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贴合全靠一层光学胶,国产厂商纷纷布局,首位破局者出现

闪耀的事业 2023-07-24
2753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举行线上发布会,推出了由绵阳企业研发生产“LCD/OLED显示用OCA光学胶”。据介绍,光学胶广泛应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领域,但国产化程度低,该产品的上市打破了外国企业对OCA光学胶的垄断。

发布会上,四川中久国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娇介绍,OCA光学胶是一种无基材的光学双面胶带,主要应用于各种触摸显示屏功能层之间的粘结,是触摸显示屏组装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具备清澈度高、透光性强、高粘着力、耐水耐高温、抗紫外线、胶结强度良好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显示图像外观视觉、触控体验和终端质量。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光学胶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领域,并逐渐向车载显示和智能穿戴等领域渗透。目前其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日韩等大型跨国企业中,国产化程度低。

“我们聚焦光电显示、新能源以及半导体领域胶材和膜材的开发,依托来自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的核心研发团队,突破了OCA光学胶原料单体配方、预聚体胶黏剂聚合工艺、固化工艺及涂布生产设备的关键工艺自主研发了LCD/OLED显示用OCA光学胶。”冯娇介绍,该产品具有生产工艺条件温和、性能稳定可靠、原材料自主可控等系列的优点,打破了外国企业对OCA光学胶的垄断,综合性能可媲美国际第一品牌美国3M公司产品。部分华南地区客户已使用该产品替代进口。

光学胶难被取代,中国企业纷纷入局

据了解,光学胶最早用于航空航天产品。2007年,苹果公司的第一代iPhone手机发布后,触控屏成为智能手机标配,光学胶也开启了新的应用领域。

从产品应用上来说,光学胶既可应用于触控屏,亦可应用于非触控屏。以触控屏为例,相关屏幕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玻璃盖板(CG)、触摸屏(TP)、液晶模组(LCM)等,它们之间需要贴合使用。

触控屏的贴合技术,分为全贴合、框贴、0贴合三种:

1、全贴合。是以水胶(也称液态光学胶,即LOCA)或光学胶将不同屏幕结构无缝完全黏合的一种技术工艺。

其中,光学胶具有高洁净度、高透光率、低雾度、高粘着力、无晶点、无气泡、耐水性、耐高温、抗紫外线等优点,并且其厚度均匀平整度高,与玻璃、PC(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作亚克力或有机玻璃)折射率接近,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老化、发雾、脱离被粘表面及发生气泡等问题。

但相较于水胶,光学胶全贴合的流程更复杂,因为需要模切厂的介入。目前很多大的全贴合厂(包括TP厂和模组厂)都没有自己相对应的模切工位。因此,全贴合光学胶的第一供应商是大中型的模切工厂,但双方存在很多配合方面的问题。

2、框贴。又称为口字胶贴合,以双面胶将触摸屏与显示屏四边固定,但显示屏与触摸屏间存在空气层。框贴的特点是,成本低廉、应用简单,但显示效果差强人意。

3、0贴合。其贴合方式介于全贴和框贴之间,即在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填充折射系数与玻璃相当的非胶性透明介质。一方面,0贴合让玻璃和显示屏之间没有间隙,减少了漫反射,提升了显示效果;另一方面,0贴合因没有粘性,组装和维护简单,成本较低。

在上述几种贴合方式中,光学胶全贴合的显示效果最佳,应用也最广。

我们认为,在未来10年内,但凡不同屏幕结构需要用到胶来粘合,光学胶都很难被其他产品或技术取代。但在产品性能上,存在粘性更好、寿命更长、光学性能更优的光学胶,替代并淘汰传统光学胶的机会。

例如,传统光学胶有很多缺点和局限性:难以返工,要求横切,在不平表面的填隙效果差等。新型光学胶有环氧树脂型、丙烯酸酯型、有机硅型等品类,能较好地解决前述问题。

正由于光学胶在材料领域有着难以替代性,且在中国企业份额较低的情况下,光学胶体现出极高的利润空间(行业毛利率普遍在40%以上)。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尝试布局这一业务。

据九鼎投资调研,中国企业布局光学胶,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前后。2016年以后,布局光学胶的中国企业逐步增多。

短期受制于原材料

近一年多以来,在诸多宏观层面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OCA光学胶的主要原材料也包含其中。据了解,OCA光学胶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PET聚酯薄膜、PO聚烯烃薄膜等基材、丙烯酸压敏胶、环氧树脂等,胶膜原材料供应商则包括3M、三井化学、日东电工等。

显而易见,OCA产业链最上游市场仍被国际大厂把控,竞争者越少,意味着产品的利润空间越大。根据晶华新材最新披露的一份原材料价格表单中可以看到,上述提到的几家大厂现阶段仍在享受着原材涨价带来的丰厚利润。

行业人士指出:“其实大部分顺利量产后胶膜材料成本都偏低,售价和利润却非常可观。例如一卷国际厂商生产的电子级的胶带售价是100块,生产成本可能连10块钱都不到,再加上工厂的运营等各项成本分摊之后,利润达到40%-50%都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利润的多少,也随着所处细分行业的竞争情况而定,越是靠后的环节竞争越激烈,价格杀的也越厉害。所以现在看一些只做加工的企业就能发现,产品利润已经被压得很厉害,基本没怎么赚钱。”

除了产线环节、设备、工艺等方面的积累,人才和专利的布局也是这些国际大厂能够长期掌控市场话语权的重要因素。

“只不过材料配方的研发不仅仅是要求专业知识,也需要研发对工艺、设备都有足够多的经验积累。早前国内基本都是从海外厂商挖角一些专业人才,自身培养的比较少,随着市场和企业本身规模逐渐扩大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

综上来看,眼下OCA市场规模尚在成长阶段,这意味着国内厂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若能采准时机和赛道进行布局,仍有机会在该领域看到脱颖而出的国产厂商。

国产替代机遇下,企业满足多重竞争要素或可快速崛起

一直以来,材料领域的基础创新都非常艰难。一项技术从被发明到被真正大规模应用,短则十几年,长则数十年,充满不确定性。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技术革新,导致企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反之,我们认为,在一些商业化路径已经比较通畅、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的材料领域,中国企业通过对外资巨头的学习也好,模仿也好,一旦把产品做出来,跑出来的速度可能相对更快。

在某种程度上,光学胶是后者的典型代表。它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2000年以后开始有规模化应用。尤其在近年,在贸易战、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光学胶迎来了国产替代的机遇。

但目前,中国企业要想在光学胶市场实现腾飞,还需过关斩将,打硬仗。

第一,是生产工艺与技术专利。

第二,是整体工艺过关,除了获得终端品牌认证(胶黏剂性能验证),光学胶的工艺还涉及贴片机、脱泡机、UV流水线等环节,胶黏剂和客户生产设备的匹配性也很关键。

第三,是产品品类的丰富和协同,这取决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和长期积累,也是国内光学胶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难点。

第四,是性价比。

按照终端应用产品的品牌特性和生命周期来划分,光学胶行业有三个细分市场:新机、白牌(没有醒目的品牌logo)、返修。它们的市场规模和对光学胶的品质要求依次递减。

此前,中国企业集中于白牌和返修市场,能进入新机市场的玩家极少。背后原因除了光学胶属于胶膜行业金字塔的顶端,具备极高的技术和专利壁垒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对于品牌终端而言,光学胶产品的单机成本不高。

据九鼎投资调研,外企光学胶产品价格在150~300元/平方米,国产光学胶产品价格在30~80元/平方米。尽管便宜不少,但从整个行业来看,一平米光学胶大约能贴50部手机/15部平板电脑/10部笔记本电脑。可见,光学胶产品的单机成本仅几元甚至更低。

因此,品牌终端过去很难有动力更换供应商,基本首选国际大品牌,产品性能稳定,以减少试错成本。

如今在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下,以及为了追求供应链的稳定性,加上成本竞争愈演愈烈,品牌终端正在逐渐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光学胶产品。

文章来源: 集微网,红星新闻,九鼎投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闪耀的事业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