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耳机引入三大新定义,这条小赛道引人关注

智者先行 2023-06-30
247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6月28日,万魔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行2023“气场全开”新品发布会,众多行业、媒体大咖、知名数码自媒体人齐聚于此,共同见证颠覆行业技术的1MORE万魔开放式运动蓝牙耳机的诞生。

2023年恰逢万魔成立10周年。发布会上,万魔声学创始人、董事长谢冠宏先生现场致辞,分享万魔声学十周年的发展历程、战略布局、研发突破等多方面成果。谢冠宏先生表示,1MORE万魔耳机自成立起,就一直专注于声学研发设计,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积累了大量硬核的声学技术。下一个十年,AI智能是万魔最重要的研发方向之一,通过为声学赋能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声学生态,为客户带来更创新的产品和更好的体验。

万魔科技合伙人兼CEO李传刚先生,重点介绍了本次发布会的主角——1MORE万魔开放式运动蓝牙耳机S50。他表示:一直以来,音质一直是万魔的强项,但恰恰是运动耳机的弱项。相比于其他运动耳机难以达到较好的音质水平的现实痛点,1MORE S50基于在声学技术领域内的深厚积累,对产品进行了颠覆式创新。硬件上,1MORE S50采用类钻石振膜,可实现平衡听感,发声清晰,还原度高,更多声音细节跃然耳中;再配合其独创的“1MORE声学引擎”,采用内外结合的双磁路强磁设计,磁场驱动力提升40%以上,音质提升明显,真正做到了“用音质重新定义运动耳机”。

同时,1MORE S50还采用全球顶级Sonarworks专业声场校准技术,4次格莱美调音奖获得者Luca Bignardi亲自参与调音,让1MORE S50能够实现录音棚级别的声音还原,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游戏,都有更震撼,沉浸的声学体验。另外,1MORE S50还可在APP中选择Sonarworks推出的12组Sound ID个性化音效,聆听专属自己的个性化音效。

除了音质,运动耳机的舒适度也是最重要的一点。1MORE S50采用开放式、不入耳的佩戴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轻盈耳挂身形,液态硅胶材质+单耳10克的轻盈感,不仅佩戴稳固,久戴不痛,还可将声音聚焦定向传导,减少漏音。另外1MORE S50采用的AI智能通话降噪技术,能够有效消除户外嘈杂环境下的环境噪音,即使是在户外运动的过程中通话也能让对方清晰听见自己的声音。

除了音质好、佩戴舒适,1MORE S50的其他运动性能同样强势,达到同级别产品中最高的IPX7防水级别,续航强劲,最长可实现38小时不间断续航,而入盒快充功能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播放2小时的效果。

无线耳机未来三大趋势

在万魔科技合伙人兼CEO李传刚看来,真无线耳机(TWS,包括蓝牙耳机、红外耳机等)市场发展将面临三大趋势。

首先是产品的智能化,以ChatGPT 为代表的AIGC应用未来与硬件设备的结合,会出现很好的应用场景。如语音交互的对话聊天形式,就可以让耳机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等。

第二是场景的细分化。近年来,国内耳机市场不断扩大,无线耳机占比也逐步增长,在使用场景上,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两个耳机应用场景的需求高度重合,但可供选择的专业运动耳机并不多。李传刚认为,真无线耳机厂商应该根据细分场景进行创新。如在户外运动场景,消费者对耳机的关注点会集中于佩戴安全性、稳固性等,与通用耳机的应用场景会有较明显的区别:数据显示,运动人群关注的功能中,久戴不掉、超长续航、抗汗抗菌、机身轻巧等是关注度最高的需求。

最后是品牌的集中化。在李传刚看来,品牌越集中意味着产品的专业性越强,发展到最后,消费者在选择某一特定场景下的真无线耳机时,就会有明确的品牌可选区间。“当你什么都做的时候,消费者可能认为你什么都不专业。而在特定赛道中不断深耕的玩家或许会快速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骨传导耳机消费市场需求激增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了大批“耳机族”,然而长期佩戴耳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会对听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外还会对精神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音频设备致聋的风险、人们健康运动意识的觉醒,使得消费者对于入耳式耳机有了新的需求,健康安全成为新一代耳机发展的必然趋势,骨传导耳机在最近几年市场需求量激增。

与传统入耳耳机相比较,骨传导不入耳的佩戴方式,更加安全卫生、健康舒适,不管是日常还是运动都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因而受到更多人追捧。当前,骨传导耳机的销量呈快速增长的模式,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数额将突破89亿元。全拓数据显示,骨传导耳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2015年的160万台的出货量增长至2022年的1630万台,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人们不仅是对于自身的健康更加的重视起来,对于产品的功能等附加值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全拓数据显示,骨传导耳机消费者中有44.7%的消费者关注耳机的音质,占比为关注该类产品表现中比重最高的一项,紧随其后的是是否存在漏音现象,关注占比达29.6%。是否防水、佩戴体验、产品价格、产品品牌与外观设计等也同样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更多资本与品牌的加入赛道。但市场先手优势仍不容小觑,目前在骨传导行业领先的两位巨头依旧是南卡和韶音。

骨传导耳机,能否走向高峰?

QYR咨询发布的《全球及中国骨传导耳机行业细分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骨传导耳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6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7亿元)。几年时间市场规模翻几倍,足以说明骨传导耳机的市场前景不错。

然而与整个耳机行业相比,骨传导耳机行业还差得远,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骨传导耳机的出货量仅为883万副,均价超过550元。作为对比,2021年TWS耳机的总销量达到了2.9亿副。

均价方面,2020年电商平台主流TWS耳机均价已下降至183.3元,美国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称,2021年TWS耳机批发均价下降19%,售价也在下降,将逐渐跌至百元以内。

厂商之所以追求高价产品,是因为价格越高,溢价空间就会越大。然而骨传导耳机定价过于高昂,已经达到了TWS耳机的数倍,距离消费者太远,明显不利于产品全面普及。

此外,Canalys数据还显示,骨传导耳机头部化极为严重,两大厂商南卡、韶音的份额均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只留下三分之一给其他厂商。在品牌效应的加持下,南卡和韶音更容易稳固自身的地位,其他品牌想要超过这两大巨头并不容易。

骨传导耳机行业还没有发展壮大, 就已经进入了头部化阶段,虽说两大头部厂商都是中国厂商,但初期过度头部化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好在已有许多耳机大厂看到了骨传导耳机市场存在的机遇,SANAG、JBL等国际知名大厂纷纷入场,小米这类手机行业的巨头也跨行入场,这些名气极高的大厂有可能用自身的人气带动骨传导耳机行业发展。

长远来看,受音质影响,骨传导耳机难以摆脱小众需求的形象,但市场规模肯定会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骨传导耳机未来仍有做大的机会。

现在骨传导耳机厂商需要做的一方面是要提升音质、降低价格,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营销,让消费者明白耳机诱发耳部疾病的可能性,从而增加骨传导耳机的受众群体。

文章来源: 全拓数据,雷科技,北京日报,码哥评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者先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