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生产成本下降,“火爆”市场已过,传统淡季将至?

陶瓷新视野 2023-05-29
435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广东产区高企的天然气价格终于出现了明显的下调。

近日了解到,广东产区LNG液化天然气价格由开年的4元多/m³,降至3.2元/m³ 左右(有波动,不同产区、不同企业存在差异)。其中,清远产区约为3.2~3.3元/m³,肇庆产区约为3.2元/m³,恩平产区在3.25元/m³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22全年广东产区LNG 液化天然气平均单价超过5元/m³,如果按照每平方米瓷砖消耗1.8m³天然气的标准计算,当前广东产区每平方米瓷砖的燃料成本,同比2022年至少下降3.24元/㎡。此外,部分化工料也呈降价态势。

燃料在瓷砖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大,当前广东产区的生产成本无论是同比2022年,还是环比今年年初,都有明显的下降。由于生产成本的下降,5月份以来,广东产区生产线开窑率再次提升,不少陶瓷厂都有生产线点火投产。广东一家头部陶企负责人介绍,近期其所在的企业多开了几条窑。

据不完全统计,5月中旬以来,广东产区德耀升企业清远基地智能生产线点火,嘉俊陶瓷恩平生产基地大型智能窑炉点火,英超陶瓷清远生产基地6号窑炉点火……此外,还有多家陶企透露,近期有生产线点火投产的计划。

01

价格和供应量成制约因素

建筑陶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国和消费国,建筑陶瓷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产量、消费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据测算,建筑陶瓷行业每年消耗原料1.5亿~2亿吨,消耗能源4000万~600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0.9亿~1.4亿吨,间接排放量约0.4亿吨。

2030年前,天然气将成为行业使用的主要能源,但其价格和供应量等因素制约了天然气在行业的应用。天然气是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将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我国能源发展进入增量替代和存量替代并存的发展阶段,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是助力能源碳达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

未来15年,天然气供应量和消费量将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天然气产量增速连续两年快于消费增速,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天然气进口量14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中国天然气消费量3280亿立方米,增量约2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通过合理引导和市场建设,预计2025年天然气消费规模达到4300亿~45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500亿~6000亿立方米,其后天然气消费稳步可持续增长,2040年前后进入发展平台期。此后,随着电能、氢能替代加速,终端天然气消费量稳步下降,2060年降至500亿~1600亿立方米。

在发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天然气的碳排放量比标准煤低近40%,国家发改委《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推荐的排放因子,煤炭取2.64tCO₂/tce,天然气取1.63tCO₂/tce。采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可减排二氧化碳接近40%。建筑陶瓷辊道窑采用天然气代替煤制气,具有节能效果窑炉使用煤制气时,由于煤制气的热值较低,为获得同样的窑内温度和保证窑内横向温差一致,所使用的窑炉煤制气烧嘴所配置风燃比较大,导致窑炉排烟量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热量损失,因而煤制气的燃烧效率比使用天然气的燃烧效率低。窑炉从原来使用煤制气改为使用天然气之后,由于降低窑炉燃烧过程空气系数,减少了入窑的助燃风量和出窑的排烟量,可以减少排烟热量损失,具有节能效果。

天然气占比提升空间较大,2020年,建筑陶瓷产量85.69亿平方米,消耗能源4700万吨标准煤。经测算,其中天然气约1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占全国消费量的3%,占工业用天然气消费量的8.1%。随着“煤改气”政策的深入推进、“双碳”战略的实施,以及天然气“节能降碳”的优势,建筑陶瓷行业用能结构中天然气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成为行业主要的能源。2030年,按天然气在建筑陶瓷生产综合能耗中的占比达到60%计算,天然气需求量约为3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需求量的5%。天然气价格和供应量等因素限制了其在建筑陶瓷行业的应用,天然气价格波动很大,特别是到了冬季供暖季,价格成倍上涨。燃料成本占陶瓷砖生产成本的30%以上,普通陶瓷砖对天然气价格波动非常敏感,微薄的利润很容易被上涨的气价抵消。天然气供应量不能保证,断供现象频发,陶瓷企业损失惨重。

以上因素导致陶瓷企业应用天然气的意愿降低。虽然“煤改气”政策深入推进,层层加码,甚至“一刀切”,但天然气替代煤制气进展依然缓慢。充足的供应量,稳定的价格,成为陶瓷企业共同的心声。据报道,液化天然气期货于2021年年底正式获得证监会立项批复,正在加快推进上市工作。天然气期货上市以后,有助于形成我国天然气基准价格,减少天然气价格波动。

02

3.2元/m³!广东陶瓷厂

LNG天然气价降至近两年最低

据“燃气在线”数据显示,5月22日深圳大鹏、东莞九丰、广西北海、珠海金湾等东南沿海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挂牌价分别为4850元/吨、4850元/吨、4900元/吨、4750元/吨,按气化率1400折算,分别为3.46元/m³、3.46元/m³、3.5元/m³、3.39元/m³。

据陶瓷企业透露,当前广东清远LNG液化天然气价格约为3.2~3.3元/m³,广东肇庆约为3.2元/m³,广东恩平也在3.25元/m³上下徘徊……由此可见,广东LNG液化天然气实际到厂价,略低于东南沿海接收站挂牌价。

不过,当前广东产区管道天然气价格依旧高企,并且高于LNG液化天然气,大概相差0.8元/m³ 。其中,佛山产区的管道气价格依然维持在4.2元/m³。

当前广东产区的LNG液化天然气价格是最近两年来的最低价,对陶瓷厂的生产来说,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2022年,我们厂里的LNG天然气平均单价超过了5.6元/m³。”广东肇庆一陶瓷厂负责人回顾,“对于我们来说,2022年天然气价格简直就是‘噩梦’,现在回想起来,还十分后怕!”

据广东多个产区陶企回忆,2022年广东LNG液化天然气平均单价超过7000元/吨,按气化率1400折算,约为5元/m³。相比较而言,今年以来,广东LNG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确实是大幅下调。

到了2023年,亦呈现逐月下降的态势。2月份的价格在4.4~4.7元/m³之间波动;3月下旬的价格大概是3.8~4.0元/m³,现在则是在3.2元/m³左右。业内人士称,“现在的LNG液化天然气价格才算是回归到合理区间。”

未来的价格走势如何?上述多位陶企负责人认为,广东LNG液化天然气价格应该不会大涨大落了,较难找到“大幅波动的理由”。

根据LNG物联网数据,截止2023年5月22日,133家国内LNG工厂,整体对外开工率57%,目前统计市场均价为3852元/吨,而19家国内LNG接收站均价为4802元/吨。液价随着出货环境波动 ,区域表现各异,海陆相互制约, 预计近期国内LNG价格将持续盘整!

03

“生产成本下降,

砖价不变就相当于涨价”

另一方面,与2022年相比,今年以来天然气与煤炭等燃料,以及部分化工料的价格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对瓷砖生产成本影响较大的是天然气价格,若按目前生产每平方米瓷砖消耗1.8m³天然气的标准计算,那么当前广东产区每平方米瓷砖燃料成本同比2022年,下降至少超3.24元/平方米。

加之氧化锌等原材料的价格不同程度降价。其中,50%液碱目前的价格环比微降。目前,50%液碱大概是1550元/吨(含税)送至工厂,实际上,自3月下旬降价以来,其价格相对稳定,主要的原因是供给和需求基本没有变动,需求还是比较平淡。

另根据生意社最新统计,5月22日上海期货市场锌锭价格震荡下跌,5月22日锌锭开盘价16535元/吨,收盘价16470元/吨。结算价16440元/吨,上一交易日结算价16695元/吨。上海期货市场锌锭价格震荡下跌225元/吨。上海市场锌价格震荡下跌,现货锌市成交积极性稳定。

伴随天然气、化工料等价格的下调,广东陶企生产成本有所回落。与此同时,部分陶企负责人表示,自从3月瓷砖价格微微波动后,现在的价格基本趋于平稳,没怎么涨价也没怎么跌,甚至有业内人士戏称,“今年的佛山春季陶博会,难得没有成为杀价大会,现在砖价不跌就等于涨价了,因为成本降下来了。”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瓷砖的价格没有太大的波动,主要是因为:“瓷砖整体市场销售较好,陶企降价促销的热情就不高,如果销售像去年那般不理想的话,陶企要回笼资金、降低库存,早就陷入价格战了,而且现在的瓷砖价格本就不高,利润微薄。”

04

3、4月份市场相对“火爆”

5月份开始进入传统淡季?

在市场销售方面,广东多家陶企负责人表示,陶瓷行业3、4月份的整体销售较为理想,甚至有些陶企超额完成当月任务。

对于很多陶瓷企业来说,2022年的销售可谓是“惨不忍睹”,因受市场、成本以及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有些陶企年底结算工厂亏损数千万元。“如果今年3、4月份的市场表现还和去年一样,我们都准备不干了。”其中一陶企负责人如是说道。

“与2022年相比,今年前几个月的陶企销售表现确实‘火爆’,不管是因为经销商补货导致出现销售好转的假象,还是其它原因,目前相当一部分陶瓷厂的销售确实好转了。”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近两个月瓷砖“好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经销商备库存,2022年很多经销商并没有备库存,今年开年疫情结束,对市场的信心增强,因此储备了合理的库存;另一方面,天鹅绒、金丝绒、肌肤釉、锻光釉等柔光砖、素色砖表现火爆,并且频繁亮相各大展会,受到高度关注,对于热门新品,经销商发货的热情更高。

因此,3、4月份的陶瓷行业整体销售相对“火爆”,但是进入5月份慢慢有“转淡”的迹象——具体来说,5月上旬销售还是不错的,有些厂家排产紧张,部分订单不敢接;但仅过去十余天,有些厂家就开始主动往外“找单”。

按照陶瓷行业销售惯例,6月份就会慢慢进入传统销售淡季,有时候甚至在“五一”之后,就会明显感觉到淡季来临。上述陶企负责人说到,“不过,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我们要理性看待。”

最后

内卷升级,竞争加剧,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下滑。不仅仅是陶瓷行业,许多行业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价格越来越低,质量越做越差。客观地说,这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为了活下去,企业被迫卷入价格战的漩涡。但需要警惕的是,打造一个品牌不容易,毁掉一个品牌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无底线的价格战,极度的降本增效,终究会让企业付出惨痛的代价。

停窑、裁员、降薪将成为一段时间内行业的新常态。从去年到今年,部分产区开窑率一直不高,接下来,这种趋势有可能向更多产区、更多企业蔓延,最终通过停窑,将部分落后产能淘汰出局。与此同时,裁员和降薪也将波及更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人有可能最后被迫离开陶瓷行业,这是时代的阵痛,也是一代陶瓷人逃不过的宿命。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行业退潮中,终究有人要做出牺牲。

不要过份迷恋大企业。陶瓷行业的企业、品牌、产品数量比大多数行业都要多,除了有工厂的企业外,更有大量没工厂的品牌运营商。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产业生态和市场格局,这是由行业属性所决定的,即陶瓷行业始终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哪怕是花色的差异化,这就为大量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机会。未来,行业集中度一定会越来越高,但集中的速度却比想象中要慢很多,头部企业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但中小微企业仍然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不踩地产商的雷,不坑自己的供应商。经济下行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危机当中,许多时候,陶企不是死于市场竞争,而是无视地产风险或企业盲目投资所致。一遇危机,就想把风险向客户和供应商转移,这是不道德的,也不是一个成熟市场、成熟企业负责任的做法。企业需未雨绸缪,及早做好风险管控。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陶瓷行业都很难熬,整个行业面临着大退潮、大洗牌的严峻挑战,每一家企业、每一位陶瓷人都必须直面应对时代的挑战。但无论怎样,都应该对陶瓷行业充满信心,相信这是一个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恒阳产业。

文章来源: 陶瓷信息汇,中国建材报,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陶瓷新视野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