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深夜到访上海超级工厂,十年十次入华,触动供应链神经

车评速递 2023-06-01
3802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马斯克,再次刷屏。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私人飞机北京时间5月31日21时26分落地上海虹桥机场,3小时后的6月1日凌晨0时28分,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微博发布两张马斯克和员工的大合影,地点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热情互动之下,结合四月初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我们不难发现——

这个“科学狂人”企业家,正在重码加注,狂赌中国。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1、深夜造访上海超级工厂

业内普遍认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在对华投资方面,特斯拉将会继续持续投入。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的投资持续增加,提升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并投建了超级充电桩工厂等。

截至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交付超71万辆电动汽车,成为特斯拉面向全球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访华行程中最后一站便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据了解,马斯克私人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31日21时26分落地上海虹桥机场,而3小时后今日凌晨0点28分,陶琳发布了两张马斯克在上海超级工厂与员工合影的照片,并配文“感谢所有的支持! 收获满满的一天!”

在马斯克到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后,有航班追踪显示,马斯克的私人专机计划于6月1日早上离开上海飞往美国得州奥斯汀。

此前有消息称,马斯克此行或将考察上海超级工厂新款Model 3产线。其日前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特斯拉正在开发两款新车型,预计年产量将超过500万辆。为满足生产需求,2022年,特斯拉对上海超级工厂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后,上海工厂年产能超过75万辆,是目前特斯拉全球产能最大的超级工厂。

据悉,特斯拉加利福尼亚工厂年产能为65万辆,柏林工厂和得克萨斯州工厂年产能均超25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新三期扩建计划原定于2023年年中开始。根据特斯拉今年5月提交的环评材料显示,可能的扩建将上海工厂年动力系统产能提升至 175万套,以配合特斯拉新平台车型的上市规划。上海新三期项目预期相应提升,建成后上海工厂设计年产能有望提升至200万台。

2、“鲶鱼”入华10年,马斯克染上“中国瘾”

2014年1月24日,马斯克突然发布了他的第一条微博。

“我最想对大家说的是,感谢你们的支持!我十分感激你们所给予的支持,未来我们将会在中国市场 ‘大有所为’。”

马斯克之所以入驻微博,是为他接下来的中国首次之旅造势。

三个月后,2014年4月22日,马斯克乘坐他的私人飞机抵达了北京。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站,马斯克去见了他的老朋友——万钢。2008年,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前往美国考察新兴产业,曾经考察过特斯拉。随后,他参加了央视的对话栏目,与杨元庆、周鸿祎等国内科技大佬进行了一场“极客对话”,又密集接受了央视、财新的专访,并在北京特斯拉中国总部,向8位中国首批Model S车主交付了钥匙。在回到美国以后,马斯克激动地对美国投资人吹嘘:“交车仪式像演唱会一样热烈,那是我迄今为止参加过的气氛最热烈的交接仪式。”

在与万钢的会面时,马斯克直言不讳地说:“希望中国能给特斯拉关税优惠,双方能否探讨建厂的可能性,并且让特斯拉充电桩进入国内。”

关税优惠,建厂契机,是马斯克首次拜访中国最大的用意。但马斯克碰了壁,彼时,中国正在考虑电动汽车在税收方面的改革,具体细则还在制定中。在改革完成前,特斯拉仍需要与传统燃油车一样,缴纳25%的关税。虽然首次访华没有让马斯克拿到自己想要的,但为特斯拉日后在华持续投资埋下了种子。

首次访华之后,马斯克由此染上了“中国瘾”。2015年他一口气跑来中国三趟,3月份借参加博鳌之际来华推动热度,与盖茨侃侃而谈;5月份再度造访北京政府,希望可以得到政策支持;11月份又亲自参加AutoPilot 7.0版本国内发布会,大秀特斯拉系统肌肉。马斯克之所以如此频繁来到中国,是希望推动特斯拉的销量。

在2014年首次造访中国后,特斯拉对中国市场十分期待。时任特斯拉中国主管吴碧瑄曾预测,2014年特斯拉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量应该能占到该全球销量的30%到35%。结果却是,2014年特斯拉亚太地区销量占比仅为15%。当年提出的特斯拉10000辆目标,最终清关而过的数量仅为3500辆,上牌数更是不到3000。在马斯克参加博鳌论坛前,中国成了特斯拉唯一一个还有库存的地区。

2017年是特斯拉在华发展的转折点。当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宣布将放宽外资汽车厂商在华运营生产合作企业时的出资限制。这次政策风向改变,马斯克嗅到了“机遇”的味道,《规划》发布一周后,立马飞来北京。这次他没有去见万钢,而是见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本身这是一次极度私密的会面,马斯克来华前没有任何宣传。但在会面结束后,难以按耐自己内心激动的马斯克在推特上迫不及待地公布出了这次会面消息。

马斯克也不得不激动。特斯拉在美国的超级工厂产能迟迟未能达到预期,产能紧张造成的销量下滑严重影响到了特斯拉在股市的表现以及市场反响。

马斯克要想让特斯拉能更进一步,在海外建厂几乎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之后,关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不断传来。

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同年7月10日,前两天还在泰国游玩的马斯克转眼飞到了上海,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为坊间猜测一锤定音。

建厂敲定后仅仅半年,2019年1月6日,特斯拉上海工厂就破土动工。动工仪式当天,兴奋的马斯克甚至在台上跳起了舞。同年1月9日,马斯克开着特斯拉进入了紫光阁,和总理进行会谈。

在会谈中,总理问道:“你对中国政府还有什么期待?”马斯克回答说:“我希望能把特斯拉上海工厂打造成全球范例。我非常热爱中国,愿意多到这里来。”

马斯克确实很喜欢来中国。2019年8月29日,马斯克年内第二次访华,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和马云一起搞了个“双马对话”,在国内科技圈临时掀起了一阵AI热。除此之外,马斯克还在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目前世界上大概一半的电动车都是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革命后,人类可以逐渐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双马谈话热度还没下去,马斯克又打了个“飞的”,9月2日专门到北京吃了一顿包子,并且还在Twitter上面安利“好吃”(so good)。

2020年初参加上海超级工厂启动仪式是马斯克第9次到访中国,他在活动中载歌载舞并向中国消费者交付首批Model 3,引起了互联网上的大量关注。此后,他还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论坛上发表虚拟演讲。

随着此次马斯克到访中国,这已经是他10年来第10次访华。作为中国迷弟,马斯克频繁访华,最能体现的讯息是中国汽车市场在特斯拉汽车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在我国有广大消费者支持和认可,就以今年4月份为例,特斯拉中国的零售销量为39956辆,同比上涨2542.6%,车型的热度持续高涨。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产业崛起,目前我国在新能源产能体系、供应链建设、人才储备、技术积累等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对于特斯拉的发展能有很大的帮助。仅是这两点利好优势,相信就能吸引特斯拉进一步扎根国内市场。

3、产业链有望全面受益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机构认为,国产储能电池产业链有望受益特斯拉储能电池超级工厂落地。其中,作为特斯拉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有望率先抢到“蛋糕”。

在此次马斯克行程中,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会面也是其中一环节。据记者了解,5月30日,马斯克与曾毓群进行了会面,双方探讨了锂电池供应等方面问题。这也引起了市场遐想。

特斯拉2022年起将储能电池切换为铁锂路线,有机构预计,宁德时代有望对Megapack电芯进行主要供应。而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预计达80-100GWH,其中特斯拉占比有望达到15%以上。而随着上海工厂落地,2024年出货有望达30GWH以上。

此外,包括磷酸铁锂正极供应商德方纳米、电解液天赐材料、隔膜恩捷股份等同样受益,国内锂电企业技术、成本、产能优势明显,预计将持续受益特斯拉储能业务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除了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业务之外,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也有望在华生根发芽。日前,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陈可乐表示,下阶段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

在2022年9月,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Tesla Bot-Optimus”(擎天柱),并宣布最早将于2023年投入生产,旨在代替部分危险、重复性劳动以及填补劳动力缺口。

据悉,这款机器人身高5英尺8英寸(约1.72米),体重125英镑(约56.7千克),搭载特斯拉FSD电脑和Autopilot摄像头,拥有人类水平双手技能。马斯克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业务线比汽车更重要、更值钱。

国联证券表示,参考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及特斯拉公布的人形机器人技术细节和应用场景,减速器、电机、结构件、半导体芯片及器件、传感器、面板玻璃和材料等领域有望受益。

4、供应链,触动神经

最近几年,供应链外迁的问题总能触动我们的神经。

种种因素下,越南、印度等国家正在成为中国供应链转移的目的地。

就用越南来举个例子,中国工厂向越南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10年后,越南承接的中国产业转移以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出于人力、地价等成本要素的考虑;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连续多轮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电子行业是重点,由此引发了以出口美国的电子企业为主的第二波转移潮;

现在,外资企业的供应链策略加速由“all in中国”转为“中国+N”,以苹果为代表的转移,成了一大新趋势。

而在事实基础之上,我们能明显感到企业和大众舆论正呈现两极偏向。

一边是制造业企业的暗自悲观,另一边是舆论认为“谁不来中国谁吃亏”的甚嚣尘上。究其原因,是舆论场只看到企业收益的数据,却忽略了背后经营的艰辛和对经济拉动的助益。

就好比,很多人只看到富士康中国工厂的巨大产能支持着苹果手机供销全球,却不知道中国果链上有超过150家供应商、259个工厂,分布在河南、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牵动着无数就业。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苹果不只是客户,也是导师。中国制造业企业早期普遍偏粗糙和低端,苹果倾注了大量心力,协助供应商研发创新、改进工艺、规范生产流程,给予从设备到技术的指导。

由于苹果的订单量大、账期短、利润相对稳定,做苹果的订单让不少公司的资金周转率大大提升了。

可以说,中国手机产业的由大到强,再到生态繁荣,与苹果用高质量标准带动整个产业链上行密切相关,可谓功不可没。

文章来源: 金融界,正和岛,涓涓漫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