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定宽带费用负担再降,资费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电波在线 2023-08-04
2220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和A4AI联盟联合发布了《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 (T ICT2022)。

报告显示,论是移动宽带还是固定宽带的用户使用成本,我国都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尤其是固定宽带方面,我国用户的成本支出仅占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051%,远低于全球29%水平。 按占比从低到高排,位列全球第四,远远低于新加坡(074%)、美国(099%)、日本(105%)、韩国(111%)。 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列,马达加斯加排在榜单比较后,固定宽带支出占人均国民收入比重高达16341%。

去年10月,信通院第次发布《宽带发展白皮书》,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FTTHO光纤接入端口达86亿个,普及率已达921%。 固宽带用户已达46亿,其中光纤用户43亿,占比932%,百兆及以上用户超过4亿,占比868%,千兆及以上用户2667万,占比06%。 去年首季度,我国固宽带平均下载速度为4349M,平均上传为2902M。与此同时,宽带每月费用平均仅为357元,相比2022年底降低了352%。 今年3月,工信部表示,十五以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比较大的光纤和4G络,我国千兆光纤覆盖家庭超1亿户,行政村通4G和光纤比例均超999%。 运营商方面表示,将会继续做好提速降费,持续对固定宽带、手机流量降价。

1 扭转全球宽带价格上涨局面

去年上半年,联合国和其下属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公布了新的数字接入目标,希望在2030年前实现普遍且有意义的数字连接,并为此设定了15项具体发展目标,其中在可负担性方面,目标是“入门级宽带资费低于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2021年,全球消费者享受到的宽带价格变得更加昂贵,其中,固定宽带服务价格上涨了8%(以美元计算),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中的占比从上年的2.9%上升至3.5%;移动宽带服务价格也略有上扬,在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从上年1.9%上升至2%。

同时,ITU发布的《2021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显示,在2021年,达成“入门级宽带资费低于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目标的经济体比以往更少。其中,在固定宽带方面,实现“低于2%”目标的经济体从上年的66个减少至64个;移动宽带方面,则从上年的103个降低至96个。

可喜的是,在2022年,全球宽带价格上涨的局面得以扭转。ITU《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显示,在固定宽带上符合“低于2%”目标的经济体从上年的64个增长至71个,在移动宽带上符合目标的经济体则从上年96个增长至103个。

《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从固定宽带、“仅包含数据”的移动宽带、“数据和语音使用量低”的移动宽带、“数据和语音使用量高”的移动宽带等多个类别,分析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使用宽带成本和负担能力情况。具体来看,在这些类别中,固定宽带服务成本仍是最高的,占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3.2%,离“低于2%”的目标尚有不小的距离;其次是“数据和语音使用量高”的移动宽带,其成本占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2.2%。而“仅包含数据”的移动宽带和“数据和语音使用量低”的移动宽带,使用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均已低于2%,前者为1.4%,后者为1.5%。

2 我国通信成本负担进一步减轻

结合ITU披露的历年数据,清晰呈现出自从2015年大力推动“提速降费”以来,我国的网速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同时通信资费大幅度降低,使得用户的成本负担不断减轻。

以固定宽带为例,2015年是“提速降费”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当时我国固定宽带服务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高达3.12%,全球排名第90名,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当时,我国用户使用固定宽带的费用负担,不仅高于英法美等发达国家,甚至比苏丹、阿尔巴尼亚、巴巴多斯、哥斯达黎加等一众发展中国家都要高。

之后随着“提速降费”工程的持续开展,我国固定宽带的用户成本负担迅速减轻:2017年,固定宽带服务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降低至2.17%,全球排名上升至第71位;2020年,指标降低至0.51%,排名上升至全球第4,也就是说,我国固定宽带用户负担已是全球第四低;2021年,指标降至0.5%,全球排名上升至第3位;2022年,我国固定宽带服务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进一步降低至0.45%,位于列支敦士登之后,排名全球第2。

现在,我国固定宽带用户的费用负担已经远远低于新加坡(0.64%,全球排名第7)、美国(0.93%,全球第28)、德国(0.98%,全球第29)、韩国(1.03%,全球第32)、日本(1.06%,全球第35)等。

而在“提速”层面,成效同样显著。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中所定义的入门级固定宽带,是指标称速率不低于256Kbps,且每月包含流量不少于5GB的套餐。实际上,这样的低配固定宽带套餐在我国已经销声匿迹。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已经达到94.2%,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则已经提升至20.8%。

另外从移动宽带的成本负担来看,我国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比如“仅包含数据”的移动宽带,我国用户的成本支出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为0.45%,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4%。

3 仍有37亿人“用不了宽带”

在《2020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中,ITU表示,虽然4G网络覆盖了全球约85%的人口,但是有近一半人处于离线状态。

联合国呼吁全球为37亿上不起网的偏远山区通网。因为联合国和星链承担不起成本,需要所有国家的支持。

联合国迈克尔逊说:世界上还有一半多人用不起网,即使卫星填补了全球网络连接问题,但成本仍然是一个问题。

UPI曾报道:卫星互联网正在帮助填补数字沙漠,但世界上大约一半的人口仍然无法上网,因为许多人的上网费用仍然过高。

联合国制定了一项目标,即到2030年"人人都能安全和负担得起地上网,包括有意义地使用数字化服务"。

但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注意到大多数人在仍然无法正常或高速上网的37亿人中,生活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总体来说,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的可负担性在2022年有所改善,但对许多国家来说,这仍然是实现普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文章来源: IT时报,得知互动,温柔的007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波在线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