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能源为抓手,各方势力如何布局电力行业?

电力家 2023-06-07
2233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近年来,除了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以及两大设计院,地方国企对新能源的加码力度与速度是有目共睹的。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各省加速能源板块整合,多个大型省属能源国企成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电量的需求进一步增大,电力行业新的竞争者纷纷来临。

电力集团争相布局,新能源贡献大额利润

六大发电集团旗下21家电力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情况,长江电力凭借巨型水电站的稳健盈利拔得头筹;主营风光的三峡能源、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均跻身前五;装机总量最多的华能国际一季度净利润则排在了第四位

净利润排名TOP5中,长江电力凭借巨型水电站的稳健盈利,在一众电力上市公司盈利常年占据首位,素有“印钞机”的称号;而其他4家公司的盈利,则离不开风电光伏贡献的大额利润。

事实上,新能源已经成为很多电力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在政策、利润等因素影响下,也是各大电力集团争相布局的重点。

2023年一季度,华能国际风电、光伏上网电量分别增长29.10%、70.61%;随之,风电、光伏的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7%、117%,两大板块的利润总额已达22.7亿元。

2022年,华能国际新增并网装机861.4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656.4万千瓦。2023年一季度,华能国际新投产装机129.91万千瓦,其中超过80万千瓦是风电光伏。

华能国际曾披露“十四五”规划,将新增超过44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2025年末,公司新能源装机达到5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4%。

华能国际的境况,可以说是反映了很多“老牌”火电企业面临的困境。“双碳”目标下,很多火电企业都开启了大刀阔斧的转型步伐,然而由于火电装机庞大,风光装机还暂时不能和其庞大的火电装机相提并论,想要实现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华能国际布局新能源的好处已经显现,截至2022年底,其风电+光伏装机接近2000万千瓦,这一数字在六大发电集团的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仅落后于龙源电力和三峡能源。

目前主营风光业务的三峡能源、龙源电力自是不用多说,两家企业储备的海量资源应该能使其装机在未来几年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地方国企正“搅动”能源投资格局

地方国企之所以大力进军新能源投资领域,与很多因素密不可分。首先,地方国企中,很多传统的能源企业正在向新能源不断“靠拢”,尤其是煤电为主的传能源企业承受能源转型和业绩增长压力,积极地向新能源项目去转型,拓展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

另外,地方国企还有一个独占的先天因素,助力其在电站投资领域成长迅速——本土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方分权尤其是财政包干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激励,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地方“一亩三分地”思维。为了不让“肥水流入外人田”,很多本地新能源资源更多倾向于当地的能源企业开发,对当地国有企业予以资源、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地方国企则凭借本土化的优势,以本地资源为大本营先行打头逐步扩展新能源业务。而对外来投资企业,当地地方政府则会设一些门槛,包括招商、竞配时要求资源配套、碳分成以及缴纳高昂的土地税收等,提高其非技术投资成本,来筛选出去很多外来企业。

事实上,此类保护主义在光伏电站开发中十分常见。此前,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要求申报主体在蒙的非发电业务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地方税收贡献越高打分越高;陕西省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申报项目得分相同的,优先考虑省内业绩突出的企业;县级政府《泗县引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主体询比采购公告》中要求乙方获得泗县屋顶分布式官服项目投资主体资格后,在泗县设立独立法人资格公司。

一位电站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表示,“其实很多地方都有保护主义,当地的资源,当地的能源开发企业不干,全部给别人干不合适,但是这些省级国企,除了本省的资源要出去拿资源的难度也非常大,走出去投资的省级能源企业也比较少。”

正如这位从业人员所言,目前很多地方国有企业的开发难度在逐步增加,尤其是在非本省区域的开发,大多仍是央企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电站集中度逐渐向央企靠拢。

随着“双碳”目标定下发展大基调,新能源这个大蛋糕,对很多地方政府以及企业集团来说是发展经济的巨大诱惑。而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围绕新能源的利益博弈才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新能源电站形成的投资格局实际也是三方“利益博弈”的格局。

组建省级能源集团,未来发电收益巨大

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各省加速能源板块整合,多个大型省属能源国企成立。“五大六小”等发电央企的市场地位正逐步降低。

组建省级能源集团,背后除了各自省份对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想将能源把握到自己手中外,还有未来绿色能源消费引发的巨大利益驱动。

从31个省(市、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各省均根据自身资源特点规划了2023年绿色转型低碳发展路线。新能源已成为各省(市、区)发展重点,在房地产行业衰退后,新能源及配套产业落地快速递补成为各地拉动经济的重点对象。

未来可预判的绿色能源消费能力需要持续的新能源电力开发,而开发新能源项目的发电收益同样惊人。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部分省份在新能源项目配置规则中对省属企业明显偏袒,甚至部分地区明确当地国有能源投资公司为全地区风、光资源开发业主,其他公司只能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新能源开发。

这时,地方能源投资集团自然应运而生,不仅有效整合全省或全市能源企业各方优势,优劣互补形成合力,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产业链,最重要的是能把新能源开发最大的利益留在当地。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表示,地方国有能源公司拿项目优势明显,特别是一些特高压受端省份,在电源端同样具有话语权。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26个省下发3.6亿千瓦风、光建设计划(指标),其中风电共1.4亿千瓦。

以申能、京能为代表的地方国企获取风电指标超15%,而去年这一数字不到10%。这也导致“五大六小”等发电央企和其他民营企业所占份额相应降低。

文章来源: 风芒能源,聪萌价值逻辑,光伏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