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证合一!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彻底颠覆密码存在的意义

物联网行业观察 2023-08-29
268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我们时常被电影中光与影的瞬间所吸引,也会被具备高科技的情节所震撼。《碟中谍》、《少数派报告》中,都有指纹、人脸、虹膜的生物密码识别应用,来确定“你就是你”。

从荧幕虚幻回归现实,活在当下,我们也切身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生物密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应用,诠释了“身体即密码”的智能安全体验。多模态生物识别+智能终端+平台+应用,构成生物识别行业化应用的端到云的解决方案,彻底颠覆密码存在的意义。

专利获认证: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

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科技以人为本,对人的管理就存在诸多弊端。有网友笑侃,“丢人可以,千万别丢身份证”,看似幽默,但却并不荒诞。

身份证是居民身份证明,人手一证,但实际生活当中,假若不小心手滑丢失了身份证,很容易被冒用;在旅馆业,登记难、冒用他人身份证住店问题十分突出,这对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布控问题;犯罪成本低、人工审核漏洞较多、监考环节存在人为操作空间等多种因素导致近年来考试替考事件一直屡禁不止。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依赖简单的人员审核,而是必须采用“人防+技防”的技术手段,严格把关每个环节,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在银行,常困扰于等待时间久或是出现业务办理中的流程故障,如果有一套可以远程办理金融业务,且业务流程随时可查的人证合一系统,那该多好。与此同时还能让“李鬼”无所遁形。

今年4月份,《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立足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特信环宇将持续深耕锥体区块链领域,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及操作方法,通过该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实现了人、身份证、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的一致性,该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通过内置身份证阅读器读取身份证信息,并联网验证身份证的合法性;再利用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采取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指静脉信息、声纹信息,通过对生物识别技术和加解密技术,实现身份证的电子化,进而实现人证机的一致性,该发明专利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确保了身份证的安全性和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应用的安全性。

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身份验证服务器、生物识别服务器和报警服务器,所述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和身份验证服务器、生物识别服务器和报警服务器之间均通过无线通信,所述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包括身份证阅读器、存储芯片、信息录入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身份证阅读器、信息录入模块和通信模块均和存储芯片电连接,所述信息录入模块用于采集包括人脸、指纹、虹膜、指静脉和声纹在内的生物信息并传递给存储芯片,所述存储芯片在读取身份证信息和生物信息后结合手机的MEID码生成具有唯一识别性的电子身份证。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的操作方法,包括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注册、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操作、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变更、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报警和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解除报警。

人防、物防和技防融合,开启巨大市场

“你是你,我依然是我”。生活中,总有人用这样一句万能语开启一场尬聊。随着刷脸时代更近,AI人脸识别技术被寄予厚望,除了感受生活中“靠脸就能行天下”的体验乐趣外,公安行业人脸识别AI应用,已成神器。

一张照片就可以明确身份,公安可以缉拿在逃罪犯:基于人脸识别的照片比对系统帮助加快对嫌疑人的身份确认,减少“人海战术”的低效率,在追逃、破案、寻人等应用中发挥巨大的能量;目击者描述排查:获得现场目击者对嫌疑人的形象描述后,可用人像合成系统进行排查;甚至仅凭一张照片为失孤人群来找亲人……

在厦门某银行有一为客户在办理开户时,做人证识别时,系统提示不是本人,柜员请客户提供其他证件作为辅助识别证明,客户表示无法提供。柜员心存怀疑,于是进入系统查询。经仔细比对,发来的证件照片与本人照片确定为同一人,此时,柜员坚信该客户所持身份证为冒用身份证;对人工审核来说,长时间单一性的认证工作容易使安检人员陷入疲劳甚至放松警惕,人证合一不仅能够为人防减压,同时能够保障安防工作不留死角和盲点,为大型活动的顺利召开作出积极贡献;实行实名制办税后,税务系统人证合一,无需进行证件的核验等操作,极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为办税群众提供了方便……

在多模态生物识别中,人脸识别因AI出现成为了当下最火名词。凭借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很多企业推出人证合一解决方案,通过对现场人脸抓拍和身份证照片的比对,判断人和证件的一致性,高准确率、快速的比对,帮助使用机构提高审核效率,将人防、物防和技防充分结合,提高主动安防能力,减少隐患。

比如:为解决实名收寄过程中快递工作人员肉眼难以有效判断寄件人人证是否一致问题,国家禁毒委和国家邮政局部署在云南开展寄递|“人证核验”试点。用户寄件时,快递收取点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智能人证核验终端(公安部门授权内含身份智能识别功能)对用户和身份证进行比对,人证相符后方可收寄,并采集包裹开箱验视照片。随着该设备的应用,当地违法寄递禁寄物品的行为呈现断崖式下降。

一切皆有可能,当AI人脸识别技术足够强大时。人证合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引得千树万树梨花开,巨大的市场,正在开启。

中国牵头,全球首个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去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网正式发布了我国主导制定的全球首个移动终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该标准以 IIFAA 的团体标准为技术基础。ISO 是国际公认最权威的标准化组织,其发布的国际标准体现了全球超过 160 个国家的共识,这意味着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安全性和实践经验获国际社会认可。

据了解,IIFAA 是由中国信通院、蚂蚁集团、华为、三星、阿里巴巴、中兴 6 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多年来持续推进可信数字身份认证、设备规范及生态安全防控。IIFAA 的技术规范已经在超过 16 亿台手机设备、36 个手机品牌和 600 多款手机型号上得到应用和支持,部分 IIFAA 技术规范成为中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这次标准发布,也是 IIFAA 移动端生物识别技术规范向国际迈步的又一突破。

信息显示,此次发布的国际标准为 ISO/IEC 27553-1:2022《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基于移动终端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认证安全与隐私要求 第一部分:本地模式》,最初由我国于 2017 年 4 月向 ISO 提出,于 2019 年 1 月正式获批立项并启动标准编制工作,于 2020 年决定切分为 “本地模式” 和 “远程模式” 两个部分独立研究。本次发布的为 “本地模式” 部分,针对生物特征数据不离开移动设备场景下的认证(即本地模式),分析了该模式下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提出了统一、规范性的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并针对认证可信级别的评估方法给出了建议。

IIFAA 技术支持窦方钰表示,该标准以 IIFAA 团体标准为技术基础,不仅明示了安全风险、拉齐安全水位,也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信任关系,推动全球包括生物特征识别芯片制造商、移动设备制造商、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高效合作和有序运行。另外,这次标准的正式发布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科技企业在这个领域参与全球技术创新中的领先性。

人证合一开启了生物识别黑科技新应用,而创新与引领是人证核验从业企业需在血液里流淌的“优质基因”,并且在极具远见中总善于发现机会,在探索社会应用多重密码模式,打通连接世界的生物通道。

文章来源: 中安网,动点科技,天眼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物联网行业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