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所想,做你想做,智能家电发展进入AI智能新时代

黑科技看看 2023-08-28
297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据 BusinessKorea 报道,LG 电子近日推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UP 家电 2.0”,让包括洗衣机、烘干机在内的家电产品也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安装和卸载应用程序。LG 此前一直专注于生产优质硬件产品,新方案则将其业务扩展到提供这些产品的服务和订阅。

LG 电子家用电器事业部负责人 Ryu Jae-cheol 表示:“客户往往会根据他们的生活方式使用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家用电器。我们将提供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精确定制的设备。”去年首次推出的 UP 家电能够更新软件并添加新功能,就像更新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样。

此次 LG 发布的 UP 家电 2.0 旨在实现“超个性化”,就像人们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和删除必要的应用程序一样,UP 家电 2.0 将为设备提供类似的支持,用户可以通过升级添加新功能,也可以删除不常用的功能。

IT之家从官方获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LG 将在家用电器中应用 AI 芯片和操作系统,为此该公司已经在内部研究和开发了三年多,新功能将首先应用于昨日发布的洗衣机和烘干机上。

智能家电下一个风口

我国的智能家电市场已经走过了智能单品阶段、互联网智能阶段,下一个明确的走向就是人工智能家电。人工智能家电是能够理解和识别用户发出的复杂指令和模糊指令,主动理解用户需求,主动决策的聪明家电。这些智能家电更懂人的需求,通过一个简单的指令,甚至可以是模糊指令,智能设备能自动实现后续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或者无需消费者的指令,便可根据用户需求和习惯,自动创建居家场景,并作为智能中枢控制协调数十上百的智能设备,通过主动无感的运作大幅提升消费者的体验,让消费者过上真正的智慧生活。

全屋无感智能场景的实现,依靠的是各种温度、湿度、压力、气体、流量传感器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数值,当数值过高或过低,智能中枢控制系统便会自动开启空调或除湿器等家电设备,让室内始终保持怡人的舒适环境;再如二氧化碳传感器、PM2.5传感器、VOC气体传感器等则可以监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颗粒物、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浓度,当浓度过高,智能中枢控制系统便会开启空气净化器、消毒器等设备,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洁净;又如水蒸气传感器、差压传感器让空气炸锅、烤箱等智能小厨电实现自动料理功能,一键烹饪,智能控温控湿,让烹饪美食变得更加简单,这样的应用解决方案举不胜举,几乎所有的家电都能实现自动化功能。

家电品牌和厂商的主要目的莫过于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驱动用户更新换代需求,提升产品价值和用户黏性,进而突破家电市场目前需求和规模触顶的困局。所有家居产品依据智能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提升设备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主动服务能力亦指日可待。目前的用户与智能家居产品的‘命令式交互’也将升级为‘理解式交互’。”

怎样才算真正的“AI”级家电?

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相结合,带来了两个巨大的变革,一个是新的交互方式,另一个是新的感知。

新的交互比如智能语音、智能视觉交互方式,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或者让设备看见自己从而进行识别。通过这些交互的方式,能够让智能家居更懂用户。

而新的感知则是通过大数据或传感器来让设备从过去的被动式响应,慢慢向主动式响应发展,通过对外收集的数据,让智能家居能够感知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多维度了解用户当前所处的场景,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场景化与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智能空调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湿度来自动调节自身的温度情况,并且给予用户个性化的室内居家环境。又比如智能扫地机器人采用激光导航技术,可以帮助扫地机器人进行定位、建模、路径规划,并且搭配上更好适应居家环境的SLAM算法,自动定位当下的位置。用户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与管理,查看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状态。

显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家电当中可以焕发无限可能。不过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来看,在通用技术、通用平台等方面仍有许多地方有待突破。

比如数据流通与协同感知还有待提升,由于数据流通的限制,让许多高价值数据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在感知环节,尽管各类传感器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产品,但缺乏高度集成、同意感知协调的中控系统,这也让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无法进行一体化采集、加工与分析。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高层次的人工意识、情绪感知环节并没有明显的突破,这阻碍了人机交互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是智能硬件平台应用性与自主化存在差距,受限于初级人工智能,导致智能家居短期内难以拥有接近于人的推理学习与分析能力,也没有接近人的判断力,更无法做到接近人的执行力。

当人工智能解决了这些技术瓶颈,再与智能家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才算得上是真正的“AI级”家居。

产业链进入发展快车道

智能家居产业链跨度较广,细分领域多点开花。智能家居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涵盖各种硬件和软件支持企业,包含但不限于芯片、传感器、面板、电源等元件供应商和通讯模组、智能控制器等中间件供应商,同时也包括提供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软件服务商。智能家居产业的中游,则包括系统平台商和智能家居产品供应商,我们所熟知的智能大家电、小家电、智能安防、智能连接控制、智能感光设备等等均位于产业中游。而智能家居的销售渠道则组成了下游,例如线上渠道、线下渠道,房地产商、家装公司等等。

综合来看,智能家居产业链的中游以各种智能设备的生产制造为主,其价值量最高。上游市场则技术门槛高、集中度高,海外厂商具有先发优势,但国内厂商也在迅速崛起。智能家居上游软、硬件市场门槛较高、市场集中。公开数据显示,年全球MCU 芯片市场 CR5超80%,且基本为海外巨头,我国芯片自给率约为6%,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与此同时,智能家居等下游需求预计将会进入高景气成长阶段,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安全需求叠加全球产能紧张,产业链向东方转移具有更强的确定性,国内上游元器件、中间件企业将直接受益。

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仍然在量变的积累阶段,各智能单品的发展节奏也有快有慢。以智能家电零售渠道数据为例,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智能空调的零售量超过4000万套,人工智能电视的规模超过2500万台,智能音箱、智能厨电的零售量亦超过2000万台。

智能家居硬件细分也在逐渐深化,考验产品的智能化和交互能力。由于智能硬件囊括的品类过于广泛,在评估整体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时也遭遇了诸多挑战。这也是我们发现业内对于智能家居行业规模的判断众口不一,且差异较大的核心原因。

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仍然在量变的积累阶段,各个单品所处生命周期不同,发展有快有慢,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影音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三大品类。

智能家居场景从空间上看,分为智能厨房、智能客厅、智能卫浴等等,但是从应用的角度看,也可分为智能安防、智能看护和智能管家几大场景。

首先,智能安防在现有产品中拔得头筹主要是源自消费痛点、需求的挖掘,区别于一些针对用户高级需求如智能温控等产品,智能安防挖据出用户在安全方面的刚性、基础性需求,且无影响主要功能的技术难关,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为其主要产品品类。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看,智能安防需求位列前茅;

其次,是智能管家场景。智能管家场景是目前智能家居中落地比较充分的场景。其通过一个管理平台统筹家庭中设备的连接与控制,配合智能插座、红外遥控器、窗帘电机等配件实现传统家居产品的智能控制。例如,预先设置离家模式和回家模式 ,一键控制所有产品的工作状态,无需手动单个控制,节省时间、快速管理。又例如可以设置观影、回家、睡眠、听歌等场景下,家中灯光、窗帘、音箱等产品的工作状态,一键触发,快速完成场景转变;

最后,是智能看护场景。由于工作生活节奏较快,用户对以老人、幼儿为代表的行动能力较差的群体难以时刻给予关注,为确保家庭各成员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通常采取专人照看的方式来分担看养压力。传统的顾家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手不足、看护缺失的问题,但成本较高,且容易发生疏忽、不用心等令人遗憾的情况。此外,也有部分用户有宠物照看,宠物监看,宠物逗玩等需求。智能看护场景有着充分的落地需求,但是和另外两大场景相比,其目前的完善程度较低,落地难度较高,用户接受度相对较低。

文章来源: 奥维云网,核芯产业观察,IT之家,传感天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黑科技看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