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积极推进陶瓷行业“双碳”之路,陶企如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碳市场?

陶星人 2023-05-30
298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目前,陶瓷行业为被纳入广东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完成了前期研究、历史盘查、正式核查等工作,正式纳入指日可待。陶瓷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01

陶瓷行业碳排放来源是哪些?

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来源于原料,陶瓷原料大多是黏土类的,其成分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镁,在烧成时这两种成分会分解出二氧化碳;第二个来源是燃料,包括天然气、重油、柴油或者煤转气,这些燃料含有大量的碳,在陶瓷烧成时这些碳就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第三个来源是电,我们目前所用的电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如煤等转化来的,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目前行业碳来源主要有以上三个方面。

如何核算陶瓷行业中的碳排放量?

这可以根据上面我讲的碳来源进行计算,首先只要我们知道原料里碳酸钙、碳酸镁的含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来源于原料的碳排放量;燃料方面,不同燃料含碳量不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也不同,但只要知道具体使用了哪些燃料及其使用量,就可以计算出通过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用电方面,只要知道陶瓷生产过程中用了多少电,根据电厂提供的煤电转化率就可以计算出这方面的碳排放量。以上三方面的碳排放量加起来就是陶瓷生产过程中总碳排放量。

02

陶瓷行业即将被纳入广东碳市场

为进一步扩大控排行业范围,广东省计划将陶瓷等行业纳入广东碳市场。2021年12月27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广东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明确自2022年度起,广东省碳排放管理和交易企业纳入标准调整为年排放量1万吨(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并增加陶瓷、纺织、数据中心等新行业覆盖范围。

经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广东省年能源消费量大于5000吨标准煤的陶瓷企业超过200家,主要集中在佛山、潮州、梅州、清远、肇庆、江门等地。陶瓷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会直接排放二氧化碳,陶瓷原料中的碳酸盐如方解石、菱镁矿、白云石等在烧结过程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陶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力也间接产生碳排放。据初步测算,2021年广东省陶瓷行业碳排放量超过2400万吨。

根据对陶瓷企业的生产类型、工艺特点及碳排放特点分析,参考广东碳交易试点发布的电力、水泥、钢铁、石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及国家发布的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广东省编制完成并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广东省陶瓷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南》,该指南已指导广东省陶瓷企业开展完成了2019—2021年碳排放数据报告工作。

03

还有哪些省份出台了相关政策

福建:2021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已分配,陶瓷行业纳入管理

12月1日,福建省印发《福建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要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做好碳市场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与清缴履约工作。陶瓷行业(建筑陶瓷、园林陶瓷、日用陶瓷和卫生陶瓷)纳入福建省碳市场2021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参与2021年度的碳排放配额管理。2021年度陶瓷企业配额采用历史强度法(2018-2020年碳排放强度的加权平均值)进行分配。履约结束后开展配额预分配,将按重点排放单位2021年度核发配额的70%提前下达至企业的配额账户。

安徽: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升陶瓷行业电气化水平

12月2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快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稳步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在陶瓷等行业推广电炉炼钢、电锅(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在建材(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重点行业深入推进碳达峰工作,严格落实产能等量和减量置换政策,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优化提升产品结构和质量,全面提升行业用能效率,推进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湖南:引导陶企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推动节能改造

10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针对陶瓷产业,方案提出要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提升天然气储备输配能力,引导建筑陶瓷等企业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推动建材行业有序达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推动建筑陶瓷等企业对标行业先进能效进行节能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贵州:四步走降低陶瓷行业碳排放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12月2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贵州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提出,到2025年陶瓷等重点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一、推进陶瓷等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全面推进陶瓷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三、严格执行陶瓷行业能耗限额标准,鼓励企业提升能效水平;四、产品方面,提倡企业生产低能耗的薄型陶瓷砖、陶瓷薄板,开发生产功能型高附加值产品、利废产品以及满足装配式装修要求的保温与装饰复合陶瓷制品,干法施工的墙地面装饰系统。

随着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地,陶企在某种意义上是被“双碳”决定着生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也肩负着陶瓷行业的未来。

04

陶瓷行业碳配额分配或先采用历史强度法测算

根据碳交易机制的特点,配额分配方法是企业应对碳市场的关键,目前配额分配方法有三种。

一是基准法。基准法根据一定时间内行业平均的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基准值)分配碳排放配额,企业根据其产量和基准值获得相应的配额。基准法的优势在于公平性和相对平等的减排压力分配,缺点在于需要较高的数据基础及较为复杂的产品分类体系,使得不同企业间的同类型产品具备可比性。

二是历史法。历史法根据企业历史三年的平均碳排放确定配额。历史法的优点在于实施简单,数据获取要求低;缺点是配额盈余亏损受产量变化影响较大,同时存在“鞭打快牛”效应,对于已经实施较多减排措施的企业较为严格。

三是历史强度法。它结合了基准法和历史法,根据企业或行业的历史排放强度(单位产出的排放量)来分配碳排放配额。历史强度法的优点在于相对历史法受产量变化影响不大,能够保证一定的稳定性;缺点是同样存在“鞭打快牛”效应。

目前,广东省陶瓷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案还未正式出台,但是根据已纳入碳市场的水泥、钢铁等行业的实施情况,在纳入初期,由于企业的统计计量水平不能满足基准法的要求,很有可能先针对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采用历史强度法,后续通过持续运行,引导企业补充完整统计计量数据,逐步转换为基准法。

05

陶瓷企业积极应对碳市场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强碳管理体系建设。将碳排放管理纳入战略规划和企业治理,建立高层领导层面的碳管理、ESG治理(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机制,由高层领导层负责全面监督企业碳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情况。

二是建立专业碳管理人员队伍。企业应建立专业碳管理人员队伍,设置专岗人员,同时加强员工碳核算、碳管理的专业培训,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碳核算的业务能力。

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企业碳排放核算。碳交易市场中,碳排放数据是根本,因此,企业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从数据采集、统计、汇总、排放核算到数据存档等进行全链条的管理,并在执行节点前预警以降低风险。而且从长期来看,信息平台能提高数据管理效率,给企业减少管理成本。

四是加强碳市场有关人员能力建设。针对高层领导和技术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员工了解碳市场背景、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碳排放核算指南、交易规则、碳资产开发等,为不同角色提供相应培训。随着国家政策变化、人员岗位变化等情况,还应该定期开展能力建设,提升负责人对市场的认知。

五是碳资产管理及开发。结合自身碳资产情况,积极使用减排信用降低履约成本,并通过金融创新盘活碳资产,助力节能降碳项目的实施。

六是在碳价约束下研究企业长期低碳战略。碳市场将给企业未来投资带来巨大影响,企业在制定未来的投资计划和降碳措施时,考虑碳交易带来的成本和收益,设置合理的减碳目标和长期减排措施,指导企业长期低碳转型。

文章来源: 中国建材报, 粉体网,中国陶瓷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陶星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