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氢能供热推广困难重重,氢气会是英国供暖的未来吗?

能源之家 2023-07-25
1729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近日,英国能源大臣格兰特•沙普斯公开表示,英国政府推出的用氢燃料替代部分家用燃气的计划备受争议,可能会被取消。“尽管氢能有望成为英国整体能源结构的一环,但氢气可能不会如期替代天然气输送到居民家中。”

由于英国正处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中,对家庭能源征税以资助氢能行业的计划招致批评,部分人认为在短期内,这种燃料并不是实现家庭供暖脱碳的重要选择。

英国能源大臣格兰特•沙普斯表示,氢气更适合储存能源,而不是为家庭供暖。这进一步表明,对家庭账单征收氢能税的提议可能会被取消。

氢气供热在欧洲“大火”

一直以来,供热不仅是欧洲耗能最多的领域之一,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力”。英国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使用化石燃料取暖和做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在英国全国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超过三成。欧洲环保组织ECOS统计的数据也显示,居民房屋、建筑、烧水等领域的热消耗总量约占欧盟整体能耗的28%左右,要达成欧盟制定的减排目标,供热领域的减碳显得尤为重要。

据欧洲媒体Euractiv报道,去年11月,欧盟委员会已经开始酝酿出台新的居民供暖锅炉技术标准,从目前透露的技术标准来看,欧盟有可能会全面推行“至少混合20%”氢气的供热锅炉,以达成其制定的减排目标。

截至目前,德国、法国、卢森堡等欧盟成员国均已公开表态,支持彻底淘汰化石燃料锅炉的提议。Euractiv援引卢森堡能源部长Claude Turmes的话称:“化石燃料技术设备仍将在市场上存在一段时间,但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从某一个时间点开始,我们将不得不完全抛弃化石燃料。正如欧盟宣布将抛弃汽柴油汽车一样,化石燃料锅炉也很可能面临着禁令。”

英国作为欧洲国家中最早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制氢并联合供热的国家,在氢气供热方面看起来走得更加“激进”。根据英国政府制定的国家氢能战略,到2030年,英国将建成产能500万千瓦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同时在普通居家、交通领域和工业领域等大力推行绿氢。

氢能供热推广困难重重

据了解,2021年,英国推出国家氢能战略,不仅提出短期内将扩大工业领域氢能利用水平,更尝试将氢燃料推向居民消费领域,供热便是一大潜在方向。2022年7月,英国政府邀请多家燃气公司加入氢能供热试验,希望共同尝试氢燃料供热;同年12月,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还发起提高锅炉标准质询工作,提出到2026年希望所有新增家用锅炉都能够使用氢燃料,并表示准备了大量资金资助居民使用低碳供热方式替代传统天然气锅炉。

愿景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惠特比小镇的氢能供热试验“碰壁”反映出英国氢能供热推进不力的现状。2021年,英国还在苏格兰法夫小镇开启了绿氢供热试点项目,利用海上风电电解水所获得的绿氢供暖,这也是全球首例绿氢供暖项目实践。但据《卫报》报道,法夫小镇绿氢供热项目施工进度远不及预期,尽管该地居民可以免费获得氢燃料锅炉,也不愿就购买氢燃料付出额外成本,但该项目建设仍因技术、资金等因素遭遇多次延期。

在格兰特•沙普斯看来,当前氢气运输也存在挑战,政府需要投建大量管道设施,才能够满足绿氢消费需求。他进一步表示:“曾经人们认为氢能供热只是用类似天然气锅炉的设备燃烧氢燃料,但现实并不是如此。出于对氢能供热成本、安全性的考虑,氢能可能更适用于储能,而不是输送到居民家中用于供热。

或使能源费用翻倍

一份新报告称,使用氢气作为燃料来给家庭供暖,不采用天然气可能会使欧洲的账单翻倍。

尽管被许多人视为一种潜在的替代品,以填补随着化石气体的逐步淘汰而留下的空白,但国际非政府组织委托的一份新报告预测,氢气可能会使能源费用翻倍。

这份由 Element Energy 制作的报告表明,即使到 2050 年,以平均每年消耗 12700 千瓦时的家庭为基础,用氢气加热的中型房屋平均需要花费 1580 欧元,是2021年底用天然气加热相同规模的房产平均价格的两倍。

Global Witness 表示,大幅增长主要归功于其所需的新基础设施。根据该报告,在40年内,电解槽,存储设施,家用电表以及管道基础设施等组件的建设价格为2400亿欧元。

更有批评人士指出,氢能供热的用能效率颇为低下,比使用热泵低6倍,使用热泵替代天然气供热可能才是一种成本更低的减排方式。

虽然居民氢能供热困难仍在,但参与氢能供热试验的英国企业仍在积极游说,希望政府加大对氢能供热试验的支持力度。英国能源与公用事业联盟首席执行官迈克•福斯特就指出,格兰特•沙普斯的言论“毫无帮助”,会让企业在投资前出现犹豫。《每日电讯报》也援引英国能源管网运营商协会天然气主管詹姆斯•厄尔的话称:“英国政府需要向投资方和用户明确其氢能政策。在没有确定政策的情况下就做出评价可能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大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 氢启未来,新浪财经,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之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