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风口上,拆分上市的电力央企们,做好准备了吗?

能源加加林 2023-07-12
257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2023,对于新能源资本市场来说又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隶属“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华电集团的华电新能,招股书获上交所受理,并在6月15日成功闯关,即将提交注册,拟一举成为A股新能源领域最大规模IPO;同期,中国电建公布了分拆新能源子公司上市的计划。

而就在最近,另一大型央企华润电力公告称,集团分拆新能源板块独立上市事宜又有新进展,将在今年下半年提交A股上市申请。

但是,故事往往有着灰暗的另一面。当第一波新能源故事快要讲完,这些抓住风口涌上资本市场的电力央企们,如何面对未来的退潮时刻?

新能源板块大有可为,多家央企拆分新能源上市

“目前来看,新能源整体板块处于估值较低水平。一方面,当前大盘本身处于历史较低点位;另一方面,光伏行业当下正在面临价格战,投资人对光伏行业未来发展,尤其是单个企业的盈利性有所担忧,导致整个光伏板块PE估值出现明显下降。”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说。

新能源板块估值跌至低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新能源板块将止跌。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宋清辉解释道:“随着板块深度调整基本到位,新能源板块的交易拥挤程度已经大为改善,估值泡沫已基本出清,估值或正处于历史低位。未来新能源板块仍大有可为,特别是板块内的优质龙头公司,因估值处于低位而具备相当大的布局价值,看好新能源板块长期投资价值。”

在此背景下,多家央企拆分新能源上市。6月2日晚间,中国电建公告称,拟筹划分拆下属控股子公司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新能源”)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分拆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6月15日,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新能”)首次公开发行通过上市委会议,下一步将提交注册;6月18日,华润电力公告表示,5月5日公司获联交所告知,上市委员会已同意,华润公司可根据上市规则第15项应用指引,进行建议分拆及A股上市。

“从市场角度来看,拆分上市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深化并购重组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迹象表明,拆分上市已成为国企战略重组、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当前的传统电力企业来说,单独拆分新能源上市的热潮已经掀起。”宋清辉表示。

拆分新能源上市,具有多重好处

拆分新能源上市有助于激发上市公司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拆分新能源部分上市,能够为子公司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从而实现资金更高效运转,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基础。”宋清辉说。

对于传统电力企业聚焦新能源板块,有业内人士表示,央企分拆其新能源板块独立上市,一方面有助于形成主业聚焦优势,进一步使其新能源业务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有助于释放新能源业务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拓宽融资平台以推动企业长远稳健发展;此外,还可以提升独立子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彭澎认为,随着新能源投资热潮渐长,每年投资额仍有较大增长。在降低负债率等通盘考虑下,央企特别是电力央企在分拆新能源板块上市后,可获得低成本融资。

传统电力企业发展新能源也有独特优势。“像火电类传统电力企业,其具备的火电可给自身起到调峰作用。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省份是依照本省火电装机分配新能源指标。传统电力企业在这方面可依靠自身的火电积累,以此获得新能源指标。”彭澎表示。

宋清辉认为,传统电力企业发展新能源具有明显的特点与优势。“传统电力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有助于加快其新能源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传统电力企业具有现金流宽松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应对新能源装机产生的巨额资本开支。”

风口上的高估值与高风险

风助火势、水涨船高,新能源、储能、氢能引领下的这一轮电力央企上市潮,在募资额以及估值方面均创造了新的历史。

此前,在中国电力历史上,电力央企IPO规模前两名分别是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其募集资金分别为131.9亿元、125.7亿元。

很快,由核电巨头创造的IPO融资记录就被新能源央企打破了。

市场基于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未来倍速发展的预期,以及母公司三峡集团和长江电力强大的背书效应,2021年三峡新能源IPO募资227亿元,一举创造了中国电力行业A股募资规模最大的IPO。

两年后,由三峡能源保持的电力行业募资规模最大IPO纪录,又将被华电新能打破。华电新能估值超2000亿,IPO募资规模高达300亿元,这也是目前中国新能源行业企业市值、融资规模之最。

从宏观层面,这一轮电力央企IPO受资本热捧,有其背后逻辑。5月30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中国》指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为了实现“双碳”目标,2050年左右,中国能源系统至少存在243万亿元的投资机会。

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2021、2022年新能源上市公司集体大涨。财富效应之下,更多资金当然会紧随其后。然而,市场永远具有血淋淋的一面,在资本疯狂炒作两年后,多家风电、光伏龙头上市公司已进入漫长的下跌通道,曾经香喷喷的“小甜甜”,变成了人见人嫌的“牛夫人”。

以光伏上市企业为例,截至6月底,光伏股总市值蒸发超过3万亿(相较近两年最高市值而言)。其中,隆基、通威、合盛硅业等龙头企业市值蒸发超千亿,曾经的“光伏茅”隆基绿能,市值从最高时的4000多亿跌到如今的2000亿左右。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新能源企业们是在“双碳”目标提出后一飞冲天涨起来的,但是,“双碳”目标不可能一年两年就实现,那是要经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才能逐步实现的。前两年讲下的故事,需要不断超预期增长的利润来验证。

但是,扎心的现实却是,目前总数为8.3亿千瓦、电力总装机占比超30%的新能源,其发电量占比仅为13%,这样的产出比,难免让资本担忧,甚至怀疑当初的逻辑还立不立得住。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新能源板块全面下挫,煤炭龙头上市公司中国神华(SH:601088)市值仍然坚挺在5600亿之上;“水电茅”长江电力(SH:600900),市值也稳在5300亿元以上。

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的资本故事已经讲完了?走到最后,能撑住估值的还是得靠实打实稳健经营、赚到真实利润的煤炭、水电公司。如果真是这样,电力央企拆分上市的新能源公司,往后的股价会怎么走?

这很自然会让投资者想起曾经的“亚洲最赚钱公司”——中国石油(SH:601857)。

2007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上涨,从1月18日的年度最低价49.90美元/桶,涨到11月21日创下年度最高价99.29美元/桶。在油价故事的最高潮部分,中国石油于当年的11月5日回A股上市了,开盘一举创下48.60元的历史天价。

憧憬着中石油有一天会有“万亿利润”的很多股民,急吼吼地冲了进去,然后开始梦想着把股票传给儿子再传给孙子辈。但开盘之后,就没有然后了,中石油股价一路下跌了十几年,最低在2020年10月29日跌到了3.3元/股,投资者亏到怀疑人生,资本市场也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的凄美传说。

此番在碳中和风口上拆分上市的电力央企们,会不会成为当年的“中石油第二”?问题摆在这里,答案值得所有投资者警醒。

文章来源: ​华夏能源网,十年之前十年之后,环保在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加加林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