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一纸公告:上下游同时发力,TPU涨价大战即将上演!

材料那些事 2023-07-25
16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7月20日,万华化学发布TPU产品调价通知函。万华化学称,受TPU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供应影响,导致陈品成本不断上涨,为了更好地提供长期、稳定、优质的供应及服务,自2023年7月20日起万华国内市场TPU气动管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上调人民币500-800元/吨。

据了解,上半年持续低迷的化工市场,推动化工企业出现不少花招来改善行情,多种化工品采取竞拍、预售等方式进行出售,力求将价格炒热,以目前的报价来看,这些行动确实促进了化工品的价格上涨。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由于接近终端消费市场,应用领域广泛,已成为聚氨酯弹性体乃至聚氨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但是近期TPU行业出现新增产能释放过快、下游需求增速减缓的情况。在近日浙江省嘉兴市举办的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弹性体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聚氨酯弹性体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TPU行业应在原料、制品端两头发力,开发出高端化、差异化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从整体上看,中国聚氨酯产业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期。未来市场将逐步从价格竞争、产能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同时也将向全球化、产业链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TPU等领域必须加快关键技术、关键助剂、关键装备、关键制品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满足下游需求,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聚氨酯协会副秘书长韩宝乐表示。

近年来我国TPU产业高速发展,诞生了万华化学、美瑞新材、一诺威、华峰等万吨级生产企业,以及一大批中小企业。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TPU行业在产品品质、生产工艺以及设备先进性方面相较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连续化合成设备配套水平不高,作坊式的间歇法生产仍然占有一定比重;软件技术欠缺,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产品品质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高耐热、耐高极性溶剂、高动态性能要求等应用场景的需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系统性研究等。

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TPU 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TPU 及作为其原料的多元醇产品的开发生产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测试技术,需要进行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近年来,我国 TPU 行业技术水平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双螺杆反应挤出等部分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经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TPU 行业的部分优秀企业在聚合工艺控制和性能调控等技术上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验数据及生产实践经验:其中聚酯型产品在力学性能、成型性、透明性等应用性能及环保指标方面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聚醚型产品在耐水性、耐菌性、耐候性等应用性能及环保指标方面也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2、TPU产能激增,但是下游市场增速有所减缓

我国正逐渐超越欧美成为全球最大的 TPU 消费国。2018~2022年,中国TPU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总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2022年,TPU总产能130万吨,总产量66万吨。2022年,中国TPU市场总体呈现低迷态势,价格缓慢走跌。除电线电缆行业对TPU的需求保持一定增长外,鞋材、管材等主要下游领域对TPU的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弱。

中国企业的TPU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客户分散、竞争激烈。在高端产品领域,仅有国外先进厂商和少数本土生产企业参与。目前来看,TPU管材的应用前景主要还是在对现有材料的替换上,TPU材料的薄膜制品正在逐渐替代已有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薄膜。但是消防水带用TPU材料的国产化率相对较低,TPU材质的‘隐形车衣’国产化率也有待提高。

我国应该加大高性能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GTPU)的开发,加强原料、助剂配方和下游应用的相关研究,特别是研究开发新型的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多功能的TPU配套扩链剂,以满足高性能、差异化、特殊工业需求,用于资源勘探、军工、医疗、电子电器、高端运动装备等高端、高附加值的应用领域。

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开发的GTPU材料具有极高拉伸强度、高耐磨性、压缩永久变形率低、良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等特点,可以用于液压密封件、软管、同步带、电缆、国防等领域,以及化学机械抛光用抛光垫,非常具有市场推广价值。

随着TPU新需求的增加,预计未来5年中国TPU需求仍将保持9%的复合增速;产能投资依然保持较快速度,复合增速将达到8%。到2027年,TPU产能将达到194万吨,总产量将达到107万吨。TPU高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是未来行业重点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崛起刺激配套充电桩建设需求,将带动TPU需求增速;物探线缆在海上石油气和风电领域迎来新需求。此外,在“双碳”战略目标下,TPU材料也正向生物基方向转型 。

文章来源: 中国化工报,南通润丰石油化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那些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