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时代,海康威视凭啥是全球安防行业的老大?

安防随意看 2023-06-13
3686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在AI、大数据等新一轮技术浪潮前,安防行业正在向智能物联(AIoT)演进。

身处其中的玩家们,不论是安防大厂,如海大宇;还是商汤、旷视这类AI公司,无一不是这场逐浪比赛的弄潮儿。

从行业来看,海康威视属于物联网的感光层次,通常来说,物联网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海康威视持续拓展和布局可见光、毫米波、红外、X 光等领域,融合发展声、温、湿、压、磁等感知手段,打造感知技术平台,实现智能物联在感知层的技术支撑。智慧安防是智能物联落地的主战场。物联网行业方兴未艾,物联网是万物互联时代核心技术,新赛道规模达万亿美元。

1、聚焦物联网市场,海康威视稳健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不少企业经营受到冲击。为此,须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面对诸多不利因素,需要调整新战略以此提升抗击风险能力。数字化则是核心战略之一。

在这一战略指引,各行各业优先考虑数字化转型,诸如零售业利用新技术,在产品、渠道和场景采用自动化流程更加高效地服务用户。当各界积极利用新技术开启数字化转型升级,信息科技由此进入智能物联AIoT时代。为此,企业在物联网上的支出稳步增长。

依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投资规模约为6812.8亿美元,有望在2026年增至1.1万亿美元。并指出,未来五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将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预计 到2026年,我国物联网IT支出规模接近2981.2亿美元。

而在物联网产业,海康威视的发展也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韧性。2022 年,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加大、地缘政治错综复杂、制裁打压继续升级;国内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各方面影响,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2022年,海康威视营收为813.66亿元,同比增长2.14%。面对复杂的环境,营收微增,仍维持正增长,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在笔者看来,这与各行各业对数字化技术需求旺盛密切相关,而2022年海康威视全面践行智能物联战略,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助力各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同时,为业绩注入增长动力。

海康威视在年报中提出,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全面融入社会经济全产业链,对于企业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的影响越发深远,行业数字化的场景应用也越发丰富,海康威视依托智能物联技术体系,纵向深入行业应用场景,横向拉通行业通用需求,不断夯实智能物联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助力用户持续落地行业转型实践。

2、AIoT成为时代主题

根据IDC数据预测,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支出规模达6902.6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达到1.1万亿美元,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10.7%。

AIoT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赛道,正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技术的不断突破,二是新需求被激发,新市场得以兴起。

技术方面,AIoT并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AI)加上物联网(IoT),它的爆发不是单项技术的突破,而是从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不同层面的巨大技术集的全面发展。

比如感知中,就有从图像技术、光学技术、环境适应技术到被动探测技术各个维度的技术突破。

仅有感知技术,并不能解决场景中的问题,还需要从网络连接、数据汇聚和存算,到显示、控制、交互等等应用技术的加持,以及实现从单一技术到产品工程化。

过去二十年,我国产业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升级,以技术、设备、数据等为核心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的模式开始成为众多行业追求的增长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IoT设备开始被应用在社会的生产活动之中。然而,过去,IoT局限于连接,各类IoT设备虽然连接在了一起,但设备与设备之间、人与设备之间的交互非常弱,积累起来的数据,也难得到有效利用。

而以深度学习为主的AI技术的到来,正在改变这种局面。

AI赋予物体智能感知的能力,让本身不具备主动或被动感知能力的IOT设备,变得聪明了起来,物到“智物”的转变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智物”,成为AIoT时代的“五官”与“手脚”,完成图像、音频、压力、温度等等数据的智能采集。

这让AI在各种业务场景下的价值被激发出来,被用于解决社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带来降本增效,甚至是全线的产业变革。许多新的业务、市场随之衍生。

比如,初级制造业只有生产制造和销售,缺少服务环节;高级制造业则通过数据拉通生产、服务,甚至可以将服务变成了企业的核心利润点之一。

自动驾驶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过去百年,车企多数时候只能通过销售汽车获得利润,而自动驾驶时代,车企可以通过提供可订阅的自动驾驶软件来获得服务收入。这种商业模式,已经被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车企论证。

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全球正在向数字经济迈进。而数字化过程中不断涌现的AIoT新需求,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是AIoT爆发的另一原因。

3、海康做AIoT是“大船掉头”?

AIoT的赛道吸引着一众玩家进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安防企业们近年成为主力军。

去年,海康就已将战略定位刷新为智能物联。今年,海康再次表示,智能物联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赛道,公司有足够的长度、宽度、厚度。

那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安防到AIoT,海康是在业务转型吗,这是一次改变航行水域的“大船掉头“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原点说起:

2001年,海康从一张巴掌大的视频压缩板卡起步,这是硬盘录像机的一个“部件”。而后,随着用户需求越来越多,海康从“部件”做到整机,开始生产硬盘录像机。

直到2007年,海康才开始推出摄像机产品,从后端产品走向前端产品。这期间,除了硬件,海康还提供可视化联网管理软件,成为一家为客户提供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的公司。

此后,海康再相继拓展出门禁、对讲等等安防类的产品,安防的业务线布局逐步成熟,成为综合安防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5年,AI迎来又一春,海康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随着在视频感知、大数据应用等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海康成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需求也从安全防范逐步走向业务管理,走向数字化升级。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数字种植……区别于传统安防,海康在服务各行各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AIoT新应用冒出。2022年,正式刷新定位为智能物联。

压缩板卡、视频监控厂商、安防厂商、基于视频能力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物联AIoT,这个过程,业务范围历经几次拓展,海康走了20多年。

总裁胡扬忠曾表示,海康是做监控起步,以视频为核心,视频技术和相关业务就是我们在说的物联网的一部分。原来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现在不再强调或者强化视频,非视频的投入会增加,来扩充海康的产品线,也在智能技术上进一步的投入感知智能、认知智能。

言外之意是,海康一直在物联网行业,而AI的到来,成为其驶入AIoT赛道的助推器。

从业务维度来看,海康长期以来的主战场安防,也是智能物联的典型场景之一。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的话,若安防是一片小海域,AIoT则是包含这片小海域的汪洋大海。

于海康而言,从安防到智能物联,航行的方向依旧,只是航行的海域变得更为宽广。从安防的小海域,到逐浪AIoT这片更大的海域,与其说是一次业务转型,不如说是业务外沿的拓展。

而这个拓展,是技术、产品、市场各个维度的长期积累、创新、迭代带来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4、锚定AIoT,海康凭借的是什么?

在AIoT时代,感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入口。没有感知能力,到业务层级的智能化应用将无从谈起。

从感知这个层面来说,海康无疑是在这个入口布局最广最深的厂家之一。

除了被业界广为认知的视频感知能力,海康在八九年前就开始展开做其他的感知,覆盖从可见光到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毫米波等长波方向,以及紫外光、X光等短波方向的电磁波;覆盖从声波到超声波的机械波;并进一步拓展温度、湿度、压力、磁力等物理传感技术,构建了全面感知的技术基础。

现在的海康拥有30000多种硬件产品,除了视频设备以外,非视频的感知设备正在不断扩充产品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AIoT新物种。

例如,利用声音这种机械波,海康开发了工业听诊设备。在泵机房,以前管理员需要每天要穿梭于其中,趴在机器上听机器的异常。而通过工业听诊设备进行声纹推理分析,即可远程实时对机器的故障进行判断和检测,更高效、更便捷。

物联感知的灵魂是人工智能,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上也有长期的布局和积累。从2006年开始长期跟踪研发,海康是行业第一批将AI能力产品化的企业。海康的AI能力不仅在硬件产品、软件产品中得到应用,也落地到包括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等面向用户的算法训练中,已经服务100多个行业、15000多个用户,拥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

而在技术和产品之外,还有一层能力非常重要:对市场的洞察,对需求的理解。从技术能够到成功到产品,是AIoT厂商们要跨越的第一道鸿沟,从产品到市场是要跨越的又一道鸿沟。

在AIoT应用场景中,是高度碎片化的,不同行业,其行业特点、业务运作模式各异,智能物联应用落地的方式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行业,不同用户也会存在自己独特的需求。

这个行业用户不集中,应用很分散,产品也很分散,客户的定制化很多,建立一个从满足客户碎片化需求的开发响应、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这个行业的业务就像吊在天花板上的无数沙袋,单靠一两个硬拳头,只能撼动个别沙袋,但无法通吃,无法形成规模。

海康的“秘诀”是锻造综合能力,在技术、产品、营销、供应链等方面全面匹配市场的碎片化需求。

在全球的营销网络方面,不断贴近客户,布局覆盖1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网络;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通过柔性生产满足弹性的需求;在产品方面,面对大量的、特定的场景产生的小规模需求,摸索出模式管理那么多型号的SKU;在技术方面,把产品与技术进行分离,技术平台的建设走到今天基本上已经成体系了。

“海康是一家综合型的公司,不是靠其中一个点来支撑的,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碎片化的市场。如果问海康有什么独到的地方的话,我觉得海康几乎没有什么短板,这就是优势。”胡扬忠说。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曾提出木桶原理,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对于企业来说,长板可以不断做长,但若想走得更远,比的却是短板的“长短”。战胜短板的制约,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天高任鸟飞。

文章来源: 鹏飞聊财经,杨剑勇,雷锋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安防随意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