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之争”终结?9家光伏组件企业一致发布联合倡议

光热一家亲 2023-07-31
221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2023年7月7日或将载入史册。

这天,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通威、一道、正泰9家光伏组件企业一致发布《关于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的倡议》(下称“联合倡议”)。

根据全球组件出货量统计情况,上述组件厂商的排名均位居前十。因此,联合倡议从某种程度上亦代表着“行业共识”。

这意味着,困扰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已久的尺寸乱象迎来终结的曙光。

乱象终结

根据联合倡议,9家组件龙头企业经过充分及深入沟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238Xmm*1134mm组件标准化尺寸达成共识,组件尺寸为2382mm*1134mm;组件长边纵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

同时,发起企业还倡议行业现行的以及未来的182系列组件与210系列组件尺寸设计应遵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T/CPIA 0003-2022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外形尺寸及安装孔技术要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chinapv.org.cn))中的规定以及行业现有的尺寸。

基于9家龙头的“江湖地位”,它们共同倡导和推动的上述标准化尺寸方案将为行业内更多企业所接受,并将各矩形硅片组件标准化尺寸纳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标准。

事实上,联合倡议达成之前,业内基于矩形硅片的产品尺寸颇为混乱。

2022年4月5日,天合光能率先向市场推出矩形硅片组件产品,首次应用了尺寸210矩形硅片(210R)。

由于矩形硅片在提高效率上的独特优势,继天合光能之后,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业界巨头亦先后杀入到矩形硅片领域。

但在产品上,各大厂商却又有着自己的尺寸。在组件长度上,182阵营的厂商之间也出现“分歧”,出现了2256mm、2278mm、2333mm、2335mm、2465mm等多个尺寸。

“这对上游硅片生产企业、下游组件制造商,包括设计院、电站运营商都带来较大困扰。对整个生态来说,统一尺寸标准是有必要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来自上下游供应商对统一组件尺寸的呼声加速了尺寸统一进程。但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统一过程一波三折,前后经历了历时近一个月的“拉锯战”。

最终上述9家组件企业就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一致。

不久后,在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3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宣城)论坛上,晶科推出了矩形硅片组件新品,尺寸为2382mm*1134mm,功率达600-625W。

这家组件龙头计划上述产品将在今年4季度投产,产能规划超过10GW。

同样在该论坛上,晶澳同样推出了DeepBlue 4.0 Pro系列组件产品。其中,66片组件采用新一代矩形硅片尺寸182mm*199mm,组件尺寸同样为2382mm*1134mm,组件功率最高可达610W。

组件实现标准化带来的利好

若新一代硅片组件实现标准化,无疑将为整个光伏产业链带来重大利好。

其一,将降低光伏产业链整体成本。

以前,硅片组件尺寸不断更新,从上游材料厂商到下游系统集成商均受到不利影响。为了适配不同尺寸的组件,上游企业和辅料供应商要经常切换生产线,这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浪费物料,还增加了库存压力。由于钢化后的玻璃尺寸无法修改,组件商每新增一种组件规格,光伏玻璃厂就多出一种库存品。背板、铝型材等辅材尺寸不一,也会导致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组件公司的采购成本增加。

一旦实现硅片组件标准化,上游企业相应的生产成本将降低,组件企业同样会享受到更低的采购价格,并降低组件售价,刺激下游电站的购买需求,增加产品销量。

而对于下游客户来说,组件尺寸不同,也会造成装机规格不同的困扰,使得电站设计成本和供货风险上升。一旦光伏组件实现标准化,下游电站同样会因此节约成本。

其二,将有利于光伏产业链良性竞争和技术创新。

回顾光伏行业发展初期,部分企业为了竞争用不同的光伏组件规格“划分阵营”,以争抢市场份额。如果新一代硅片组件能实现标准化,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尺寸之争”转化为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竞争。

光伏产业的发展根本是降本增效,如果企业能将竞争重点转移至提升电池转化效率、改进工艺等方面,将有利于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其三,将为光伏产业链规模化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在业内看来,新一代硅片组件尺寸的标准化,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业链成本,还将促进规模化发展,充分释放产业价值。

随着全球新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速度将影响我国光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标准者得“天下”,形成统一的标准之后,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对于光伏产业来说,要想实现规模化高速发展,新一代硅片组件的标准化势在必行。

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

相比尺寸统一,光伏行业的洗牌步伐或更快。

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2023年1月至5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61.21GW,同比增长158%。

如此高景气,渴望分一杯羹的不在少数。

据PV-info统计,仅2022年,跨界光伏的企业数量就高达75家,涵盖玩具、游戏、房地产、园林建设、畜牧养殖、汽车制造等,跨界投资的资金超3078亿元。

而2023年上半年,也有超过15家企业发布进军光伏的计划。

与之对应的是,光伏产品价格走低。

譬如,光伏组件2022年的价格一度突破2元/瓦,如今最低报价已跌破1.2元/瓦,而硅料价格更是跌至不足四分之一。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日前表示:“任何一场盛宴之后注定迎来一场盛战,历史从来没有例外。所有没有海外营销力的、没有品牌的二线三线(企业)都挤在这个‘寺里’,僧多粥少,‘住持’又只看价格,不问芳华,接下来只会僧更多粥更少。”

此背景下,跨界者或首当其冲。

对此,“清流工作室”有过报道:“光伏行业存在技术和资金的壁垒,相对于新进玩家,头部光伏厂商多年来积累了更多的研发、渠道、规模等方面优势。跨界光伏企业因对行业不够了解,在产能过剩背景下或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譬如,金刚玻璃跨界光伏之后,更名为金刚光伏,试图寻找第二曲线,但2022年产量仅占实际产能的两成左右,从而遭至深交所问询。

总而言之,光伏赛道竞争压力日益严峻,为此行业尝试尺寸统一的方式减少内耗,但更为重要的是加码研发投入,从而不断迭代技术,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

文章来源: ​能源严究院,证券日报,锌刻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光热一家亲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