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湘第一个IPO上市首日遭“爆炒”,成为资本香饽饽,它凭的是什么?

机器智慧 2023-08-24
3333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8月15日,固高科技正式登陆创业板,开盘暴涨525.0%,报75.00元/股,盘中一度涨超700%,涨至96.18元。公司的股票从开盘起就受到投资者的热烈欢迎,市值在短短三天内便迅速攀升至惊人的253.21亿元。回顾起这家企业的历程,不禁让人惊叹不已。

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固高科技的初创之路并不轻松。当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在东莞松山湖建立了一个主要以组装和测试为主的生产基地,拥有着400余名员工。然而,正是在这个看似平凡的起点上,固高科技开始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发展之旅。

固高科技,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相对而言,公司的董事长李泽湘更被资本市场所熟悉,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指导支持大疆无人机、李群自动化等多个明星企业崛起的,被称为科技创新界“扫地僧”。2019年起,深交所持续关注、服务李泽湘教授及学生创业团队,支持固高科技等大湾区优质创新企业登陆创业板。

创业24年,李泽湘人生第一个IPO

固高科技的故事,要从李泽湘教授说起。1961年,李泽湘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教师家庭。1978年,他从湖南永州农村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彼时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美国铝业公司访华时为感激中国的热情接待,当场表示愿为中方培养2名本科生作为答谢礼。18岁的大一新生李泽湘被选中,前往美国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就读。

此后,李泽湘在学业路上高歌猛进——先后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本、硕、博、博士后的学习。1992年,李泽湘怀着“想办一所大学”的热情归国,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在港科大,李泽湘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创立了科大数控研究实验室及自动化技术中心。

教学期间,李泽湘发现学生上课的激情并不高涨,便试图寻找一条“产学研结合”的路径。彼时,深圳正大力谋求制造业升级,希望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1999年,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创建的深港产学研基地在深圳南山区诞生。

同年,李泽湘受邀加入深港产学研基地,和两位港科大同事——当时的工学院院长高秉强和自动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宏,共同成立了固高科技,专注研发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三人分别在机器人、微电子和运动控制领域深耕多年,其中高秉强是芯片领域内的执牛耳者,曾推动思特威、博通集成等芯片公司的诞生和上市。

回顾创业的起点,李泽湘曾感慨:“加入深港产学研基地是我创业的真正开始。它为我创业提供了契机与重要平台。”他的创业初衷十分朴素,那就是推动“产学研”更高效的转化,让更多的创意变成创业,从“一”到“GOOGOL”(10的100次方),进而带动和改变整个产业链。

时至今日,固高科技为近60个行业、2000多家客户、200多家系统集成商累计完成运动控制系统部署超过100万套。此外,在覆盖北京、上海、苏州、武汉、洛阳、西安等境内各大城市的同时,固高科技亦将业务延伸至中国港澳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晃创业24年,李泽湘终于带着固高科技登上IPO敲钟舞台。此前的一次采访中,李泽湘神采依旧:“趟出一条路来,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市场化,这是固高科技的一个使命。”

深耕20余年,专注给“机器人造心”

运动控制系统是智能制造装备的大脑、工业控制的核心,先进的运动控制系统决定了工业现场核心装备及关键工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是高端装备的核心基础部件,也是支撑智能制造落地的关键环节。

机器人和运动控制领域内,固高科技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公司是为数不多二十余年来坚持做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的企业。“公司伺服驱动器主要定位于高性能产品细分市场,解决精密加工设备中的高速高精定位问题,推动高端伺服驱动产品的国产替代。”固高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二十余年来公司专注于为“机器人造心”,已经为2000多家装备制造商累计部署近70万套先进运动控制系统,协助装备制造商开发出适应终端产业发展且具备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工业装备,践行了“协助客户成为成功的企业”之使命。

近年来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近3年营收分别为2.83亿元、3.38亿元、3.48亿元,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12%。公司定位高端,销售毛利率在同行业处于较高的位置,近3年销售毛利率分别达到57.06%和55.76%和53.67%,连续3年高居行业前列。

固高科技登陆创业板,也为板块带来了新的活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即将迎来三周年。截至2023年7月31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发展至近500家,数量占比近四成,总市值超3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超25%。新上市公司中,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5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56项,先后主编9项国家标准、参编国家标准10项、地方标准2项。公司研发力度持续维持在高水平,3年研发投入占比分别达到24.47%、17.41%和19.63%,连续3年位居同行第一位,是A股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的4倍以上。

资料显示,固高科技长期立足国产替代,以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我国对高水平运动控制技术的需求。公司是广东省运动控制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现场网络与多维感知企业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工业机器人控制与应用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承担单位,承接了科技部“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中欧国际科技合作等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包括“半导体器件后封装核心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

凭借过硬的科研实力,固高科技在装备制造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国际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是国内少数自主研发掌握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多维感知、工业网络、工业软件等运动控制领域核心技术,并与国际先进企业西门子、发那科、欧姆龙、倍福、Aerotech、安川等同台竞争的科技企业。

立足国产替代,与下游共生长

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固高科技在过去二十多年做的核心事情是:运动控制领域的国产替代。运动控制领域,包含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多维感知等多项核心技术,需要满足智能装备制造对速度、精度等指标的要求。在国际范围内,这一领域的头部企业包括与欧姆龙、倍福、 ACS、Aerotech、ELMO等。在整个运动控制系统中,运动控制器相当于系统的“大脑”,负责向驱动器发送指令;驱动器则像“心脏”,将指令转化为电流,驱动类似“血管”的电机运行。

以上提到的控制器与驱动器,同属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也是固高科技一直以来的营收大头;核心部件中,运动控制器又是长期的营收主导。——事实上,当年李泽湘等人正是“拿着(运动)控制卡在深圳注册了固高公司。”

然而,就应用与市场来看,在1999年即固高成立之初,即使位于国内制造业第一线的深圳,它面对的也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壤。“(当时)深圳的制造业更多是来料加工,没有人知道控制卡该怎么使用,”李泽湘曾在分享中回忆。“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运动控制培训,教会这些刚刚从田里上岸的农民兄弟,怎么使用运动控制技术来开发设备。”——这几乎可以看作固高对市场的最初培育。

当21世纪的浪潮扑面而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意味着激光精密、半导体封装等先进制造业的蓬勃生长,也潜藏着对运动控制能力的更高要求。固高科技的创新突破正集中于此,核心包括插卡式运动控制器的迭代与高性能伺服驱动器的产业化。尤其后者,在近年的成绩更为亮眼。2019年,固高科技推出了高性能GSHD伺服驱动器,招股书称其核心控制性能可以对标科尔摩根、ELMO等国际先进厂商。

市场的反应最迅速且诚实:系列高性能伺服驱动器的推出和推广,让固高的伺服驱动器业务增速迅猛。到了2021年,相关营收同比增长已经达到150.06%。2022年,高端产品GSHD系列伺服驱动器销量超过2万台。前五大客户中,广东科杰、深圳世宗自动化、渭南科赛机电等,在报告期内连续三年占一席之地,其中广东科杰为固高关联方。但总体来看,五大客户各自所占比重并不算高,前五大客户合计占销售总额约五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2020-2022三年报告期内,固高科技的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分别为0.86亿、0.83亿及1.04亿,其中广东科杰始终占应收账款余额客户首位。此外,固高科技的存货周转率亦相对可比公司均值要低,三年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0.71亿、1.04亿及1.13亿。

固高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与其业务定位有直接关系,即公司不涉及下游装备制造及系统集成。这种“专精”的定位,也的确曾给固高带来更高的主营业务毛利率。然而,固高科技并没有打算走保守的路子,来稳住毛利率水平。相反,固高规划重点发展的垂直领域整合业务,包括定制化系统方案、特种装备等,毛利率并不如运动控制核心部件,而固高已经将其定义为“长期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十多年来,公司为两千多家装备制造商,累计布署超过六十万套先进运动控制系统。”固高科技的上市仪式上,李泽湘对外致辞,颇带自豪神色。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网,西西73865496,创业家,36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智慧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