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外30年垄断!这位博士干出了国内“首家”薄膜铂电阻传感器量产企业

科技仓 2023-09-12
225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9月初,关中平原秋意渐起。在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国内首条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薄膜温度敏感芯片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行中,一支支薄膜铂电阻芯体不断走下产线。公司副总经理金新航介绍,该项目填补了我国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国产化空白,打破了国外近30年的垄断。

金新航表示,他自己没想到,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在短短一年内会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并高效投入生产。“尽管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建成了这条传感器生产线,但实际上,这背后是我们团队近20年的科研工作成果。”金新航说。

深耕30年,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

去年2月,金新航所在高校研发团队创立了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新型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的研发和生产,机电学院2017级博士生金新航成为公司联合创始人。

金新航于2014年进入机电学院微系统工程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马炳和教授,先后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项目,在薄膜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在Acta Astronautica,Ceramics International, IEEE Transducers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中发表多篇论文。

在专注科研项目的同时,金新航也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努力做出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既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超高温薄膜温度传感器,又攻克薄膜铂电阻传感器的大批量生产工艺,力图打破国外对铂电阻传感器近30年的垄断,为解决我国传感器的卡脖子问题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相关技术研究成果,砺芯慧感目前有三大核心产品,分别是薄膜铂电阻传感器、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和高温薄膜热流传感器。

以薄膜铂电阻传感器为例,它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金新航解释,尽管这款传感器售价在10元以内,但是,它在诞生之初,30余年的时间都是被国外垄断的。现在,由于该企业突破了关键生产工艺,使得传感器满足国际标准,从而实现国产化的完全替代,生产成本与国外产品相比降低了20%,砺芯慧感成为国内首家量产薄膜铂电阻企业,市场前景可期。

金新航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扬西北工业大学的“公诚勇毅,三实一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研制、生产出更多具有我国特色和先进水平的传感器芯片。

如何让成果走向市场?秦创原”来帮忙

金新航之前所在的西北工业大学团队在微传感器芯片制造工艺、特种封装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何让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2021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团队提供了机遇。金新航也由此了解到“科技成果转化虽然很难,但是很有意义,也是能够实现的一件事情”。

在新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砺芯慧感仅用一个月,走完了审批、评估、专利出资到位等流程,落户西安西咸新区沣东创智云谷,成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孵化企业之一。“秦创原”于2021年3月启动建设,打造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题,2022年3月,陕西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三项改革”试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许多高校教师和高校科研人员将专利技术“释放”出来,推动一大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享受这项政策红利的,不只是金新航所在团队。最新数据显示,“秦创原”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00支。

对金新航而言,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他不仅坚持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初心,并将所学所研通过成果转化,既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也服务于国计民生,“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他也从一名科研工作者成为一名科技型企业创办者,跻身传感器研发“新”赛道。

政产学研用,创新种子硕果累累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致力于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应用场、协同创新示范区、制度创新试验田。在秦创原精心呵护下,创新种子结出累累硕果。

在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人工智能实训基地,来自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的学生们正在接受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席运营官张云鹏介绍,培训不仅将帮助学生们熟练使用国产化技术,带动国产化技术的蓬勃发展,还将助力更多人才实现本地就业。

据了解,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全国18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输出多行业解决方案179个,与各高校院所共同开展科研项目16个,举办技术峰会、开发者大赛、初创企业对接等生态活动111场。中心联合一线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人工智能企业共同推出“秦岭·西电遥感脑大模型”“秦岭·翱翔流体力学大模型”等多个大模型研究,打造了高校科研院所与计算中心的两创融合试点。

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丝路科学城是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里已形成千亿元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千亿元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百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并积极布局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生态文旅等特色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卫星应用、5G等新兴产业。

摊开秦创原产业地图,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秦川集团整合政产学研用,在西咸新区建设研发中心、中试中心、高端机床研制中心等,解决高端制造“卡脖子”问题;法士特公司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前瞻性基础研究等课题合作和项目探索,联合攻克技术难题,加快完成科研成果从样品到成品再到商品的转化……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

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介绍,两年多来,秦创原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效能不断显现。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企业引育等6项量化指标均已提前超额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分别增长40.60%、40.34%、31.76%、22.55%、21.35%,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和9.8%。

日前,陕西省兑付秦创原总窗口862个项目、资金4.87亿元。“秦创原建设谋得准、抓得紧、做得实,‘三项改革’抓住了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梗阻的关键,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兰壮丽说。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网,西北工业大学,新湖南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