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史上最大IPO出现!光伏企业们正排队走上IPO舞台中央

创投日记本 2023-06-16
3009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又一个超级IPO出现。

6月15日,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新能”)首次公开发行通过上市委会议。这一次,公司将募集资金300亿,缔造A股新能源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IPO。

华电福新2020年退市后,以华电新能为新能源整合平台,开始了华电集团内新能源资产重组。华电集团、华电国际先后将超过2000万千瓦的新能源资产注入华电新能。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电新能控股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490.84万千瓦,其中风电2209.1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281.74万千瓦。

据华电新能此前披露,2022年末总资产2,698.65亿元,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44.53亿元、归母净利润84.58亿元;2022年6月末总资产2,178.04亿元,2022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0.94亿元、归母净利润49.87亿元。

华电新能登陆A股后,无论是净利润还是装机,都将排在六大发电集团上市公司的前列。

01

二次上市

成为新能源史上最大IPO

公开资料显示,华电新能的前身是华电(福清)风电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福新”)出资设立。

2012年,华电福新曾在港股上市,上市期间,公司规模及经济效益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彼时,华电福新拥有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分布式、煤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多种发电类型,同时还是中国华电发展核电业务的唯一平台,持有福建福清核电39%股权、浙江三门核电10%股权。

2020年9月,华电福新突发公告称,在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的同意之下,计划于当年9月29日起自香港联交所启动私有化退市。

华电福新从香港退市的原因,主要由于华电福新港股估值偏低,近乎丧失融资能力以及业务统筹整合能力。彼时,华电福新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媒体,造成港股新能源企业估值一路走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补贴拖欠以及持续退坡,“我们新能源企业表面赚钱,但实际没有钱”。

在华电福新退市9个月后,2021年6月30日,中国华电对外披露消息称,旗下新能源资产完成重组,整合完成后,新平台——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福新发展”)将是中国华电唯一的新能源业务发展平台。

同日,华电集团旗下电力上市公司华电国际(SH:600027)召开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新能源交易方案,将华电莱州风电有限公司、华电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等约800万千瓦风、光资产注入福新发展。此后,华电国际更是将所有风、光资产注入福新发展,并取得后者37%的股权。

华电集团称,重组福新发展标志着集团公司已完成新能源资产布局优化调整,“十四五”期间,将以福新发展为平台大力发展新能源,并将打造千亿市值新能源航母。

2021年12月,福新发展完成增资引战项目签约,成功引入中国人寿、中国国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南方电网等13家战投,构建起涵盖国家级产业基金、产业投资者龙头、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地方重要产业投资平台以及实力雄厚的财务投资者的股东结构。募集资金达到150亿元,超募30亿元。

几经更迭,这个新能源巨无霸终于走到了IPO大门前。

02

一年赚80亿

卖电撑起一个超级IPO

透过招股书,目前华电新能的主营业务为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和运营,主要产品为电力输出。

这里有一个背景:随着“双碳”时代来临,国家积极鼓励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加速行业发展,行业内发电集团均向新能源项目的开发转型。而华电新能,算是较早介入到清洁能源业务。

在此战略背景下,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迅速增长。2020年至2022年,华电新能总装机容量分别为2215.35万千瓦、2742.43万千瓦和3490.84万千瓦。其中,2022年华电新能风电项目2209.11万千瓦,占据6.05%的市场份额;太阳能发电项目1281.74万千瓦,占据3.26%的市场份额。

得益于此,华电新能的营收水平快速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5.07亿元、216.68亿元、244.5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0.79亿元、72.51亿元、84.58亿元。2023年前三个月,华电新能实现营业收入7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12%;实现净利润28.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65%。

如今,华电新能主要资产已经遍布国内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面覆盖国内风光资源丰沛、电力消费需求旺盛的区域,是国内最大新能源公司之一。

但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大力开发新能源项目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发电集团的目标,从而导致各大企业之间竞争白热化。华电新能在招股书中提到,随着 “双碳”目标持续深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若未来风光资源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获得项目资源的难度可能将进一步加大。

另外,新能源格局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由于风电开发更具成本优势,集中度较高,发电集团往往更重视风电而忽略了光伏。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光伏技术进步,产业成本直线下降,光伏发电的竞争优势凸显,已经成为各家竞争的新战场。

相比于同行,华电新能在光伏领域的布局稍显滞后。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年,华电新能的太阳能发电业务占比分别为21.62%、18.17%和19.62%,2022年仅有小幅提升。

为此,本次募集300亿元,资金将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约 210 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约90亿元。

03

最壮观一幕:

他们都在排队IPO

透视华电新能背后,光伏行业正站上“时代C位”。

为何是光伏?在世界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光伏具备无可比拟的优点:资源无限、成本极低,还兼具环境友好。简而言之,光伏发电有望成为最具经济性的电力形式,最具有走进千家万户的可能性,因此迎来高光时刻。

不久前的一场大会上,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直言,预计2026年光伏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超过煤炭,有望成为第一大能源。

这是一条超级赛道。据了解,光伏发电上游主要为光伏电池相关原材料组成,包括形成电池的单晶硅和多晶硅;中游主要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下游为光伏发电应用领域,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集中式电站。

于是我们看到,光伏行业各个细分环节的创业公司,几乎被一级市场投资人们抢了一轮。在刚刚过去的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中,50万人注册观展,场面壮观。其中,国内外一众VC/PE投资人纷纷到场,挤爆了光伏展会。连投资人也忍不住吐槽,最近光伏展最堵车。

与此同时,一个个光伏IPO正在赶来。

就在上周,阿特斯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开盘大涨,最新市值达670亿元。作为光伏组件巨头之一,阿特斯的出货量连续12年稳居全球前五名。而在阿特斯背后,站着鼎晖投资、元禾重元、中金资本、比亚迪等众多头部机构。

稍早之前的5月,中润光能创业板IPO获受理,预计融资40亿元。这家全球第四大光伏电池片厂商,背后是一对70后夫妻——龙大强和孟丽叶。2011年,他们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前身中润有限,与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龙头组件厂商合作密切。按募资金额计算,公司估值达到400亿元。

备受关注还有高景太阳能。总部位于珠海,高景太阳能掌舵人是一位吉林大学校友徐志群。成立至今,高景太阳能已经累计完成融资超50亿元,去年估值达200亿元。6月1日,高景太阳能正式递交招股书,拟创业板挂牌上市,身后集结了一支长长的投资方队伍。

至此,我们看到今年IPO最热闹一幕——众多光伏企业排队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超过30家光伏企业处在IPO进程中,武骏光能、华润新能源、天合智慧、中电建新能源……浩浩荡荡。

为何光伏今年迎来IPO大爆发?

客观来看,在光伏扩产大潮之下,产能过剩、价格战、供应链变动等因素都在预示着新一轮产业周期到来。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要想穿越周期,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上市便成为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正如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坦言,“国内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更加便利;A股拟上市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涉及高端制造,而光伏制造目前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公司国内业务的提升,也需要国内上市来带动品牌的联动提高。”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乘着双碳的东风,一场超乎想象的盛宴徐徐拉开了帷幕。

文章来源: 投资界,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华夏能源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创投日记本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