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关闭PC工厂,国内产能扩张快,高端产品仍需依靠进口

小母粒大世界 2023-08-16
1677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近期,盛禧奥宣布提高欧洲聚苯乙烯和共聚物的价格。自2023年8月1日起,或在现有合同条款允许的情况下,下列产品的价格将提高如下:

▶ STYRON和STYRON X-TECH通用聚苯乙烯等级(GPPS)每公吨涨125欧元(约合992元/吨)

▶ STYRON和STYRON A-TECH、STYRON C-TECH和STYRON X-TECH高抗冲聚苯乙烯等级(HIPS)每公吨涨125欧元(约合992元/吨)

▶MAGNUM ABS树脂每公吨涨55欧元(约合437元/吨)

▶Tyril SAN树脂每公吨增加85欧元(约合675元/吨)

值得一提的是,Trinseo的总部虽然在美国,但其超过一半的销售在欧洲,这使得它很容易受到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导致的能源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影响。更高的能源成本使得欧洲生产商相对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竞争力下降。

为了降低成本,Trinseo已经关闭了德国的一家苯乙烯工厂和一条聚碳酸酯(PC)生产线该公司正在谈判关闭其在荷兰的最后一家苯乙烯工厂,因为对Trinseo来说,购买原料比在欧洲生产更合理。除了能源成本上升,中国需求下降也拖累了欧洲的利润。该公司已经下调了对中国增长的预期,低于6个月前的预期。

进入三季度以后,需求同上半年一样,未见好转,目前该公司的销量已经稳定在比典型的中期水平低20%的水平。

1、苯乙烯成本预期走软

从苯乙烯市场来看,6月国际原油及商品期货市场普遍弱势下行,同时苯乙烯上游乙烯及纯苯行情加速下滑,成本端支撑塌陷,叠加苯乙烯国内产量回升及进口到货增多的预期,商家信心缺失,苯乙烯市场宽幅受挫。

区域间竞价走货,以及基差持续走弱施压,也导致苯乙烯现货价格跌跌不休,持续刷新年内价格低位。截至6月底,华东苯乙烯价格环比下跌860元。

从目前苯乙烯供应面来分析,大部分装置维持稳定生产,巴陵和延长装置重启,加之6月下旬镇利装置重启,导致产出增量。虽然山东个别装置负荷下降,但整体来看,苯乙烯产出增量仍大于损失量。

近期无苯乙烯装置停车消息,但万华、利士德、赛科等工厂存在苯乙烯装置重启计划,加之浙石化和安庆装置苯乙烯产品流通量增加,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转变,业者心态承压加剧,近期苯乙烯市场压力仍不容小觑。

业内人士表示,7月仍有来自新加坡的苯乙烯货源做贸易补充,进口量有增加预期,但下游需求也有增加预期,苯乙烯市场或窄幅震荡,在成本面上对下游支撑有限。

2、全球 PC 生产以光气法为主,头部三家企业占据 53% 产能

由于 PC 生产工艺的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外国企业对技术控制严格,因此早期国内 PC 装置生产多由外企投资或中外合资。

2015 年以后,我国 PC 的工业化生产实现突破,2015 年 1 月浙铁大风产出合格 PC 产品,生产工艺采用独创的非光气法工艺技术路线,是国内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 PC 装置。2015 年 7 月,鲁西化工经过多年实验研究和技术整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气界面缩聚法 PC 生产技术。

当前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应用的大致有三种生产工艺,主要是界面缩聚法(又名光气法)、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和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由于我国光气管制严格,未来新增产能仍以非光气法为主。

PC 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塑料品种之一。2021 年全球 PC 产能 600 万吨/年,产量 552 万吨,开工率 92%,较过去几年有所提升,且 70% 以上海外企业采用光气法生产工艺。

全球 PC 生产能力前三甲企业分别为:科思创(150万吨/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120万吨/年)和乐天化学(50万吨/年)。三家企业合计 PC 生产能力达到 320 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 53%。

3、我国 PC 产能扩张快,高端 PC 主要依靠进口

近 20 年来我国 PC 发展迅速。2021 年我国产能 236 万吨/年,产量 125 万吨,开工率 53%;进口量 150.1 万吨,出口量 34 万吨,国内消费量 241.1 万吨;产品单价约 26000 元/吨,市场规模达 619 亿元人民币。

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共有 13 家 PC 生产企业。产能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科思创(中国)、鲁西化工、浙江石化、中沙天津石化、万华化学,产能总量占比高达 64%。

近两年我国 PC 开工率持续降低,主要是由于产能扩展导致,但中高端产品暂时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仍存在较大不合理空间。

预计未来 2-3 年,我国 PC 新建项目产能约 200 万吨/年。国内产能将持续大幅增加,但仍以非光气法为主。

中国是 PC 消费大国,2021 年占据全球约 44% 消费量。预计未来五年仍将保持 6.5% 左右的需求增速。

从应用领域看,2021 年中国电子电器占消费量的 45%,达 110 万吨;汽车占 16%,达 40 万吨;其他领域还包括医用、光盘、包装容器、建筑、板片材及薄膜等。

但目前国内消费结构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对比中美两国 PC 的消费结构发现,我国在医用和汽车领域的消费量明显低于美国。预计未来,医用和汽车领域在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小母粒大世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