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一轮环保“考题”逼近,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成为陶企主旋律

陶企观察 2023-06-09
2990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最新消息,广东陶瓷行业将于2024年正式纳入碳市场,计划今年发布配额通知。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发布了《关于2023年重点行业能效(水效)对标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能效(水效)对标工作。通知显示,2023年能效对标行业包括陶瓷、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水泥、玻璃、造纸、纺织和数据中心9个行业。年综合能源消耗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建筑陶瓷企业需按要求按季度报送有关能耗数据以及节能降碳案例。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实施,作为高能耗重点领域,陶瓷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低碳转型压力,新一轮的环保“考题”已经逼近!

01

推动节能降碳

多地发出“最后通告”

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河南省《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增设H2S控制因子,适用于以发生炉煤气作为燃料的陶瓷企业,无组织排放限值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的厂界排放限值要求(0.06mg/m3)。此外,该意见稿还提到,河南省目前仍有25家建筑陶瓷企业采用高污染燃料煤制备的发生炉煤气作为燃料,污染防控不到位。

根据该意见稿,河南陶瓷行业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将统一收严,对当地陶企形成了更加严格的环保考验。

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召开部分省市节能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事实上,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力度严控包括陶瓷在内的重点领域节能工作。

2023年半年内,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河北、四川、山东等27个省、市、自治区均发布了碳达峰实施方案。对于陶瓷行业,方案内容提出:加强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等行业管理,防范产能无序扩张;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推广应用电窑炉和喷雾塔燃煤替代工艺,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推广干法制粉、连续球磨工艺等低碳节能技术;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推进陶瓷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等。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省还要求,实施陶瓷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深度治理,年底前完成142家企业工业炉窑综合整治。福建省提出,泉州市应建立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企业退出清单制度;福州市应严控建陶炉窑数量,鼓励闽清建陶企业“上大压小”,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和行业空间布局;漳州市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逐步淘汰经济效益低、治理水平差的产能。

02

有陶企被要求停产

“拉闸限电”又要来了?

日前,据陶商资讯报道,4月以来,四川乐山市不到40天污防办就已发布3次重污染天气(臭氧)黄色预警。根据乐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规定,A级企业无需被强制执行错峰生产措施;B级企业黄色预警期间无需执行错峰生产措施,红色、橙色预警期间生产线减半生产;C级企业黄色预警期间减半或全部停产;D级企业重污染天气期间全部停产。除14家环保B级企业正常生产外,其他企业均受不同程度影响。

此外,随着7月28日第31届成都大运会临近,乐山市环保监督也逐步收严,有消息透露目前已有陶企接到通知,被要求7月15日开始停产。

除了重污染天气,影响陶企工业生产的还有高温天气。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起2021年下半年那场席卷中国的“停电潮”,对“拉闸限电”仍心有余悸。彼时,在广东、广西、四川等产区,陶瓷、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企业都纷纷列入重点能耗双控计划之中,必须实行错峰生产,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接下来,全国即将迎来季节性高温天气。今年是否会出现限电限产的情况还无法预知,不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在此前召开的部分省市节能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统筹区域能源供需,探索用能预算管理。坚决杜绝以节能、“双碳”为名搞“拉闸限电”。

近几年,不少陶企大力投资光伏发电项目,此举不仅能大幅降低能源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还能有效避免地区性限电给陶企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03

这几类企业或被彻底淘汰

双碳、双控,全国各地环保整治政策都在收紧。在广东产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关于2023年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工作的通知显示,年综合能源消耗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建筑陶瓷企业需按要求按季度报送有关能耗数据以及节能降碳案例。广东省还将把陶瓷等行业纳入碳市场,预计将于2023年发布配额通知,2024年正式纳入。

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修订发布并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企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需在开工建设前取得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未按该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通过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能耗指标用完了,只能被迫停产。此前已有相应案例,这是第一类。

有头部上市陶企此前表示,行业双高“碳达峰、碳中和”,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双碳政策指引,对一线品牌是挑战,对小企业挑战更大,双碳政策行业会加速集中,双碳政策要求不仅有环评,还要有完善能评,双碳政策对企业经营成本会增加,如果企业通过自身技术改造还是碳交易都不能达标的企业会面临退出;广东省已经制定2025年为峰值,没有条件变革的企业可能就会因为这一轮双碳被淘汰。这次力度很大,有时间表,预计 2025-2030年行业前十提升到 20-25%。这是第二类。

双碳双控、重污染限产、节能审查之外,还有环保督察,对陶企要求也越来越严格。2021年9月底,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广东云浮发现,全市16家陶瓷企业中,有9家未取得节能审查意见便建成投产或擅自扩大产能。为此,云浮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将淘汰一批落后的陶瓷等产能,对未批先建项目继续实行停工整改,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当年,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还曾点名四川夹江,未批先建、“两高”项目违规上马,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至少涉及10家陶企15条大线。这是第三类。

近几年以来,环保督察问责级别越来越高、问责力度越来越大、问责范围越来越广。各大陶企也在主动自检、及时自查、严格整改,在响应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同时,全面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

04

陶企注重低碳发展

新明珠布局能源赛道

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陶企想要在市场中继续生存,除了需要转型升级,注重低碳发展,还需要从固有的企业发展道路中开辟新出路,降低生产成本。

4月12日,以“节能减碳·数智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低碳发展论坛上,《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白皮书正式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蒙娜丽莎、金牌、新明珠、东鹏等陶企都参与了该白皮书的编制。白皮书提出,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2025年行业实现碳达峰;2060年全国实现碳中和时,相比2020年,行业制造环节碳减排70%。另外30%通过碳捕集技术及碳金融、碳税等形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碳中和。

5月10日,在“2023东鹏集团1+N绿建解决方案”发布会上,东鹏控股董事长兼总裁何新明提到,绿色环保的消费方式成为势不可挡的消费趋势和市场需求,东鹏集团将以“低碳东鹏,绿建先锋”为绿色发展总体定位,不断完善整体家居解决方案,通过绿色战略引导,以及在绿色产品、绿色制造领域持续投入,赋能新时代美好绿色人居建设。

5月22日,新明珠集团联合江苏京油能源燃气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肇庆市威如明珠能源有限公司。据悉,威如明珠能源注册资本8000万元,法人代表为肖芳,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目前,其最大股东为京油能源,持股75%;新明珠集团持股25%。

新明珠集团此举意义何在?对于陶企来说,布局能源赛道,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将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

今年以来,全国共有超40条瓷砖生产线技改/新建,总投资超21.23亿元,包括简一、汇远、罗斯福、米兰诺等,另外还有超27条生产线在建设中。

陶瓷行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到2025年陶瓷行业产能要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目前来看,留给陶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文章来源: 中国陶瓷网, 陶业时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陶企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