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码上线!数字人民币实现“一码通扫”,意味着什么?

智者先行 2023-09-08
2352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近年来,随着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和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少使用现金进行交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随着数字货币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人民币日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最近出现的一项创新——数字人民币聚合支付码更是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商家的高度关注。

据悉,数字人民币聚合支付码是由中国央行推出的新型扫码付款方式。该方式可以同时支持多种银行卡、电子钱包等各类支付工具,并且只需要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过程。这意味着用户不用再为每种不同类型的付款手段单独开启应用程序或寻找特定二维码进行付款操作了。

数字人民币使用率偏低,亟待支付聚合

数字人民币试点已三年有余,但目前而言,除了政府、运营机构或互联网平台发放红包、消费券时,会带动较多人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其余时间,数字人民币钱包活跃度偏低。很多人反馈,数字人民币线下使用场景较少,甚至根本不知道何处能用数字人民币。

当然,在政府和运营机构等多方联动下,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已得到极大拓展,从交通、餐饮、百货到文旅、民生保障等各领域,越来越多地见到数字人民币的身影。但相较于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等支付应用,仍处于劣势。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云闪付同样存在数字人民币面临的这个问题。而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是,支持扫码聚合支付。显然,目前数字人民币需要做的,也是云闪付之前所经历的。

2022年9月,央行曾指出,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产品,要体现人民性,让使用更方便快捷。在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方面,受理环境和应用场景拓展亟待破局,其中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是关键所在。要推动数字身份、报文规范、二维码、蓝牙和NFC等方面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商户也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类支付工具。

在此之后,支付宝、微信支付先后登陆数字人民币App“钱包快付管理—支付平台”,加入数字人民币受理网络,进一步释放支付工具“互联互通”信号。

聚合支付码上线,实现“一码通扫”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主论坛“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发表了《数字化驱动的央行货币与钱包变革》的主题演讲,分享了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最新进展。

穆长春表示,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商业支付工具逐渐替代物理现金,未来,商业电子支付工具可能全面满足数字经济社会的需求并完全替代现钞。当储户对某个银行的服务不满意或者出现信心问题时,有两个选择:可以把存款转存到其他银行,也可以提取为现钞。

他指出,在零售场景下,未来承载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工具必然面临着升级。目前,微信支付、支付宝、商业银行的掌上银行APP等,只是一种数字形态下央行法定货币的承载工具。在我国完成对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升级后,全社会的支付工具也相应地要升级为新的货币,因此,短期内,可以先从技术上统一二维码标准,实现条码互认;长期条件下,我国将稳步实现各类支付工具的升级。

因此,作为技术上实现与现有支付工具条码互认的一种渠道,一款包含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的聚合支付码,引发了业内不小的关注。近日,兴业银行无锡分行在当地的朝阳农贸市场内推广了一款数字人民币聚合支付码。据悉,该二维码支持消费者“一码多渠道支付”,即消费者可打开数字人民币、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APP来进行扫码支付。

值得关注的是,该聚合支付码左上角采用红色码块,体现了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二维码与普通收款码的差异,醒目的“红码块”让消费者一眼找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人民币聚合码的落地探索对多方有利,对于商户来说,一个聚合码代替多个收款码牌,可让台面显得更有序,也更方便管理,此外,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由于其无需服务费,可降低成本支出,减轻商户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数字人民币让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又多了一个选择,降低了公众使用数字人民币的门槛,加速了数字人民币的教育与普及。

打破信息壁垒,构建开放型生态

回顾人类货币发展史,货币从实物形态逐渐演化到现在的数字形态,货币材质、货币制度不断创新,支付效率和消费者福利不断改善。关于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也提出一些新的方向,一个突出方面就是可编程性,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定制化支付。

事实上,智能合约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已提出,但在此后20多年并没有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落地。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合约的技术运行条件不再是障碍,其广泛应用更多依赖于可信、开放的生态体系。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在此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在消费红包、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就在9月8日,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正式亮相,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预付资金类商户卷款跑路、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这个产品也给出了新的解法:即将预付式消费转变为即时式消费,进一步明确预付资金所有权归属于消费者,以确保预存资金不被挪用。

当前,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对于这样一个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经济体来看,监管还有一个重要考虑的点就是,如何要让数字人民币充分普惠、可得。“最优选择就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范一飞一语中的。实践证明,“双层运营”架构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最优方案,也被各国央行广泛借鉴。

“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也不能忽略‘公共品’这个基本属性。”范一飞进一步解释,首先,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注重市场经济中的制度安排,推动形成兼顾各方的利益平衡与商业激励机制,持续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持我国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先发优势。

其次,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市场主体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央行的作用,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数字人民币和传统支付方式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能完全照搬实物现金和电子支付, “该打破的打破,该约束的约束”。

再次,分散决策、风险分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成。数字人民币要运用好这个规则,在“双层运营”架构下坚持权责对等,一方面强化激励约束,避免权责不对称引发的各类机构行为扭曲和低效,另一方面还要实现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提升数字人民币生态的稳健性。

文章来源: 富足暖阳Hv2,移动支付网,Fintech圈子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者先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