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时储能攻关计划”:十年内实现储能成本降低90%目标

储能微观察 2023-07-04
1601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据外媒报道,美国能源部与寻求加快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的合作伙伴日前签署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谅解备忘录,以支持到2030年满足美国所有市场需求的长时储能技术开发和国内制造。

美国能源部技术转型办公室高级顾问Anna Siefken表示,达成这一合作伙伴关系,将让美国能源部与行业专家一起对长时储能系统商业化运营进行推广。

签署协议的各方包括美国能源部技术转型办公室、爱迪生电力研究所和长时储能委员会。

根据这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支持美国能源部的长时储能项目开发和部署,该项目旨在未来十年内将持续时间超过10小时的电网规模储能成本降低90%。

合作伙伴将与长时储能专家合作,扩大市场规模,提供技术援助,并寻求非技术障碍的部署解决方案。这份谅解备忘录将有助于推广有关长时储能技术、经济和弹性效益方面的知识。

长期储能——下一个颠覆性的能源技术

到目前为止,长期储能的时间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能源部将其归类为在额定功率下连续放电10小时以上。

然而,离开了使用场景,只关注充放电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业界相对公认的说法是,一个储能系统可以实现跨天、跨月、甚至跨季的充放电循环。

在最热闹的电化学储能赛道上,长期储能明星公司Form Energy最近发布了铁空气电池,并与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达成了战略合作。第一个项目于2023年在明尼苏达州 投入使用。

斯坦福大学的崔毅教授也在2020年成立了EnergyVenue公司,专注于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金属氢电池,并计划与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开展试点项目。

流动电池也是一个长期的储能商业技术路径。Zinc8、Primus、Invinity和其他欧洲和美国的电池初创公司主要关注锌流电池。住友电工、荣科、普能等亚洲能源公司以钒液流电池为主要技术,并已开始在4-8小时储能项目中与主流锂电池制造商竞争。

当然,长期储能涵盖了电化学以外的各种储能方式。在机械储能领域,除了性价比最高的传统抽水蓄能外,还出现了一批以压缩空气和重力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技术,在未来两三年内将推出100兆瓦级别的示范项目,如Hydrostor、Highview、Energy Vault等。

此外,热储能(如马耳他熔盐储能公司)、化学储能(氢气、氨气)等技术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长期储能仍处于百家争鸣的中早期研发论证阶段,胜负尚未公布。目前,由于动力电池产业的推动,电化学储能处于相对有利的竞争地位,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加速长时储能商业化,美国能源部的几项关键行动

美国能源部与寻求加快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的合作伙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确立了三个主要的合作方向,以支持长时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国内制造。到2030年,长时储能技术可以满足美国国内市场需求。此外,美国能源部制定长时储能计划,该计划旨在十年内将电网规模储能系统的成本降低90%,持续时间提高至10小时以上:

1.加快对长时储能所带来的技术、经济和弹性效益知识的理解和传播。

2.在储能和能源基础设施集成方面,能源部和国家实验室给予大力支持,以促进其研究、开发、示范和部署。

3.向监管机构、电力公司、技术供应商和金融界学习经验,以了解长时储能部署存在的障碍,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长时储能行业参与领导者、谅解备忘录签署带头人、高级顾问Anna J. Siefken称:“极其重要的谅解备忘录及其所代表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迅速推动市场朝着美国能源部为长时储能设定的宏伟目标前进,并将关键的行业利益相关者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实现一系列目标,从而极大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此举展示了美国能源部对长时储能的坚定长期承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谅解备忘录将带来几项关键行动。美国能源部和合作伙伴计划:

1.创造机会,利用美国能源部Long Duration Energy Storage Liftoff报告中的关键发现。

2.发起与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分享见解和专业知识,集思广益,概述解决障碍的方案。

3.强调和描述长时储能技术从创新、试点到市场成熟和规模化的转变。

4.2024年举办行业聚焦的长时储能技术峰会。

美国能源部商业化官员兼技术转型办公室主任Vanessa Z. Chan博士表示:“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加深了加速长时储能开发和部署所需的合作精神,这对清洁能源的未来至关重要。”

主要行业利益相关者、美国能源部和国家实验室的参与提供了多样化及互补的技能知识,有助于识别和解决与扩展LDES技术相关的复杂挑战。通过这一伙伴关系,旨在加强电网,支持国内制造业,并推动可再生能源全面融入美国能源结构。

文章来源: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储能网,锂电池定制TYCORUN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储能微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