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低空无人驾驶“有法可依”,实名制、责任险、拒绝改装……公共安全一起来维护

机器人生态圈 2023-07-08
2624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日,我国首部民用无人机专项法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提到无人驾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无人驾驶汽车,殊不知无人驾驶的另一分支——无人驾驶航空器同样也是发展迅猛,且在应用领域甚至会比无人驾驶汽车更早实现商业价值。早在今年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提出要以实施《条例》为契机,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积极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力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

无人机监管长久以来一直相对缺失

以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为例。2020年10月23日,民航局发布通知,公布了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2022年8月25日,第二批又有4个试验基地诞生。但时至今日,即便是在这些试验基地,监管上也还不够完善。相关应用除了几个地方以及较少场景相对表现突出外,其他试验基地目前鲜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

目前运行相对良好的,在已经公布的全国共17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里,第一批中有在赣州以顺丰为代表的综合应用场景,目前主要做上山下乡的农产品运输,以及在杭州以迅蚁为代表的城市场景应用,涉及医疗运输和即时配送;第二批中,有在深圳以美团为代表的物流送餐的城市场景应用。

迅蚁目前在杭州已经有几十点在常态化运行,这些常态化运营点多数以医疗场景应用为主,比如医疗物资和血液制品,类似的应用迅蚁已经推广到了全国的二十多个城市,包括温州、嘉兴、广州、西安等地,每天大约有上千架次的飞行。而在四川达州和浙江湖州,迅蚁还有专门的新消费即时配送业务。根据最新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获颁牌照以来,迅蚁的城市合规运行里程已经超过了60万公里,在国内排第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暂行条例》审定之后,接下来肯定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无人机行业的应用监管,比如在载人交通、无人物流运输、无人机应急救援等方面。

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步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监管,是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绕不开的重大挑战。对于空中无人驾驶载人交通行业来说,监管面临的难题在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高速发展。所幸的是,国内相关的监管机构一直对无人驾驶空中交通行业予以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不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早在2018年,中国民航局、国家工信部就《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及2022年,该《条例》都被纳入了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随着今年《条例》的审议通过和正式颁发,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将迎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除了《条例》,监管机构接下来还从不同方面引导规范无人驾驶空中交通行业的发展。2022年4月,中国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布式操作运行等级划分(征求意见稿)》,指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类场景应用的深化,基于一定程度自动飞行的分布式操作已成为大势所趋。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该文件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监管体系的完善,释放载人交通、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相关行业应用的巨大商业潜力,为空中无人驾驶市场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样是在2022年,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空管办)发布通知,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提出将实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无缝隙”融入国家空域体系。根据路线图,到2025年,以城市通勤运输为代表的短距离载人飞行将开展应用示范,这将极大地鼓励地像亿航智能这样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企业,推动空中交通行业实现智能化发展。

落实适飞空域是解决管用矛盾的关键

立法专家畅谈会上,专家纷纷点赞该《条例》,认为是我国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无人机管理与发展做出的部署,覆盖“人”“机”“环”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的管理,制定的首要目的是为符合生产制造标准的绝大多数微、轻、小型无人机提供开放的运行合规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无人机产业良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法规开放120米以下适飞空域,基本满足当前绝大多数无人机空域使用需求,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将迎来质变。立法专家畅谈会上,各个领域的专家对该法规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做了探讨和倡议。

过去,地方行政机构针对消费级无人机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管制区域划设简单、管制范围大、留给无人机可使用的区域有限、管理比较模糊的情况,随着《条例》的发布,专家们对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建议。苏新录认为,空域的划设应按照条例的初衷,做到“非黑即白”,不应留有灰色空间。谭国楷指出,适飞空域由各级空管机构依据国家空管领导机构的规定开展划设工作,既要做到确保各方安全,又要充分结合无人机的使用需求。呼吁适飞空域应加速划设和公布,尽快解决绝大多数无人机用户的空域需求问题。

针对公园、景区、商圈等老百姓使用无人机航拍娱乐的飞行主场,孙永生建议,地方政府、文旅部门、城管局等单位应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角度出发,鼓励开放。针对人员密集的特殊情况,可通过设置功能区的方式规范安全放飞,切勿“一刀切”阻塞需求。

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TC证有望花落中国

根据《条例》定义,“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指机上没有驾驶员进行操作的航空器。其中,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5公斤)和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公斤)要求进行适航管理。

作为适航审定的重要一环,亿航EH216-S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在2018年就进入到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的合作范畴,目前中国民航局和亿航智能正在对EH216-S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ion,TC)审定项目的最后10%工作进行收尾。这不仅是全球首个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TC审查项目,顺利取证后,EH216-S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型号认证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亿航智能在最新的财报中透露,目前其载人级无人驾驶航空器EH216-S的型号合格审查进程已完成超90%,在全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TC项目中属于进展最快的机型,这次《条例》的审议通过,相信也会加快推动EH216-S型号合格审查工作的进展,TC取证不再遥远。

据了解,在过去的两年,在中国民航局的指导和“空中交通百线计划”的推动下,亿航智能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已在中国的16 座城市开拓了18 个EH216-S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运行试点,分布在广州、贺州、深圳、肇庆、三亚等城市,并在这些地点累计完成8,200多架次的安全运行试飞,用于空中游览等应用场景。

目前,亿航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已经在全球完成超过34,000架次的安全试飞,实际应用场景包括载人交通、物流运输、消防灭火、医疗应急等,飞行足迹遍布全球十二个国家,在行业属于佼佼者。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条例的发布将给无人驾驶空中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利好,希望亿航智能将继续抓住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审定工作,夯实技术领先成果,不断开拓并引领全球城市空中交通行业的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机器人网,科技见闻,宇辰网无人机资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生态圈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