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国卫星定位制霸权,我国北斗卫星靠的是什么?

科技观察 2023-06-30
2952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卫星定位系统有多重要?

往小了说,美国GPS卫星飘在太空中,仿若深藏虚空的一只巨眼,甚至可以精准定位中国老大爷躺在公园长椅上,观摩他睡觉的样子;往大了说,在战争中,GPS海陆空全方位的精确打击,足以击溃对方全部火力。

上世纪90年代,有世界第四陆军强国之称的伊拉克,在东道主优势下溃不成军。整个地域沦为一片废墟,伤亡数十万人,经济损失超千亿美元。

一场战役让全世界认识到了GPS的威慑力,高科技武器从幕后走上前台。二十年磨一剑,2020年,中国北斗全球系统横空出世,成为我们坚实的护卫,它究竟有多厉害?

不做“睁眼瞎”,自研卫星大势所趋

长久以来,卫星定位技术一直被美国垄断,一旦涉及其利益,美国将会毫不留情停止GPS服务,甚至提供虚假位置信息。

1993年,我国“银河号”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突然导航系统失灵,只得在茫茫大海上盘旋。随后,美军拦截而来,指控我国银河号上运有高危化学物品,强行要求检查。

指控自是无中生有,而我们陷入被动局面,倍受屈辱的根本,也源于我国不成熟的GPS系统。为了不再做“睁眼瞎”,中国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三年前,一艘美国的航母闯入我国南海海域,但这次却并未如美方所愿——它们的卫星导航也“意外”失灵,切实体验了一把银河号当时的窘迫,直接变成了无头苍蝇,原地打转。

彼时,美国求助指挥塔也找不出问题所在,灰溜溜地退出我国海域后,导航系统居然又奇迹般地恢复了。

而这一切,正是因为南海上空的卫星导航,已经换成了我们自己的北斗系统,覆盖掉了GPS信号,让对方乱了阵脚。

从1994年北斗工程立项,到2003年北斗一号初步完工,2012年北斗二号实现亚太地区全覆盖,再到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中国卫星迎来历史性的一刻。

时至今日,全球已有137个国家与我国签下协议,使用我国的北斗系统。可以说,北斗的诞生不仅为中国国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的样本,更证实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研发,它以高度精准的卫星定位技术为基础,能够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该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卫星分布在地球轨道上,并通过与地面的控制中心通信,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发历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了北斗导航系统的规划与研究工作。

在2007年,中国的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失败,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研发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挫折。这颗卫星在发射后不久发生了故障,无法进入预定的轨道。这一事件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中国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立即组织了专家团队进行故障分析,并迅速采取了纠正措施。经过紧急修复和改进,中国成功地将另一颗卫星发射升空,弥补了这次失败。

2012年12月,中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正式进入全球导航市场。到2020年底,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具备了覆盖全球的能力,并逐步实现了与其他全球导航系统的互操作性。

在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中国还面临着来自国际导航系统的竞争和挑战。在全球导航市场,美国的GPS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需要在技术、市场和国际标准等方面与它们进行竞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与欧洲空间局(ESA)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参与了伽利略导航系统的建设,并共享技术和经验。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还为中国在国际导航领域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原理

北斗导航系统之所以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主要得益于其卫星星座的布局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北斗系统目前由约30颗卫星组成,分布在不同位置上。

这种布局使得至少有4颗卫星能够同时可见,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为了确保信号的可靠性和精度,北斗导航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处理信号。首先,它利用精密的原子钟来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号,确保卫星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

其次,北斗系统采用了差分定位技术,通过与地面的参考站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消除大气延迟、钟差等误差,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此外,北斗系统还利用编码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来提高抗干扰能力,确保信号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外,北斗导航系统还具备时间服务的能力。北斗系统提供的授时信号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如金融交易、通信网络同步、科学实验等。这种高精度的时间服务对于许多行业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北斗导航卫星再添一颗

5月17日,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此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高密度组网之后,时隔3年的首发任务。

这颗新发射的北斗卫星,发射后将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距地面约36000公里,可以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导航及增强等服务。据介绍,北斗系统的备份星并不是在天上卫星出现问题后再发射,而是提前发射后在轨待命。

该卫星的发射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支撑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卫星实现了对现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在轨热备份,将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健性,提升系统现有区域短报文通信容量三分之一,提高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性能,有助于用户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主任设计师 康成斌:因为它们整个都是在我们国土或者是亚太地区上方,所以无论是哪颗卫星有应急需要顶替或者是需要备份的,这颗卫星也具备一定的轨道机动的能力,去使整个星座的服务能力能够保持。

康成斌告诉我们,除了这颗备份星,我国后续还计划发射中圆地球轨道的备份星,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北斗系统的稳健性。除此之外,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正在规划中,计划2035年前建成。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主任设计师 康成斌:下一代北斗是这个体系的核心。那么在核心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比如说惯导、微自主的这种定位导航手段,还有一些融合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的这种互相增强的手段,其实它的概念和范畴就更大了。

多样功能特色服务 北斗应用丰富强大

现在在太空中,有这么多的北斗卫星,它们除了能够为我们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服务之外,还有哪些特定的功能呢?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有短报文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具备传统的定位、导航等功能外,它独有的短报文功能,使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没有通信网络覆盖的地方,用户可以通过短报文功能发送短信。目前,单次可以发送1000多个中文字符,不仅如此,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主任设计师 康成斌:我们的短报文服务可以让用户不光知道自己在哪,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位置分享出去。比如说一些应急的救援,比如说一些渔船出海,它也起到了一些这种应急通信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大的特色,会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星基增强是北斗的特色服务之一

除了短报文服务,星基增强也是北斗的特色服务之一,它可以为民航用户提供大范围的高精度、高完好性导航服务,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竞相建设和应用的系统。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主任设计师 康成斌:像国外它一般都是建设独立的这种星基增强系统,而我们国家提出了将北斗系统星基增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提出了一种高效发展的新路径,这个也是在国际上首创的一种服务模式。

除此之外,北斗系统还具备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等本领,从导航定位到防灾减灾,从农林牧渔到交通运输,到处都能见到北斗的影子,北斗已经融入千行百业。

文章来源: 飞哥聊科学,红星新闻,机械前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