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产生经济效益的大模型都不是好模型,但如何落地,落向哪里还得唠唠

人工智能利弊说 2023-08-23
2257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据媒体报道,百度日前宣布,10月17日,以“生成未来(PROMPT THE WORLD)”为主题的 Baidu World 2023 将在北京首钢园举办。届时,百度将发布多款AI原生应用,介绍大模型最新进展,分享如何通过AI原生思维,与企业、用户、以及合作伙伴一起,以PROMPT为始,共同抓住新机遇。

此前,李彦宏表示,新的国际竞争战略关键点,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大模型,而是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应用,这些应用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如果我们能挤上牌桌,获得竞赛入场券,中国将拥有更壮大的数字化产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获得巨大增长。

大模型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来训练,而且难以实际应用到生产环境中。与大模型相比,AI原生应用更加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浙商证券认为,随着监管端的进展和明确,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有望进入加速状态,近期上市公司举办AI产品发布会,软件厂商对政府或企业客户在大模型相关需求进行了挖掘,并开始筹备和计划,随着大模型的技术逐渐成熟,应用侧有望进入百花齐放格局。

AI落地难,大模型要再经历一次

ChatGPT火爆全球大半年后,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成为共识,“先落地”可能算第二个。

AI厂商再也不吹概念,迅速寻求在B端落地,这和2015年的AI浪潮全然不同。比如,腾讯云至今没有公布通用大模型“混元”的进展,但在6月中旬先高调公布了“行业大模型”的路线,一口气抛出10大行业超过50个解决方案。

这明显是国内客户更感兴趣的方向。

但想要落地,却不那么容易,不少难点已经显现。

本质上,AI大模型训练仍然昂贵,即便是大厂,也不可能不求回报地一直投入。这意味着,国内厂商刚开始做大模型,就面临着更残酷的生存考验。抢着在行业落地,也是希望能尽快商业化,再投入到AI模型的开发和训练中。

但资金只是入门券。抢先在行业落地,厂商们更多的是想抢占数据“高地”。

如果是做模型是烹饪,数据好比是食材,大模型对高质量的“食材”需求更高。但在公开互联网中,中文的高质量数据本就偏少,大模型厂商其实很难建立起数据壁垒。在国内厂商尚在追赶GPT-3.5的情况下,没有谁能显著拉开差距。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数据会是更难的一环。一位头部社交厂商战略人士告诉36氪,ChatGPT出来后,公司团队迅速就将国内大模型看了一遍,也都进行相应测试,“但他们既没有这个赛道的高质量数据,通用大模型能力又尚不足以支撑业务需求,测试下来,大家效果都一般般。”

为了拿到数据,一位大厂的大模型产品负责人对36氪表示,在其合作模式中,如果企业客户愿意提供数据(越有行业属性越好),他们愿意在商务权益上做出极大让步,甚至愿意免费为提供数据的客户部署大模型。

想要大模型顺利落地到场景中,难度也丝毫没有减小。

“企业需要的,是在实际场景中真正解决某个问题,而不是在100个场景中解决了70%-80%的问题。”腾讯云副总裁吴云声在WAIC演讲中表示。

问题在于,上一波以视觉识别(CV)为首的AI浪潮里,厂商们更先发展的是单点AI能力——比如用AI进行人脸识别,以API形式单次收费是更普遍的形式。但随着技术走向同质化,AI厂商们到后来只能开始做大项目、私有化部署。由于难标准化,账其实很难算得过来。

将大模型用在业务里,AI模型会和客户的核心数据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意味着,想要真正解决客户最核心的业务问题,私有化必不可少,程度可能还会更深——厂商们也许需要帮助客户,从头对核心数据进行标注、训练,再进行模型训练。

谈及私有化大模型的投入产出比,账能算得过来吗?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对36氪坦承:“从现在的时间节点上看的话,确实会有比较大的挑战。”

如今,腾讯采取一种较为折中的办法——上个月,腾讯推出面向文旅、政务、教育、金融等十大行业,超过五十个解决方案。相当于“前进半步”,客户并不需要从头提供行业数据进行训练。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客户只需要加入自己的场景数据进行精调,就可以快速生成“专属模型”。

归根到底,AI大模型技术仍然在快速发展中,成本上的博弈其实尚无定论。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以及算法、芯片等上游产业链都在快速迭代,成本下降其实很快。以百度为例,百度在今年3月发布AI大模型,到了5月,调用文心一言的成本,就已经降低到刚发布时的10%。

而另一边,AI大模型会带来更大的应用层机会,用户付费意愿也会更高,这会带来更大的收入增量。

比如,近期行业里就冒出了不少针对营销场景的AI产品,有了AI大模型加持后效果显著,比如AI数字人——近期,不少数字人公司因此焕发新机,产品也迅速带来公司收入提升。

智能云最有希望

大模型能力是云行业的竞争壁垒,而“云智一体”恰是百度的独特优势。作为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百度智能云以“云智一体”为基础,近两年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模型即服务(MAAS)是最大的新商业机会:潜在市场规模达370亿人民币。”众多头部券商分析师均认可大模型的商业前景。高盛更是首次预测到2025年,百度将通过生成式AI大模型应用收入接近200亿,其中ToC通过广告及Plug-in分成,将达到141亿人民币;ToB通过公有及私有云部署将达到51亿人民币,占智能云收入15%。

根据IDC发布的《IDC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2》报告,百度智能云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第一。

此外,百度智能云还入选北京市“算力伙伴”、“模型伙伴”。

在《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23中国未来金融峰会”暨2023中国奖项计划颁奖典礼上,由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和百度智能云联合研发的基于语义理解的智能搜索实践及应用摘得了“中国最佳会话式人工智能项目”奖项。

除了智能云以外,大模型还将加速重构全线业务。

8月16日,由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WAVE SUMMIT深度学习开发者大会2023举办。文心一言再抛“重磅武器”。

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甜重磅发布文心一言的五个原生插件:百度搜索、览卷文档(基于文档的交互)、E言易图(数据洞察图表生成)、说图解画(基于图片的交互)、一镜流影(文字转视频)。文心一言可以支持一次同时使用3个插件,不但扩展了大模型能力边界,也更适应场景需要。

此外,为了满足企业对大模型多样的需求,百度也在以文心大模型为核心,持续构建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目前接入Llama2等33个模型,并在近期对性能和安全进行了双重增强,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多样化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行业复用需求。

文章来源: 投资快报,36氪,钛媒体APP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人工智能利弊说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