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面到立面清洁,百亿市场蓝海!擦窗机器人迎来风口?

自动化学习沙龙 2023-09-20
299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清洁工具行业正在进行一次深刻的智能化革命。从人机协作的半自动化设备,到智能清洁机器人,这场革命不单单是产品与技术的迭代更新,而且涉及到整条产业链的各个角色的分工协作,甚至整个商业模式都将发生变化。本质上讲,清洁机器人是对原有体系的宣战,必然打破旧有的利益链条,建立起新的商业秩序。

也正因如此,这场革命战打的异常艰辛,尤其是保洁员规模尚未大幅缩减,机器人的整体运营成本高于人工时,国内商用清洁机器人尚未迎来市场裂变的奇点。但在立面场景,擦窗机器人的需求显得更加刚性。不论是从事擦窗的人员规模、高空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还是写字楼对于擦窗的定量需求频次,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是一个迫切而可靠的选择。并且,比起无数玩家纷纷涌入的地面清洁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的玩家屈指可数,是一个潜在的蓝海市场。

百亿擦窗市场,玩家寥寥无几

在高楼密集的城市中,时常可以看见身上绑着绳子,吊挂在玻璃外墙从事清洁工作的“蜘蛛人”。由于是悬空作业,“蜘蛛人”的重心往下,在清洗外墙时额外费力,效率较低。而且,伴随着大风,这种作业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看,这种高难度、高风险系数的工作,理所应当被机器替代。

另一边,写字楼关系市容市貌,写字楼、酒店的外墙清洗都有明文规定。不同的城市对于清洗的频次各有差异,比如北京是每年两次,上海则是2-4次,二线城市也基本上一年一次,而不同的物业,比如甲型写字楼、酒店等清洗频率更高。

据统计,整个一二线城市的建筑外墙大约70-80亿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清洁成本平均为3块钱,按照每年一次计算,那么外墙清洗每年的市场规模高达200亿元以上。史河科技CEO许华旸表示,传统人工作业的方式,人力成本按照淡旺季不等,每天在800-1500元左右,清洗面积每人每天可达600-800平米。照此计算,纯人力成本接近1.5元每平方米,加上其他费用,整个行业的平均费用接近2-3元每平米。如果用机器替代人工,效率上,机器可以提高50%以上,总体成本能降低30%左右。

但正是这样一个强刚需且规模大的市场,只有少数几名玩家,比如史河、凌度、华蔚、R-storm等企业参与其中,与火热的地面商用清洁机器人相比,堪比小巫见大巫。许华旸表示,立面清洁市场规模很大,但擦窗机器人的市场现阶段较小。原因在于,产品虽然在效率上有提升,在具体清洁效果上,却仍然存在诸多痛点,特别是擦窗机器人的场景适应性较差,越障清洗能力很弱。

国内的玻璃幕墙分两大类,一类是纯玻璃幕墙,另一类则是带框的玻璃幕墙,以后者居多,占80%以上。纯玻璃幕墙的清洗较为容易,机器吸附在玻璃上,按照规划清扫,就可以完成,并且效果非常好。但带框的玻璃幕墙,机器需要越过表面凸起的框,并在保持吸附能力的同时,清洗边框。

传统的方案是机器在越过边框时,用水冲洗,但没办法处理大量遗留的水渍,甚至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在越障清洗时,将多余的水渍进行回收,成为重点。可惜的是,市场上现阶段的方案,可以做到越障和清洗,但没办法同时执行两个任务。因此,从整个产品的使用体验上来讲,擦窗机器人的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期设想一样丝滑流畅。即便机器人在效率和成本上占据优势,却很难彻底解决客户的痛点,这也是擦窗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最为核心的难点。

to B机器人,应该以怎样的形式交易?

To B生意并非简单的买货卖货,其购买逻辑、决策流程都与C端商品不同。C端消费者购买商品本质上是消费,而B端客户购买产品,本质上是投资。因此,C端消费者的购买逻辑较为简单:产品好用,能解决问题,就可以直接下单;但B端客户在采购时,要计算ROI,并且从采购到财务,再到审计,最后由领导拍板,是一个很长的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增加一个沟通环节,决策成本就会叠加一分,对应的利益链条也会延长一分。

另一个角度看,to B生意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渠道关系很重,并不完全以产品为导向,好产品不代表有好的销路,只有叠加好的渠道资源,产品才能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落地。这最后一公里的获客能力,是许多机器人公司并不具备的。所以很多企业采取的是经销模式,依靠有关系的渠道商去铺货,这就涉及到利润分成的问题,如果价格卖得太低,经销商没有能力去推产品落地,而价格太高,客户又觉得不划算,还不如用人工。

具体到清洁业务,企业到底是以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还是购买保洁服务的方式,二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以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企业首先要编制预算,将上述提到的决策流程走一遍,算清楚ROI,包括后续的运营和维护,才能采购设备;购买服务相当于外包,省时省事,并且服务的可控性比较弱。站在企业采购部门的角度,购买服务要比购买设备更具可操作性,优先级更高。

通常来说,企业本身在采购方面,一直强调“降本增效”,毕竟要通过整合供应链,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所以企业通常不会增加采购的预算,甚至会给采购设定KPI,要求采购必须将成本降至合理的空间。因此,采购要增加清洁设备,本质上是购买固定资产,如果没有一份详尽的预算方案,很难在企业内部通过。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采购部门天然没有去推动清洁机器人落地的动力。

购买服务则不同,服务并非以设备这类具体的实物呈现,因此购买服务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成本,而是存在浮动空间。企业通常也不会要求在采购服务时要求降本增效,由于服务的可控性弱,可操作的利益空间更大。基于此,从客户的决策逻辑出发,清洁机器人要打通这最后一公里,非常之难。并且,国内没有购买固定资产的传统,更多是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所以对于清洁机器人,现阶段直接与服务方竞争是下策,与保洁公司合作,将机器租赁给服务方,才是最佳选择。

小身板,也能进军国际大市场

2019年6月,赫特智慧推出了第一款产品——DDC55扭擦擦窗机。相比同类型产品,DDC55扭擦擦窗机拥有了多重保险,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行途中跌落的可能性。这款机器人实现了“变频模式”,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吸附力,最大的吸附力可以达到3800pa。此外,机器人还内置了一块电池,即使遭遇意外断电,也可以在窗户上静止30分钟。功能性方面,DDC55扭擦擦窗机实现了湿擦。通过左右两端的吸盘,机器人可以模拟人们擦玻璃时的动作,用转圈的方式把窗户表面擦干净。机身方面,DDC55扭擦擦窗机的厚度为8.5cm,比同类产品薄了26%。

此后,赫特智慧又陆续推出了两款方形机器人——W55方形擦窗机和W66方形喷水擦窗机。和第一代产品相比,方形擦窗机的清洁效率更高,擦一平米的玻璃只需120秒。功能上也有迭代。W66方形喷水擦窗机内置了一个150ml的水箱,可以根据窗户表面的脏污程度调整喷水量,实现更高效的清洁。

赫特智慧的目标是全球市场。宋宏超透露,赫特智慧七成的收入来自海外,目前已入驻亚马逊、韩国乐天、Lazada等电商渠道。国内的渠道铺设上,产品已入驻天猫和京东,线下端已进入北京SKP、凯德Mall、万象城等购物中心。赫特智慧的客单价约为1600元。2020年,公司的营收达到千万级。

山西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生产的圆形擦窗机器人占据国内市场的份额位居行业首位。近年来企业发力开拓国际市场,今年正月初七开工后就接到2个海外订单,日本、韩国各订货5000件,企业紧急协调上游供货商,紧锣密鼓组织本公司车间投入生产。受益于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回暖复苏,企业高管人士称,按期交货不成问题,完全能满足海外客户的使用需求。

制造业要不断发展壮大,就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为产品升级提供强劲引擎。这家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招募技术人才、组建实验室,攻克了“运用仿生学原理模拟人手擦拭”的研发课题,所生产的擦窗机器人已经升级迭代到第七代。最新型产品解决了更广泛消费者的痛点需求,提升了清洁玻璃时的擦拭效率和清洗效果。

此外,随着经济复苏和消费升级,人们对于居家时的舒适体验越来越重视,擦窗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等一系列清洁类家电迎来增长期,行业普遍认为,整个行业已开始拥抱喜人的市场发展空间。

中泰证券的报告显示,我国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仅为4%,而美国的渗透率达到了16%。擦窗机器人的渗透率较扫地机器人更低,但随着“懒人经济”的带动以及智能化技术的迭代,家庭清洁场景的机器人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文章来源: 雷锋网,新华社,铅笔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自动化学习沙龙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