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三夏”抢收忙!无人驾驶、掌上种田……黑科技让“无人农场”更智能

我爱Robot 2023-06-28
244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机器人的农田,在智能机器的精准操作下,农田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这些机器人在丰收的季节里独立完成收割、分类和打包,还能在需要的时候播种和灌溉。欢迎来到未来的农场,这是自动化农业的全新图景。

跨越时间和空间,科技的进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农业。诞生在这一浪潮之巅的农业机器人,是现代科技与农业的完美结合。这些机器人的出现,不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率,还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农业的认知。

解析农业机器人的魔力,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它们的工作原理。这些机器人以其卓越的智能化设计,让农场工作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通过精确的感应系统,机器人可以逐一识别农作物,完成精准播种和收割。而更进一步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让农业机器人能预测天气,提前进行种植和收割,以应对气候变化。农业机器人的普及不仅仅是农业的巨大进步,更是一个全新的环保举措。这些机器人可以准确地对每一棵植物进行施肥和喷药,大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掌上种田”实现作业智能化

远观无人农场作业演示区,数台智能农机正在田间作业,收获、打捆、耕整、播种、植保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十分默契地完成了无人农场的各类农事生产演示。

近看这些“大家伙”,驾驶室里空无一人,技术人员通过掌上设备远程发出指令,智能农机便开启了集群化无人作业模式。据介绍,这些农机配置无人驾驶系统后,不仅实现了自动出入库、智能规划路径、双机协同、机具自动控制等功能,还通过智能传感、远程通信等技术应用,实现了对田间障碍物的自动识别、自动躲避,让传统的“三夏”生产科技感十足。

潍柴雷沃技术人员王辉介绍:“即使我们人不在田间地头,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无人操作。用我们的手机APP设定好作业速度、作业路线等参数,就可以进行无人化耕种管收等操作。而且,有了智慧大脑做帮手,新机手也能很快成为‘老把式’。”

一方面是现场无人作业演示,一方面是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在无人农场的背后,实时显示各类作业数据的潍柴雷沃智慧农场管理平台,也吸引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原来,每台无人驾驶农机上都装有智能监控、作业质量传感器等设备,集成作业监控、植保、土壤、气象、虫情等数据,回传平台后,经过大数据分析和结合区域农艺特点,为农场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从而实现由“靠天收”向“慧种田”的转变。

据悉,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的智慧农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国产高端智能农机的加快投入使用推动了粮油机收减损和单产提升,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快速发展,我国农机安全性能和机手安全操作越来越规范,农机作业质量稳步提升。

“一二三”轻松解放双手

小小的驾驶室里,拖拉机方向盘右手边是一块显示屏。老农黎朝仁熟练的开机、选择已经编程好的程序模式,拖拉机就可以自己找到田的位置、完成作业。“以前在老家种田,我们都是依靠牛,罗老师这里一有机械化,我的工作量就轻松很多。”黎朝仁说。

“其实我听得出来,机械化、无人化,在我们农民的心里是有共识的。”6月9日,站在离黎朝仁不远的地方,79岁的罗锡文背着手沿着水稻田边走边说。

他经常和别人讲,自己在农村长大,求学时期又师从袁隆平,一辈子研究农机就是想为中国农民、为农业做实实在在的事。“中国的农民,辛苦。”在罗锡文的设想里,无人驾驶农机应该像手机、像傻瓜相机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操作,每个农民都会用,而实现这个想法需要分“三步走”。

罗锡文说,第一步,给农民或者任何一个操作员一台北斗定位器,就像手机一样大小的设备或者更小一点,让他拿到田里转一圈,记录下田的“A、B、C、D”角位置,然后回到拖拉机上,在拖拉机的控制面板上把“A、B、C、D”的数据输入,然后告诉拖拉机作业的横宽、幅宽、转弯模式(已提前设置,只需勾选),再按启动就可以;第二步,操作员不要上拖拉机了,直接用手机输入“A、B、C、D”的数据,选择作业模式启动就可以了。“第三步,手机都不要了,在一个管理平台上面,操作员在家里、在办公室里,透过这个管理平台告诉第几号拖拉机,今天去哪里干活、干什么活,这是最高形式。”

罗锡文说,这样的前提是田、拖拉机的数据都已进入管理平台,这也是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在全国14个省30多个无人农场的操作方式,“我们自己的农场数据大部分都有,所以我可以在江门开会,控制广州的拖拉机去干活。”

在“耕、种、管、收”的实验数据里:以水田耕整为例,1个人1头牛1天最多能犁2亩地,1台无人驾驶旋耕机1小时能耕20亩地;以水稻种植为例,人工插秧1人1天最多能插1亩地,1台无人驾驶插秧机1小时能插5亩地;以水田管理为例,人工喷雾1人1天最多能喷3亩地,无人机喷雾1小时能喷200亩地;以水稻收获为例,人工收获1人1天最多能收半亩地,1台无人驾驶收获机1小时能收5-6亩地。

罗锡文说,从技术上,以上“一、二、三步”都已经可以在他的无人农场实现,但是推广到全国还需要时间。他也希望,黎朝仁的无人农场可以早日实现。

“高效减损”带动粮食多增收

麦浪翻空沃野黄,丰收愉悦写眉行,又值“三夏”抢收时节。宽阔的麦田只见一台台收割机正来回穿梭,一茬茬小麦就被机器“吞进了肚子”里,成片的金黄转眼间变成了粮食满仓,直接保证了夏粮生产颗粒归仓。和传统夏收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闻机械响,少见人奔忙”,用“智慧”为夏收按下“快捷键”。

减损就是增产。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仅“三夏”小麦机收环节减损1个百分点,就可挽回25亿斤粮食,相当于新增300万亩面积的产量。

机收减损,一靠装备,二靠技术。在现场用手机作业的农机手丁延俊现身说法:“我驾驶的是新买的雷沃谷神GM100收割机,智能识别系统能够保障作业高效可靠,抛洒率少,粮食清选也干净。在驾驶过程中,要根据小麦成熟度合理控制收割速度和割台高度,提高收割质量,争做减损先锋。”

据介绍,雷沃谷神GM100收割机配装自主研发的三段式单纵轴流滚筒,让麦穗喂入更加顺畅,脱分速度更快,收获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采用双层往复异向振动筛,清选面积大,抛洒率低,清洁度也更高,能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辅以强劲动力带来的高效优势,成为机收减损“领跑者”。

机收减损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围绕提质减损,力促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应用多项技术专利,创新优化清选、脱粒系统等多项减损关键技术,以及采用无人驾驶、智能监控等智慧要素,为颗粒归仓提速减损,以科技“硬支撑”护航颗粒归仓。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站长刘恒新介绍,2023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的主题是“机械化智能化推动粮油经产能提升”,其中涵盖粮油作物提单产、扩面积、减损失、防灾害等机械化技术,是一次绿色智能高效增产技术装备的集中展示。

文章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小蘑菇课堂,中国网三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我爱Robot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