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为嫦娥五号“织造”国旗,用高性能纤维编织“中国梦”

材料月球 2023-07-14
2998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近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2022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列榜单。

作为一家业务横跨高性能纤维、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国有高科技型企业,泰和新材目前的间位芳纶、芳纶纸产能均居全球第二位、国内第一位,对位芳纶产能居全球第四位、国内第一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此次入围“2022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正是泰和新材不断突破自我,创新活力澎湃强劲的最好证明。

泰和新材:中国高性能纤维事业开拓者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987 年创建,1993 年股改,2008 年在深交所上市,专业从事高性能纤维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包括芳纶、氨纶,总员工 2138 人(2021 年末)。2022年芳纶实现收入 10.08 亿(收入占比 52%),氨纶 9.37 亿(占比 48%),国内收入占比 80%。2021 年公司实现收入 44.04 亿元,同比+80.41%,归母净利 9.66 亿元,同比+270.45%。

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建有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20 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次,拥有 152 余项授权专利,牵头和参与编写 90 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品牌方面,拥有 4 大品牌:纽士达®氨纶、泰美达®间位芳纶、泰普龙® 对位芳纶、民士达®芳纶纸,拥有注册商标 43 项,入选中国质量协会公布的 2021 年全国质量标杆企业。

市场方面,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覆盖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产品销往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 10 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主要在 10- 20%之间波动。

产能方面,公司在国内首次实现间位芳纶产业化,间位芳纶产能现居世界前列。2021 年拥有氨纶产能 5 万吨,芳纶产能 1.55 万吨,定增募投项目实施后芳纶产能预计可达 4.15 吨。

深耕高性能纤维产业多年,泰和新材开辟了一条深植创新基因的全球卓越企业发展之路。1994年,泰和新材攻克了氨纶自主产业化生产技术,建成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氨纶规模化生产线;2004年,间位芳纶实现产业化生产,填补国内空白;2007年,攻克了高性能芳纶纸成型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相关产品进口替代;2011年,对位芳纶实现产业化生产,填补国内空白;2022年,泰和新材智能纤维产业化项目投产,进一步加快公司实现“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织”一面国旗与“嫦娥五号”同探月

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表面成功展开,惊艳太空。这面红旗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以及玉兔月球车上的国旗采用喷涂方式不同,它是一面真正的旗帜,不仅能抵御月球表面恶劣环境,还能保证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

制作红旗的基础材料之一——高性能芳纶纤维,竟是以黝黑的煤炭为原料加工而成。生产这种材料的正是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宇宙拥有很强的电磁辐射,以及月球表面有着正负150摄氏度的温差等恶劣环境,这就决定了普通国旗无法在月球上使用。如果把地球上使用的国旗放在月球上,它的颜色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褪色、串色,甚至分解。

虽然有些纤维材料的强度很高,但染色性能较差,染色性能较好的纤维材料,强度又达不到要求,因此单一纤维和纺织工艺都无法满足月面环境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国旗卷起时在正负150摄氏度温差环境下不能粘连在一起。

国旗展示系统技术负责人程昌表示,科研团队在选材上花费的时间就超过1年,最终挑选出了二三十种纤维材料,然后通过做包括热匹配性、耐高低温、防静电、防月球尘埃等在内的物理试验,科研团队最终决定采用某新型复合材料,从而保证国旗能够抵御月表恶劣环境,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国旗展示系统项目指挥马威说,“虽然只是一面薄薄的国旗,但科技含量十分高。”

这面国旗正是以山东老牌国企泰和新材的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为主,由武汉纺织大学历时8年,经历无数次试验研制,制备出的高品质月面展示国旗面料。

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

技术创新始终为泰和新材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面对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泰和新材探索建立支撑创新、引领创新、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屡屡突破“卡脖子”技术,在自主创新中一次次赢得发展主动权。“我们通过对关键技术研发实行‘一站式’研发模式,即同一项目由同一支团队全程参与,负责基础研究、工程化技术开发直至商业化推广应用,从而实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有效衔接。”泰和新材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以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人才优势,围绕主导产品建链、强链,拓展发展空间,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发展新空间。

随着创新“活水”不断浇灌,泰和新材发展已然“枝繁叶茂”。截至目前,泰和新材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利金奖”等知识产权奖励13项,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芳纶通用型全系列产品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氨纶磨底芳纶景气延续,芳纶涂覆打开成长空间

氨纶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之一。为应对销量和价格波动等影响,公司统筹双基地建设,加快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产能效率,根据市场需求重新规划调整生产线,提升柔性生产能力,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

根据市场行情积极推进差异化、优势品种的新项目建设,拓展上下游产业链,补短板、增长板做好产品布局。

2022 年,氨纶板块实现营收 16.00 亿元,同比下降 43.24%;实现毛利润 261.81 万元,毛利同比下降 99.74%。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今年的氨纶板块业务大幅下滑,主要因为均价和销量受波动影响有所下降。

全年公司氨纶板块销量为 4.01 万吨,同比减少 12.22%。全年氨纶板块产量为 3.94 万吨,同比下降 17.21%。

泰和芳纶板块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间位芳纶方面,公司抢抓市场,积极开拓新领域,2022 年公司及时跟进个体防护标准的完善,通过专业化开发、标准化带动,实现在防护服装领域销量的大幅增长,加大高附加值的色丝产销力度,重点保障防护等高端领域的供应,适当调整工业过滤领域的销量;随着海外疫 情的常态化管控,加强市场开拓,出口订单逐步恢复;应急救援用间位芳纶和部分功能化间位芳纶项目建成试生产,顺利完成新旧产能转换。

对位芳纶方面,公司通过技改扩建不断提高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上升,同时做好新产品研发和产品改进,以室外光缆、汽车胶管、复合材料等领域为重点,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启动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加快芳纶新产能的建设,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产能基础。

泰和新材是国内芳纶绝对龙头。2022 年公司芳纶名义产能 2.1 万吨,因产能搬迁置换,实际有效产能约 1.5 万吨。

为满足芳纶需求,公司拟募集不超过 30 亿元用于芳纶扩建和搬迁项目,其中间位芳纶规划 7000 吨搬迁项目、9000 吨新建项目;对位芳纶规划宁夏宁东新建 12000 吨项目、烟台泰和 3500 吨新建、1500 吨搬迁项目,到 2025 年间位及对位芳纶均有望形成 2 万吨产能。

芳纶纸方面,公司子公司民士达现有芳纶纸产能 1500 吨,预计 2023 年新增 1500 吨,总产能达到 3000 吨。

芳纶市场需求打开,国产替代加速。芳纶是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被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也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的战略性高端材料。2022 年 4 月,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提出,要提升高性能纤维生产应用水平,支持芳纶在下游高端领域中的应用。2021 年全球芳纶市场规模为 39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将增至 63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 9.7%。

当前我国对位芳纶国产化率很低,2022 年估计产量仅占全球不足 25%。而间位芳纶虽产量相对较高,但面临着高端化程度不足,呈现低端出口高端进口的结构化问题。随着国内自主研发不断深入,泰和新材为首的企业陆续突破相关生产技术,芳纶国产替代进程加快,未来芳纶国产化水平有望大幅度提升。

文章来源: 发现黄渤海,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远瞻智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月球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