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迎来重磅华人明星,美国的硅谷却靠华人撑着

网络野兽 2023-06-05
2473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六月伊始,一位名为Peter Deng的华人在领英更新了个人title,并发表动态宣布将加入OpenAI,担任消费产品副总裁。

翻看Peter Deng个人主页,这是一位真正在硅谷穿越周期的…

大牛?天才?借用推特网友评论,加盟ChatGPT母公司OpenAI的这位华人,有着一份全明星级别的工作经历。又一位华人,站上AI时代中心。

Peter Deng:硅谷的老江湖

微软、谷歌、Instagram、Facebook、Uber……自实习经历开始,Peter Deng就几乎未曾离开过硅谷的一线大厂。

Peter Deng是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本科专业为“symbolic systems (符号系统)”,之后又攻读了媒体研究和传播硕士学位。

相关资料显示,符号系统是一个“横跨哲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统计学、神经生物学和通信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核心课程包括符号逻辑、哲学、形式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编程、计算数学、统计理论、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等跨学科课程,以及处理语言和智力问题的人文方法以及科学和工程培训。

学科关注“信息在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之间的关系”,自然包括了人机互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语言等相关内容。或许,Peter Deng与AI、大语言模型其实早有联系。

而后,Peter Deng先是在微软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实习了4个月,然后于2006年加入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在他加入谷歌的前两年,公司分别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和网络广告服务商DoubleClick。

一年后,2007年,Peter Deng离开谷歌,当时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任职产品管理总监。期间,他参与构建了Facebook Chat,Groups和Messenger等多个核心应用程序。

2013年,在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之后,Peter Deng加入Instagram团队,担任产品总监。博主Saumya称,在Peter Deng刚加入Instagram时,团队中只有50人,但他的才华使用户从极少的规模增长到数百万。Joshconstine将他称作“明星经理”,认为他“在建立产品管理团队、创建可扩展结构以构建新产品方面的独特技能,以及他构建Facebook News、Feed和Messenger的经验使他非常适合Instagram”。

2015年,同样是在Facebook旗下,他从Instagram转到Oculus,同样担任产品管理总监(原介绍为head of product management),从事VR(虚拟现实)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工作。在Peter Deng看来,VR行业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挑战”,包括跨硬件和软件的创新、定义新的UI / UX范式,为开发人员和用户提供强大的平台。

在Facebook体系内工作九年零九个月后,Peter Deng跳槽到Uber,领导公司所有消费相关工作,并帮助公司完成IPO,以45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纽交所。

四年之后,Peter Deng离开Uber,进入科技企业Airtable工作,帮助该公司完成了多笔价值数亿美元的融资。2021年,Airtable一年之内估值从57.7亿飙到117亿美元,成为从1000万美金达到1亿美金最快的公司之一。

如今,这位才华横溢、纵横硅谷的华人回归AI产业,成为OpenAI的消费产品副总裁。结合近期推出的ChatGPT APP产品,OpenAI早已将大模型的商业化提上议事日程。

其实硅谷里从不缺华人精英,但最出名的还属这几位。

黄仁勋:“硅谷最好斗的华人”

黄仁勋,作为“硅谷最好斗的华人”,被认为是英伟达CEO,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成就和辉煌。他十分重视四件事情:工作、思考、帮助别人以及创造。黄仁勋常常提醒员工,“记住,我们离倒闭只有30天”,以此来激发员工的战斗力。

他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每天都要查看文件并严格验证翻译的资料,他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令人称赞。他还会布置任务并检查进度,要求任何可能会阻碍进度的事情都要第一时间跟他汇报。

黄仁勋对技术的了解程度非常深入,他是大公司老板里面对新技术细节了解最深的。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热情和努力,以及对成功的强烈渴望。他曾说过,“作为一家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非常渴望成功,程度更甚于你的对手渴望你死掉。”

黄仁勋的成功不是因为撞上了风口,而是因为他具备了敏锐的商业头脑和深厚的技术素养,这些优点让他在科技领域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无论是在元宇宙、加密货币还是AI领域,黄仁勋都没有落后,这些风口也没有撞上他,而是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些风口。

黄仁勋接近的人,将其评价为“一个努力而聪明的人”。

作为芯片巨头英伟达的CEO,黄仁勋事事都争取亲自过问,许多英伟达的合作事务都是他亲自洽谈的。英伟达与本轮生成式AI浪潮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黄仁勋亲自与OpenAI交流并捐赠了一台搭载有8颗P100芯片的DGX-1,那是英伟达当时最强的浮点运算GPU。

黄仁勋亲手将全球首款DGX交付给OpenAI。在这台设备的帮助下,OpenAI 推出ChatGPT,并实现GPT从3.5向4.0的创新迭代,使训练时间从一年缩短到短短一个月。黄仁勋见证了这个初创公司一路的成长,作为芯片供应商的英伟达也借此搭载上高速发展的AIGC浪潮。

苏姿丰:带领AMD绝处逢生

苏姿丰博士接任AMD总裁兼CEO时,这家美国芯片厂商同样急需一场绝地求生。

作为英特尔与英伟达的挑战者,AMD芯片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虽然CPU英特尔第一、AMD第二,GPU(图形处理器)英伟达第一、AMD第二的格局几乎从未改变。

但彼时的AMD,怎么看都无力续写挑战者的传奇——低迷的走势,迫使AMD董事会在2008年到2014年期间,为公司换了四任CEO,频繁的人事变动更加凸显了公司在业务方向上的迷失。直到2014年10月,时任CEO罗瑞德(Rory Read)卸任,原COO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接任CEO。

苏姿丰本人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AMD :虽然经营状况不佳,却拥有高性能计算技术与核心知识产权,拥有定义下一代CPU和GPU的筹码。这正是工程师出身的苏姿丰梦寐以求的大舞台。

三年后,AMD果然不负众望,携重新打造的PC、服务器芯片和GPU产品杀回市场,由此搅动芯片行业的一池春水。

苏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她改变了AMD,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半导体行业......

苏姿丰曾经在⼀次专访中给 予了职场上⼥性⼀些建议,她说:“第⼀,良好的教育⾮常重要,没⼈能将你的教育背景抹去,这是你的敲⻔砖。 第⼆,对你所做的事保持野⼼。 我想很多⼥性都不敢表现得野⼼勃勃,但我想说⼀定要有雄⼼。 第三,认真考虑收到的反馈,从失败中学习。 那才能使你变得更好。 ”

中国顶尖人才,有一半都留在了美国

几年前华为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任正非正在考虑将海思的“科学菁英班”设立在西北工业大学,海思负责人何庭波却表示难以理解,当众质疑任正非:“难道我们不应该首先考虑清华和北大吗”?任正非反问:“如果将来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跑了,你负责吗”?顿时无话可说了。

其实,任正非说出了一个很扎心的事实,如今中国顶尖人才的流失率特别严重!美国媒体披露了一组惊人的数据:有25万华人在美国硅谷工作,其中清北毕业生人数高达2万人!对此美媒竟然公然嘲讽:“中国顶尖人才,有一半都留在了美国,我们见证了这股中国力量”!

另一组美方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高端人才市场中美国本土人才仅占比31%,而来自中国的高端人才占比竟然高达27%。也难怪任正非要把科学菁英班设立在西北工业大学,也难怪网友们纷纷调侃表示清华北大是美人才的培训基地。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了现实是多么残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25万进入硅谷的华人,撑起了美国人的科技霸权,因此任正非才心痛的表示:卡我们脖子的其实是自己人!比如AI领域的传奇人物吴恩达从百度离职后,赴美加入谷歌创立了“谷歌大脑”;视觉和图形大牛沈向洋加入微软,一手缔造了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全球最顶尖的材料学家中,前6名全是中国名字,而其中5个人都在为美国科研机构效力,也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美国才把中国材料学远远甩在了身后!

文章来源: 兵王袁宇宙,小胖辣评,小小呆有深度,蓝媒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网络野兽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