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PHA两大巨头合作,限塑令推生一个万亿替代市场

材料内参 2023-06-28
231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近日,蓝晶微生物(Bluepha)和道达尔能源科碧恩公司(TotalEnergies Corbion)签署协议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整合资源,共同推进聚乳酸(PLA)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生物降解材料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开发,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道达尔能源科碧恩公司是全球聚乳酸及丙交酯单体技术的领先企业,总部位于荷兰,在泰国罗勇府拥有一座年产能为75,000吨的PLA工厂。公司由道达尔能源和科碧恩合资,双方各占50%股份。

1、天“资”雄厚,累计融资超20亿

2023年2月,蓝晶微生物完成B4轮融资,融资金额逾4亿元,由中平资本领投,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黄海金控)跟投,明德资本担任本次股权融资独家财务顾问;同时,浦发硅谷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为蓝晶微生物提供累计5亿元的授信额度。这也意味着,蓝晶微生物继2022年初完成B3轮融资之后,又新增近10亿元的资金储备。

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融资已经是蓝晶微生物自2016年成立以来第八轮融资,总融资额逾20亿人民币,投资机构包括了国内顶尖的数家私募股权基金以及母基金。

其中,两年五次的频率完成了总计达19亿元的B系列融资,刷新了国内一级市场同赛道企业的融资记录。

2、政策助力推动PHA大规模产业化

2023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指出含碳聚合物方面鼓励发展聚乳酸、聚酰胺、聚羟基脂肪酸酯、聚氨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酸)-丁二酯、聚碳酸酯、聚四氢呋喃、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生物基弹性体等。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合成生物学相关的生物经济概念也被多次提及。

伴随着各项生物制造相关政策的出台,PHA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将迎来机遇!

3、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一种,是一系列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能够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实现生物降解。由于PHA具有类似塑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工业上可以采用微生物批量生产这种聚合物并以此替代传统塑料。

相对于其他可降解材料,PHA在降解性及应用面上均更优:

降解性能上,PHA的降解范围更广,可以在淡水、海水、土壤、堆肥、甚至有机污泥中生物降解,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共混来提高终产品的可降解性;

物理性能上,PHA是系列聚合物,既可以对共聚物的单体结构进行选择搭配,亦可以与其他可降解材料复配,提升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有数据显示,PHA纯料在海水中降解率超过86%,而PBAT纯料的降解率仅4.3%,PLA纯料的降解率仅5.6%;当PLA与PHA共混后,共混物最大降解率超75%;当PBAT与PHA共混后,共混物降解率超65%。

此外,相较于改性淀粉、PBAT、PLA等可降解材料,PHA综合性能更好,数据对比情况见下图。

4、国外发展布局PHA产业早

随着“限塑令”的进一步进行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中国大量生产PHA的公司都在不断的发展建设当中,包括中粮科技、天津国韵生物、蓝晶微生物、深圳意可曼、宁波天安生物、北京微构工场、珠海麦得发、江苏洁净环境、北京本农环保、丰原生化等,国内的PHA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当中,其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国外布局PHA产业的时间较早,目前在PHA领域有布局或计划有布局的公司包括韩国的CJ制糖,日本的Kaneka、美国的Danimer Scientfic和Mango Material、新加坡的RWDC Industries等公司。此外,韩国乐天化学宣布将与中央大学尹成浩教授共同开发基于石油化学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生产技术。

5、政策执行加速落地

自“限塑令”颁布以来,各地区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其中海南和北京执行力度相对较大。

根据公开报道,截至2021年年末,海南省各相关市县均已淘汰关停、禁止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或生产线;有农膜回收任务的18个市县中,17个市县农膜回收利用率超过80%;全省重点行业场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平均占有率为72.85%,其中12个市县平均占有率超过70%,4个市县占有率超过60%。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北京大型超市线下门店塑料购物袋销售量较2020年减少约2300万个,同比下降约37%。全市快递企业“瘦身胶带”基本实现全覆盖,循环中转袋使用比例突破98%,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累计投入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装袋3370万个,京东等企业持续加强可循环快递包装箱应用替代一次性泡沫箱;大部分星级宾馆已不再主动提供“六小件”;全市废旧农膜规范回收率已达90%以上。

除海南和北京外,其他地区禁塑进展不一,但整体略慢。从销售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塑料袋每天使用量仍超过30亿个,对应全年塑料用量超过400万吨;同期,国内可降解塑料袋使用量不足20万吨,不足全年塑料袋使用量的5%。

目前,大部分地区限塑政策仍受限于不可降解塑料源头治理难、大面积推广受限等问题。其中,经济性成为制约可降解产品推广的原因之一。以塑料袋使用量为例,其与中国除汽车以外的社零消费总额成正相关,但与限制政策(特指收费限制型政策,客户需付费购买塑料袋)成反比。供需错配叠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2021年,国内PLA价格居高不下,其平均成交价约在2.5万-2.9万元/吨,售价大幅高于传统塑料每吨0.55万-1.4万元的销售价格。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内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将更加有效,省内商品零售、邮政快递、餐饮外卖、宾馆酒店、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现象大幅减少。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2年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切实增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以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为重点产品,以生产聚集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商超等为重点区域,以厚度、力学性能为重点指标,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监督抽查力度,加大农用薄膜、塑料购物袋产品综合执法力度。

未来,伴随着先行地区限塑目标达成带来的示范效应以及可替代塑料产能释放,其他省份和地区有望逐步推进。

文章来源: 化工新材料,塑连网-小郭,金融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内参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