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复苏和高温炙烤下,经济大省该如何平衡电力供需矛盾?

电力蜘蛛侠 2023-08-24
258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今年上半年电力市场运行情况,其中,经济大省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仍是全国排名前四的“用电大户”,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3823.19亿千瓦时、3795.8亿千瓦时、3600.13亿千瓦时、2778.1亿千瓦时,稳居全国前四位。

与此同时,这四个省份也是全国电力“缺口”最大的省份。上半年,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的用电量“缺口”分别达950.20亿千瓦时、728亿千瓦时、725.13亿万瓦时、629.99亿千瓦时。也就是说,这些庞大的用电需求自身电力难以覆盖,需要“外援”来补上。

电力供应事关经济发展,更事关基本民生。经济大省该如何平衡电力供需矛盾?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目标下,全国电力市场格局又迎来哪些变化?

电力消费哪个省最多?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今年上半年电力市场运行情况,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经济大省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依然是排名前四的“用电大户”,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7.5%、3.28%、5.3%、5.39%

而放眼全国,上半年共有17个省份存在用电“缺口”。今年上半年,山东用电“缺口”达到950.20亿千瓦时,高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浙江、江苏用电“缺口”也均超过700亿千瓦时,是“最缺电”的几大省份。

北京、河南、河北、上海用电“缺口”也在400亿千瓦时上下,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同样较深。

最强外援是谁

内蒙古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强外援”。2023年上半年,内蒙古发电量达到3452.2亿千瓦时,富余电量达到1155.70亿千瓦时,均高居全国第一位。

凭借煤电托底和风光资源的支持,内蒙古的外送电量已经连续18年领跑全国,送电范围覆盖了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地区以及蒙古国。

除了内蒙古之外,山西、新疆、云南上半年的富余电量均在400亿千瓦时以上,宁夏、贵州、四川、陕西也超过了200亿千瓦时,它们都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力量。

火电之外,风光核助阵

在云南,大力利用火电、风电等能源来对冲水电出力不足的挑战。与此同时,另一个水电大省四川的水力发电量也同比下降了14%,湖北甚至下降了33.5%。为了达成新的平衡,这些省份均采取了提升火电以及风电、光电等其他能源的出力的措施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核电领域,广东发电能力最强,发电量达593.1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总量18.57%;

在风电领域,内蒙古发电量达642.4亿千瓦时,占全区发电量的18.61%;

在太阳能发电领域,青海、河北发电量分别为119.76亿千瓦时、112.98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发电量的17.1%、6.1%。

从这一维度来看,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重,这也反映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显著成效。在“双碳”背景下,各地充分利用新能源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不断加大新能源建设力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增长了16%和7.4%,成为了重要的补充能源。这就像是一股清流,注入到了能源领域的大江大河之中,推动着整个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内蒙古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超过8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新能源累计并网装机总规模超过70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广东电网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超过40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突破3600万千瓦,占各类型电源总装机容量的20%以上。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省份正在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或“新能源+储能”模式。例如,贵州正在大力推动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的探索;内蒙古在乌兰察布建设“巨型充电宝”以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而山西则大力建设以抽水蓄能为主、新型储能为补充的存储调节体系。

此外,北京、河南、河北、上海用电“缺口”也在400亿千瓦时上下,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同样较深。

那么,这些城市的电力从哪来呢?自然是区域“互济”。

从上半年来看,内蒙古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最强外援”。2023年上半年,内蒙古发电量达3452.2亿千瓦时,富余电量达1155.7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第一位。在煤电托底、风光资源加持下,内蒙古外送电量已经连续18年领跑全国,送电范围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地区以及蒙古国。比如,山东每年就有300多亿度电来自内蒙古,约占当地用电负荷的10%。

在内蒙古之外,山西、新疆、云南上半年富余电量均在400亿千瓦时以上,宁夏、贵州、四川、陕西也超过200亿千瓦时,都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力量,也是电力“缺口”大省的强大“外援”。

打破壁垒过去多年,水电都是重要的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但是近两年来,极端天气给西南水电大省的“考验”再次提醒我们多能互补的重要性。

就像前文提及的,云南大力利用火电、风电等对冲水电出力不足的挑战。与此同时,另一水电大省四川水力发电量也同比下滑14%,湖北甚至下滑33.5%,也均是通过提升火电以及风电光电等出力来达成新的平衡。

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在核电领域,广东发电能力最强,发电量达593.1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总量18.57%;在风电领域,内蒙古发电量达642.4亿千瓦时,占全区发电量的18.61%;在太阳能发电领域,青海、河北发电量分别为119.76亿千瓦时、112.98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发电量的17.1%、6.1%。

从这一维度来看,新能源已经在电力市场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亦反映出能源结构调整的成效。在“双碳”背景下,各地充分利用新能源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不断加大新能源建设力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和7.4%,成为重要的补充。

以内蒙古和广东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内蒙古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超8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新能源累计并网装机总规模超7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三;广东电网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超过40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突破3600万千瓦,占各类型电源总装机容量超20%。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省份正在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或“新能源+储能”展开探索——贵州大力推动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内蒙古在乌兰察布建设“巨型充电宝”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山西则大力建设抽水蓄能为主、新型储能为补充的存储调节体系……

与此同时,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趋势正不断强化。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强化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被列为第一项,其中首条即是“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强调加强区域电力市场设置方案研究,深化完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机制,加快推进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电力市场在促进资源优化互济及应急状态下余缺调节的平衡作用。

这也被认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及实现区域“互济”的重要方向。不过,目前电力交易和市场发展挑战仍然不少,包括跨省跨区联络线及通道建设的短板,以及省间保供与经济发展的博弈等。有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里80%以上为省内市场交易,省间市场交易电量占比不足20%,“省内多省间少”仍然是短期难以打破的结构性特征。

在未来的电力市场中,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跨区域灵活调配,乃至引导新能源和储能更好地匹配,将是重中之重。

文章来源: ​星能源研究所,海报新闻,百里东君生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蜘蛛侠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