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获三个IPO!63岁北航教授,带出一个硬核CEO军团

机械手达人 2023-08-18
4001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时势造英雄”也好,抑或是“镁光灯效应”,的的确确让一类人在创投圈“炙手可热”,这类人就是科学家。尤其是硬科技、专精特新的高频曝光,以及科创板、北交所的先后设立,更是为科学家创业提供了一个“名利双收”的绝佳环境。在这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造物中,与李泽湘并称中国机器人界“南湘北苗”的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教授,则以孵化投资的模式,成功培育出了多家硬科技优秀创业团队,并因此收获了大量的关注。

仅2020年一年,王田苗教授就在科创板收获了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埃夫特、中国境内上市企业中“VIE+CDR第一股”九号公司。不久前,对话式AI公司思必驰刚刚递交招股书,拟上市科创板,计划募资额为10.33亿元。而这也意味着,王田苗教授即将收获又一个重磅IPO。

63岁北航教授,隐形硬科技教父

在中国机器人圈子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南湘北苗”。所谓“南湘”,指的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他一手孵化了大疆和李群自动化等知名机器人项目,而“北苗”正是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博导,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

1960年,王田苗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小学校长。在父母的熏陶下,王田苗从小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为他后来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基础。而他与机器人的不解之缘,来自一部科幻电影《未来世界》。在十六岁、十七岁的时候,他看了这部讲述机器人乐园的电影后,便改变了参军的梦想,并对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

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不久,他便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当时热门的计算机专业,闯进了机器人的学术王国。而后,他又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王田苗被分配到清华大学任教,并在清华大学、意大利国家仿生力学实验室完成博士后学业,后来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早年在意大利的经历,激起了王田苗教授对医疗机器人的研究兴趣。而研究越深入,他越觉得医疗机器人发展市场巨大。1997年,王田苗教授就预判,“机器人技术能够在中国医疗临床上应用。”于是,他组建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小组,带头研发无框架神经外科机器人。2000年左右,在美国直觉医疗公司研发出达芬奇机器人之前,王田苗教授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已经在做了上千例手术。

2010年,该项目的创始团队注册创立北京柏惠维康科技,由王田苗的第一位博士生刘达担任公司创始人兼CEO。该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远程医疗外科机器人公司,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Remebot)是其主要产品。自此,Remebot手术机器人开始闻名江湖。截至目前,该公司完成多轮融资,真格基金、海泉基金、普华资本、经纬中国等一线投资机构先后入股。

正因这个项目,让王田苗注意到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于是,他一边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一边创设了博创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利用北航的校友资源,做一些孵化学生创业的事。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2012年,王田苗在一次活动上遇见了另一位国内隐形创业教父李泽湘。在二人深度交流过程中,王田苗了解到,李泽湘为了给早期创业项目创造安心经济环境,成立了一个清水湾基金。“这种拿出钱来让一些年轻人发挥潜力和创造力,而不占太多股份的做法,是一种与华尔街投资不同的新模式。”王田苗感慨万千。

回到北京后,受到启发的王田苗创立了一个类似清水湾基金的创业基金。不仅如此,王田苗还积极拥抱投资机构,出任真格基金首席科技顾问、种子天使创投服务平台雅瑞资本高级科技顾问,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技术及产业方面提供战略咨询。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将王田苗的实验室比作“聚宝盆”。在一个公开演讲中,徐小平曾说:“王田苗教授已经是世界级的领袖,他的实验室也有着无数亟待转化为伟大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未来,我们真格基金将与王教授合作,一起打造以硬科技为主导的世界级硬科技公司。”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及其团队、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北航天汇孵化器、智友种子基金、雅瑞资本等分别以“创新合伙人”身份联合发起的“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正式落地海淀。据介绍,该学院重点孵化智能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引导民间资本与政府引导资金面向种子天使进行融投资孵化。2020年,王田苗教授及其团队还发起了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参与孵化和投资硬科技项目。

如今,王田苗教授依旧活跃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积极投身于机器人创业孵化事业当中。眼下,硬科技创业成为主流,这位机器人领域隐形创业教授更忙了。

这位硬科技科学家,一年收获三个IPO

“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一直贯彻在王田苗及其团队创业辅导的全过程。据他的助理描述,每天都有科学家、创业者或投资人来拜访王田苗,他们希望王田苗能对他们进行创业指导或投资调研建议。此外,他更是频频出差到一线,以保持自己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度和对投资公司的深入了解。

智同科技首席科学家张跃明表示,在智同科技所有投资人中,王田苗教授对他们的调研是最认真的。

这种高密度高效率的工作,确实带来了成果。仅2020年一年,王田苗就在科创板收获了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国内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埃夫特、全球领军的短途代步智能交通企业九号公司。近期,他早期孵化投资的医疗机器人柏惠维康、农业智能机械博创联动等数家公司也在计划近两年筹备冲刺IPO。

“南湘北苗”的称号,是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2016年提出的。他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王田苗教授有望成为世界级的创业导师,他的实验室也有着无数亟待转化为优秀公司的技术和产品。”

截至目前,作为创业导师,王田苗已经投资了70余个项目。提起令他自豪的代表作,除了已经上市的三家公司,智行者、深之蓝、飞旋科技、柏惠维康、未磁科技、智同科技、中发天信、航宇智造等都被他一一列举:“虽然不少公司都偏向硬科技,成长和上市周期都更长,但我相信他们会成为所在细分领域的‘小巨人’,有的甚至是百亿市值以上优秀公司。”

“在科技创业过程中,科技创变者是伟大的,应该受人尊敬的,因为他们肩负着改变目前技术落后现状的使命,同时又冒着职业发展不顺利、没有收入、遭受诽谤谩骂,甚至家庭都不理解的风险。但他们还坚强地领着一批人去创造工作岗位,实现梦想,给国家创收。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理解、关怀、尊敬与希望,赋予这些硬科技早期创业者。”王田苗说道。

在王田苗看来,商业世界里每天都会发生变化,变化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这需要创业者非常坚定,也就是要有冒险精神或者要有担当。王田苗最初将目光放在了北京海淀区众多高校,尤其是北航的学生中间。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他也将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改为,让学生尽早得到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潜质。

王田苗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总结为关于“书架”和“货架”的比喻:如果学生特别喜欢基础研究,就去努力发现规律,形成理论模型,把自己的成果写到期刊、变成专著放到书架上;如果学生的技术研发有应用价值,就应该摆在货架上,变成客户或企业所采用的商品。

硬科技创新需要长期积累,硬科技创业更是风险极高,背后的原因在于,硬科技创业比一般创业的周期更长,从战略方向到产品研发、进入市场、规模化销售,最后被资本市场认可,大概需要8~10年甚至更多时间。这也意味着,整个项目从赛道需求、技术成果成熟度、团队成长、相关政策,到资本市场的价值评估体系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此基础上,王田苗团队按照“科学与评估的实验”方法,将8~10年的研发创业周期,根据不同赛道或技术成果拆分成4段,分阶段配备不同的资源,引导不同的资金、战略方向渠道等进行突破,以降低失败的风险,提高成功率。王田苗联合其他数十位科学家成立了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核心就是由科学家自己出资,参与推荐项目和投资决策。同时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中关村科学城基金以及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百度风投、普华资本、雅瑞资本等机构参与,先后成立了2亿元和5亿元的科学家基金。

“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一直贯彻在王田苗及其团队创业辅导的全过程。“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创业者要自知之明、实事求是,一方面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优秀合伙人,特别是商业合伙人。另一方面如果受限与自身的资源、能力和认知,目标无法独立实现或解决,那么就要适当调低目标,把当下做到最好,而非不切实际地最求完美,剩下无法达成的目标,可以不断创新进行调整。”王田苗建议。

专精特新创业,是一场接力赛

王田苗教授表示,当前全球正处在变革、动荡的时代,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与颠覆正在推动社会形态变革、产业重组、生活方式变化,另一方面债务危机、贫富差距、大国对抗、逆全球化、局部战争等因素也给未来带去许多不确定性,甚至经济发展有开始进入阶段性滞胀和衰退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我们国家在迎接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发展期,重新审视一个新时代底层基本逻辑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国家的主导产业必须自主可控,特别是在半导体、高端制造、军民融合等高端“卡脖子”领域,特别要注重高端价值的硬科技,要有我们自己的主导权。

如果要弥补这一不足,必须要依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产学研融合不仅是解决卡脖子的重要手段,也是迎接能源革命、生物医学革命、交通革命以及数字经济的基础生态。基于十数年的实践与经验,王田苗教授也对专精特新创业成长的规律总结出了四个阶段。

王田苗教授认为,第一个阶段就是赛道选择与优秀团队组建。“当你把赛道选对后,还需要把最优秀的人才聚集起来。比如说医工交叉,除了要选定大的医院IP,也要去配备优秀的学生,去市场上招募优秀的工程师。”第二个阶段是痛点产品研发与落地场景,“我们认为是形成标准化,拿到许可证或者说资质,那它的目标是形成规模化。”第三个阶段是商业批量化应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就是小批量高成长,去进一步验证你的销售和管理水平。”第四个阶段就是业务结构与高频垄断,同时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这个阶段,企业的业务结构有张力,模式可复制,影响力可以传播。”

王田苗教授表示,这个四个阶段其实类似于接力赛。“硬科技创业涉及到设计、采购、装配、试销、打磨、迭代,包括面对客户的定制,那这就注定了,它没办法像模式创新那样,只要一个好团队,有一个好点子,靠堆资源,就可以跨越式发展,直接快速地找准那个模式。”

此外,王田苗教授还总结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5个拥有万亿市场规模的大赛道: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与环保,医疗生物科技与健康服务,web 3与元宇宙服务,军民融合无人装备。当前,伴随硬科技投资概念的火热,王田苗教授也经常建议创业者,“一定要注意赛道的建设,打造成一纵一横的扇形。这样一来,伴随企业的不断迭代,或者说去寻求第二增长的时候,你也继续能打。”

王田苗教授表示,“如果泡沫化是一个无可避免的现象,那你就要尽量避免浮躁,要保持对未来发展的清楚判断,去努力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盲目地堆放资源,既是浪费也终将造就风险。”

文章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猎云网 ,GuRongE,投资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械手达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