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结构的重大变迁,面板行业能否摆脱“微笑曲线”?

科技少年QAQ 2023-08-30
3010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面板行业经历了前几年需求的起落,在今年初逐渐迎来曙光。面板厂透过产能的调控,按需求生产策略,成功扭转电视面板价格上涨,逐步迈向获利区间。不过IT产品的需求动能不如电视明显,尤其是商务机种需求在今年总体环境不佳下,难以见到起色。因此,液晶监视器面板仅能见到消费机种需求有稍微好转的迹象,尤其是电竞机种,在网吧换机需求的带动下,今年开始回复成长趋势。

在面板价格趋势上,也仅见到针对消费机种的面板价格有微幅上调的空间。而笔记本面板需求上,受制于品牌客户耗费更长时间去化库存,需求疲弱,因此面板价格持续在低点徘徊,下半年低阶机种需求相对较好,也营造了这类规格面板价格微幅上涨的空间,但依旧不是全面性的调涨。

2023年对电视市场而言,是卖方取得主导权的一年,目前观察2024年的需求虽略有起色,但对面板厂而言,仍需谨慎面对市况的变化,按需求调节生产策略的延续性将是卖方持续拥有一定程度话语权的一大关键。

一、面板价格涨势进入“高原期”

今年液晶面板价格反弹,并非因为供应满足不了需求,扩大下游需求还有待行业努力。全球电视市场持续疲弱,上半年出货量仅同比微增0.1%,欧洲、亚太、中国、中东非市场下滑。

据京东方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从分业务看,其显示器件(面板)业务的收入同比下降17.86%至678.76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77.76%;物联网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1%至174.17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19.95%。

对此,京东方解释称,2023年上半年,受地缘政治、通胀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居民消费信心持续不振。尽管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复苏,面板价格出现反弹,但后续行业走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京东方将加速推动物联网转型,应对外部环境冲击。

TCL科技的半年报也显示,2023年上半年,以TCL华星为主的半导体显示(面板)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7%至355.3亿元,其中第二季营收同比增长18.5%至204.1亿元、净利润环比一季度减亏21.5亿元。

TCL科技的兄弟企业TCL电子(01070.HK)的执行董事兼CFO胡殿谦8月25日在TCL电子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液晶面板(屏)的价格今年二、三季度上涨,主要由于面板厂采取了联合减产、调控价格的措施,而不是供需关系造成屏价上涨,预计屏价上涨空间有限。

群智咨询(Sigmaintell)8月28日发布的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风向标显示,今年8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上下游开启了利润保卫战。一方面终端市场消费动能疲软,头部电视品牌纷纷陷入亏损,加之部分面板采购需求前移,整机厂商下半年面板采购需求转弱;另一方面,随着面板厂迎来获利周期,头部面板厂商协同大幅控产的催化基础转弱。

胡殿谦认为,现在面板涨幅,没有2021年那样迅猛,因为那时是供应链断裂,现在主要是厂商联合减产造成涨价。最近几个月,面板价格涨势出现“高原期”现象,TCL电子通过扩大高端产品占比来加以应对,近期发布115英寸Mini LED背光液晶电视新品。

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认为,面板厂自2022年三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持续控产,产能利用率最低时降低到65%~70%,这是十几年来最低水位;随着大尺寸进程加快,预计2023年液晶电视面板需求面积将增长2%;面板价格在2022年年底跌破现金成本,降至历史最低水位。目前,液晶电视面板价格涨幅已超过30%,面板厂商利润率已转正,随着四季度备货旺季结束,涨价趋势预计将在今年四季度明显减弱,年底可能进入小幅下跌周期。8月29日,京东方涨1.57%至3.88元/股;TCL科技涨3.68%至3.94元/股。

二、面板行业出清与进击

面板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泛摩尔定律的撕扯下,高强度的资本开支让日韩厂商根本吃不消,在与大陆企业的竞争中逐步落入下风。自2016年开始,日韩厂商就逐步退出LCD领域,据AVC数据,2017年大陆TV面板出货量市占率为36%,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期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市占率分别为34%/27%/3%。

上一轮周期下行时,亏损严重的日韩厂商加速了退出进程。三星显示于2022年6月完全放弃LCD面板业务,LGD也停止韩国本土LCD电视面板产线。

进入2023年,出清仍在加速进行。8月9日,液晶面板厂JDI公布今年4月至6月财报,销售额较上年同期下降7.2%,至529亿日元(约26.5亿人民币),最终损益为122亿日元(约6.1亿人民币)。

也因此,JDI宣布在2025年3月之前停止日本鸟取工厂的LCD面板生产。与此同时,台企友达也于近日证实将关闭台南C5D、C6C厂产线。

日韩和中国台湾厂商退出的同时,大陆企业趁势发动反击,抢占市场。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今年中国大陆LCD电视面板厂的市占率将有望提升至70%以上。

不只是LCD,OLED领域的统治权也已逐步落入中国本土企业之手。

今年上半年,三星在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市场中的出货量同比下滑26.7%,虽然仍位列第一,但市场份额却同比下滑18.5%。相比之下,京东方出货量同比大增78.0%,市场份额已提升至18.4%。

诸多因素均表明,未来外资已很难再和大陆企业掰手腕。

首先是成本优势。不管是京东方还是TCL,都在强调生态建设,并且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扶持本土供应,大陆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显示产业链集群,由此带来了相对友商更显著的降本能力。

根据Trendforce数据,2017年Q1,大陆32寸TV面板物料成本为38.6 美元,到2022年Q4下降至24.6美元,期间降幅达36.27%。另一方面,大陆TV品牌的强势也使得大陆面板厂的协同效应日益明显,人力、运输等成本快速下滑,现金成本从2017年的50.8美元下降至2022年Q4的34.6美元。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日韩厂商纷纷亏损的时候,京东方依然能保持盈利。

再者,显示面板正在朝大尺寸方向发展,而这直接利好产线更先进的大陆厂商。

据洛图科技数据,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已经从2022年的46.1英寸增加至2023H1的47.9英寸,中国整机市场平均尺寸更是已突破60英寸。

10.5代线在切割大尺寸面板时无需混合切割,因此效率较高,成本也更低。以切割65英寸面板为例,8.5代线只能切割3片,切割效率为64%,而10.5代线可切割8片,效率达96%。更值得注意的是,高世代产线的效率优势会随着面板尺寸的增加而愈发体现,到75英寸面板时,8.5代线的效率只有56%,但10.5代线的效率依然可以达到96%。

换言之,未来随着面板尺寸继续提升,高世代产线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共有5条10.5代线,其中四条掌握在中国大陆企业手中。

低世代产线已经进入淘汰期,还会有一批企业逐渐关门,出清后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进一步收敛。

三、转型与升维,“微笑曲线”正在被挑战和改写

上下游利润空间大,中游利润率低,面板行业过去有显著的“微笑曲线”特征。也因此,中游制造企业的估值水平一直上不去,但随着大陆企业的强势崛起,“微笑曲线”正在被挑战和改写。

2019年2月,三部门联合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打造新型显示“材料—面板—模组—整机”纵向产业链的目标。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京东方和TCL开始加速向附加值更高的上下游延伸。

2021年,京东方正式提出“屏之物联”发展战略,形成“1+4+N+生态链”的组织架构,整个发展模式发生重大转型。过去公司是一家单纯的B端显示屏制造企业,如今亲自下场做品牌,直接触及下游市场。

TCL则重点扑向上游,早在2016年,华星就开展了对MiniLED的全产业链布局,后期在全球首发基于Mini-LEDonTFT的MLED星曜产品,同时首创了玻璃基板集成LED方案。TCL创立的广东省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是业内唯一的“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先后攻克了柔性背板技术、高精度喷墨打印技术、柔性封装技术以及可卷绕柔性机构等技术。

向产业链两端发力将极大提升面板企业的发展天花板。

以京东方为例,过去的发展模式下潜在增长空间基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显示屏、IT类显示屏的出货量做线性外推。但现在公司转型为一家物联网显示企业,理论上以屏为起点,可以与各行各业进行共创、共生、共赢,商业空间的上限就被大大提升了。TCL也一样,进入更有赚头的上游领域理论上将直接降本,提高利润空间。

中国面板双雄的实践和探索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一旦后期商业逻辑被印证,就可以有效摆脱微笑曲线的桎梏,改变行业过去重资产、高投入、低回报的属性,届时资本市场也势必要对其价值进行重估。

文章来源: ​市值观察,一财网, LEDinside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少年QAQ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