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主“外”,智能家居主“内”,建筑降碳有了第二条路

科技少年QAQ 2023-06-25
2194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能耗大户和碳排放较高的行业之一,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以上,也一直是我国节能减排和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住博会”)上,华为携“1+2+N”架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亮相,就如何推动建筑节能减碳给出了一种新方案。

目前,建筑产生的四分之—碳排放是在施工建设和建筑材料制造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约74.4%二氧化碳排放量则归因于建筑运营中的制冷、供暖和照明等,而华为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则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帮助减少制冷、照明、影音系统等的用电。

据介绍,华为自研的AI超感传感器,将车用毫米波雷达反向应用于空间,其能感知空间内的有人无人状态,并通过PLC电力线载波技术控制智能开关、场景面板、智能插座等进行“无人节电”,控制房间内照明、冷暖、影音系统的启停,在酒店、办公、学校等场景下起到节能的效果。

华为终端BG首席战略官&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在接受36碳采访时表示,建筑空间节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通过识别有人/无人状态实现节电,减少无人耗电,第二层是通过更准确地识别人的行为实现行为节电,比如公区照明,可以做到分区域的开关,做到更精细化节电。

“这种节电模式,住建部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行为节电。” 邵洋表示。住建部以往推过三种建筑节电方式,一是提高能效,二是推广节能建筑材料,三是安装绿电,它们都发挥了相应的效应。而行为节电则是第四种节电方式。

“建筑中的无人耗电占了60%,也就是说中国60%的电是人不在空间里时白白消耗掉了。我们现在做的一件事情是,让空间开始认识人,了解人在空间里的行为。” 邵洋表示。

要让“空间认识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要处理和应对很多空间中的复杂、细微场景。

智能家居可以管理家电能耗

从智慧建筑来看,城市里的建筑是耗能大户,建筑建造过程和运行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39%。建筑建造过程中的钢筋水泥、建材等都是高碳排放工业产品,而建筑运行过程中的供暖、空调、照明、插座设备、特殊用能(如实验室、数据中心等)和交通用能(充电桩等)也产生了大量碳排放。据数据统计分析,2018年建筑运营环节的碳排量占全球碳排量的28%。

因此,实现碳排放,建筑智能化至关重要。

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建筑从传统的粗犷式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比如在办公领域,由于能耗费用由公司支付,部分员工没有节能意识,下班不关灯,不关空调,导致能源被白白浪费掉。笔者亲眼见证一家科技孵化器频频召开入驻企业会议,讨论谁家员工最后离开办公室而没有关灯关空调的问题,在智能办公技术的加持下,室内温度、湿度、照明、空气等指标和相关设备都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不仅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也能有效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节省成本的直接效果。

在智能家居领域,通过全屋智能等全面管理和智能插座、智能家电等设备的精确控制,可以对室内的家电和用电设备进行自动化管理,也能有效降低能耗。据某智能家居企业测算,正常情况下,一个家庭的用电量为每天10度;对于安装全屋智能的家庭来说,每天可以节约大概4度电。每节约1度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O₂)。这意味着当一个家庭选择智能家居,每天可以减排3.988千克CO₂,1.088千克“碳”。

在万物互联背景下,每一个联网的设备都可以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也就意味着每一个设备都会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智能家居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城市个数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收窄。

房地产市场持续释放暖意,作为房地产链路的后端产业,家居行业的发展受到房地产市场回暖情绪升温带动,也迎来了需求的复苏。

这其中,随着AI 新技术与智能家居有更深度的结合和应用,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正加速发展。

近日,方正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根据Statista数据,预计到2026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达453亿美元。不过,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13%,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大部分智能家居品类渗透率不足10%。

上述研报认为,智能、拟人和陪伴化有望助力行业渗透率提升。“短期看,ChatGPT、文心一言等模型的应用或将带来家电行业智能化产品技术创新加速发展;长期看,将推动家电行业高端化升级、产品单价提升、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完善等,有望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方正证券研报指出。

同时,中国智能家居产业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一系列政策提出,要引导和促进智能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强化智能产品在住宅中的设置,推进统一智能家居标准的大方向。这些政策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例如,2022年,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加快研发包括智能家居在内的智能化产品;工信部、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提出,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并明确在家居产业培育50个左右知名品牌,建立500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开展从单品智能到设备互联再到场景互通的基础标准研究和标准应用示范等。

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在持续跟进。例如,《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到2025年,上海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培育五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千亿级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虚拟现实等电子终端产业,百亿级智能机器人产业。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个性化定制、智能家居、智慧家装等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将助推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型升级。预计在供给端政策的引导下,未来智能家居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文章来源: 华夏时报,智哪儿,王方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少年QAQ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