普适计算之父马克·维瑟发表了“21世纪的电脑”一文,文中谈及到的普及计算概念为后续物联网的发展开拓了重要的道路。而如今,物联网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市场对物联网的需求是如此巨大,即便最乐观的预测也落后于市场的实际发展。

物联网的直接用户并非人类,而是人类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对于生活在工业化社会当中的我们来说,每人分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终端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私人的交通工具——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之外,我们还会用到一些公共交通工具,例如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共享单车等等。如果把用于各类服务的商业资产也算在内,例如物流平台、物流设备、能源设施等,我们每个人所连接的终端数量是非常多的。在个人使用的基础上,如果出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警等需要去监测山体、河流、大气、野生动物等等自然存在,物联网终端的数量可以说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物联网连接技术三分天下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发布了2022年物联网市场总结以及未来预测的报告,对物联网多个方面提供洞察。报告显示,过去的2022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增长了18%达到143亿,2023年预计这一增速为16%,最终达到160亿连接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这16%的增速,或者说是近23亿的新增物联网设备,将构成物联网产业增长的源头。

根据IoT Analytics的跟踪数据,全球物联网连接由三项关键技术主导,即WiFi、蓝牙和蜂窝网络,这三类技术支撑的物联网连接数占据近80%的份额。

首先来看WiFi的情况,根据IoT Analytics统计,WiFi占所有物联网连接的31%。WiFi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演进,2022年,全球超过一半的WiFi设备基于最新的WiFi 6和WiFi 6E技术,这些技术有望实现更快、更可靠的无线连接,持续地在相应场景的应用提高了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和整体性能。在所有物联网场景中,WiFi技术正在引领智能家居、智慧建筑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物联网连接。

蓝牙技术已成长为物联网连接的第二大市场,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全球27%的物联网连接依赖于蓝牙。其中,低功耗蓝牙(BLE)一直在演进发展中,不断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但同时保持可靠的连接。目前,BLE已经成为智能家居传感器和资产跟踪设备等电池供电类物联网设备的首选。甚至工业领域的IO-Link无线技术也对蓝牙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允许传感器/执行器和I/O主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WiFi和蓝牙传输距离相对比较短,在长距离物联网连接技术中,蜂窝物联网占比最高。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蜂窝物联网(包括2G、3G、4G、5G、LTE-M和NB-IoT)目前占全球物联网连接的近20%,2022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同比增长27%,大大超过了全球物联网连接的增长率。这一增长得益于LTE-M、NB-IoT、LTE Cat 1和LTE Cat 1 bis等技术的大规模采用,当然这背后有着2G和3G全球退网的背景。IoT Analytics提到,尽管5G模组出货量在2022年同比增长超过100%,但增长率仍低于许多人的预期。

低轨卫星物联网加速应用

随着物联网规模增长,用户对无处不在连接的需求也在增长,此前地面网络无法连接的场景,低轨卫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这项技术尤其在农业、海事和物流行业特别有用。低轨卫星比传统卫星更接近地球,从而减少了延迟,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这对实时数据处理至关重要。在IoT Analytics看来,这种类型的连接更具弹性和可靠性,即使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或发生自然灾害时,也能确保一致的通信。

IoT Analytics分析,卫星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在2022-2027年间将从600万增长到2200万,年复合增长率为25%。虽然2200万连接数对整体市场产生较小的影响,但一些公司开始将卫星连接集成到芯片中,也会明显加速卫星物联网的应用,例如高通公司与卫星运营商铱星公司合作,为搭载骁龙芯片的智能手机提供卫星紧急信息服务;另外,索尼半导体已经发布了首款提供卫星连接的低功耗蜂窝物联网芯片ALT1350,为物联网设备超越传统网络界限进行通信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种将卫星连接集成到LPWA芯片的做法有望推动卫星物联网市场的进一步创新和增长。

作为我国首个投入运营的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由覆盖全球的38颗低轨卫星组网,其地面通信终端可将全球各地短报文信息上传到天启卫星,经卫星回传数据到地面站,再经大数据计算后推送至客户平台。无论在城市中心、沙漠或戈壁,还是山区或森林,无论是晴天还是恶劣天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天启星座”卫星通信都能够不受阻碍,为全球用户提供“空天地海、四位一体”的卫星窄带物联网数据通信应用服务。

更重要的是,“天启星座”凭借填补国内空白的先进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大容量的卫星物联网通信产品,使卫星通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千行百业。

据悉,“天启星座”卫星物联网应用平台目前已涉及8大行业16个领域,包括国家电网、集装箱、海洋牧场、煤炭水文、智慧农业、智慧林业、生态环境和石油管道等,针对以往信号覆盖盲区无法解决的信息监测数据回传痛点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解决方案,如数百万电塔塔基监测、十几万公里输电线路覆冰监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监测、农作物生长监测、环保监测等。

同时,“天启星座”还开发出标准化及多种行业特种通信终端,产品已型谱化、批量化生产,并同步推进个人用户端及特种领域的应用,如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化终端“天启通”、个人应急求救终端、天启网关、全球对讲机、手机伴侣、卫星通信可穿戴设备等。

以个人应急求救终端为例,区别于日常手机信号对地面基站的依赖,手机终端直连卫星的通信方式,使个人用户即便遭遇身处荒漠无人区、出海遇险、地震等情况,在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的环境下,也可实现信息互通,发出求救信号。

经济实用的全球万物互联解决方案

在“天启星座”38颗低轨卫星组网成功后,终端功耗将降至百毫瓦级以下(一度电可用一年),售价或至百元级。届时,出门不再担忧信号问题,万物将“永不失联”。“或许,消费级卫星通信产品的序幕已正式拉开。”国电高科有关负责人表示。

“天启星座”属于“通导遥”整个卫星产业链中的通信卫星,通过高低轨星座融合、宽窄带卫星通信能力融合,实现天基综合信息网络及数据使用效能;同时通过构建技术先进、全球覆盖、安全畅通的,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物联网,构筑国家战略空间能力。卫星物联网属于物联网产业领域的重要建设方向之一,其利用卫星技术解决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传输问题,通过低轨星座为物联网建立一个专用的基础通信服务平台。

业内专家分析,当前,物联网背后并没有一张专用的网络作为其通信基础支撑。目前,我国仍有超过70%的陆地无人区、海上和空中没有地基网络覆盖,而这些地方恰恰是物联网应用的主战场。

国电高科上述负责人表示,低轨卫星物联网通过低轨卫星星座实现全球物联网通信,在功耗、时延、成本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经济实用”的全球万物互联解决方案,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带动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国防价值高等特点,它是地面物联网的关键延伸与补充,是解决超过70%的陆地无人区、海洋以及天空物联网通信问题的根本途径。

卫星互联网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建设领域。卫星物联网作为卫星互联网的组成部分,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美国北方天空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全球卫星物联网市场中,我国是全球未来十年唯一有望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超10%的市场,可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并推动服务创新、业态创新、金融创新和相关大数据产业发展,创造万亿级的产业价值。

农业监测、智能电网、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监测、资产跟踪、流量管理、零售行业等都可以从卫星物联网服务中受益。随着低成本、低功耗的基于卫星的全球连接变得普及,全球的互联传感器总数将加速增长。基于卫星的物联网可以高效连接每个网络单元中的海量设备。基于5G架构的下一代卫星网络将进一步推动卫星行业发展,并将未来的一些5G蜂窝网络带入太空。

文章来源: 36Kr,光明网,物联网智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物联万物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