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瓷砖霸主”跌落神坛,瓷片为何会面临“全面弃产”的窘迫局面?

陶瓷卫浴望远镜 2023-09-21
2585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2023年,瓷片生产线再次缩减。以江西产区为例,截止2022年末,江西产区共有17条瓷片生产线,不过其中不少生产线因改造成本过高,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2023年,华硕陶瓷、罗斯福陶瓷等陶企将此前停产的瓷片生产线进行技改,改扩建为中板、抛釉砖生产线。据上游陶机装备供应商介绍,预计到今年底,江西产区将有多条瓷片生产线因技改而退出,也有陶瓷企业认为,按照目前的现状,未来几年瓷片或从江西产区完全退出。

瓷片生产线的退出、减少,同样发生在北方的山东、辽宁等产区。有的瓷片生产线是直接退出,有的是转产其它品类。

反观各大产区的中板生产线,依旧处于扩增状态,如辽宁产区,现建成有4条中板线,日产能8万平方米,但目前多家陶企有意或正在进行中板技术改造,预计到年底,辽宁全省中板生产线数量将达到10条,日产能将达20万平方米。

01

瓷片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近年来,中板对内墙瓷片形成了巨大冲击。除了部分工程集采,内墙瓷片现有的少量零售份额也被中板所取代。综合衡量利润,大多数经销商早已不把内墙砖作为销售目标,而是采取“有客户需求就采购,没有需求就不再进货”的经营策略。

可以说,当前的内墙砖销售形势每况愈下。去年,还有不少陶企的内墙砖销售处于平衡状态,而今年大多数陶企的产销率高者徘徊在60%-70%,低者不足50%,甚至部分生产线在年后直接没有复产。

为了保障企业长远发展,有的内墙砖厂家不得不对产品重新定位,计划将原来的内墙砖生产线进行改产。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中板是临沂产区诸多产品中最受欢迎的。“今年中板卖得最好,这也是当下一批内墙砖生产线计划改产中板的重要原因。”临沂一位陶企销售人士表示。

据了解,临沂金昌建陶有限公司是此次改造计划实施较早的陶企之一。按照其技改计划,将现有的1条内墙砖生产线改产为中板,设计日产能4万平方米。无独有偶,朗宇建陶、坤宇建陶等陶企亦有改产计划。

02

各产区再掀中板技改“热潮”

中板始于福建,兴于高安!可以说,高安是当前中板产能最大的陶瓷产区。

据统计,截止目前,高安中板年产能超过2亿平方米。

其中,华硕、瑞阳、太阳、罗斯福、格仕祺以及金利源等头部企业中板年产能均在2500-4500万平方米。作为全国产能规模前三的华硕陶瓷集团,目前广东基地还在升级改造1条中板生产线,届时,整个华硕陶瓷集团中板年产能将超过5000万平方米。

值得关注的是,瑞阳陶瓷、罗斯福陶瓷等高安头部陶企目前仍在扩建中板生产线,单线日产能达到5万平方米,预计将在9月份建成投产。

另一方面,8月11日江西亚威陶瓷一条中板生产线改造完成并点火,日产能增加到4.2万㎡;湖北知航陶瓷近期亦将点火一条中板生产线……

有高安头部陶企负责人分析表示,按照目前泛高安产区部分陶企改线扩建的规划来看,下半年,泛高安产区中板日产能或将再增加20万平方米(折合年产能超过6000万平方米),届时该品类的价格战将打响。

在山东临沂产区,近年来,中板对当地产区内墙瓷片形成了巨大冲击。除了部分工程集采,内墙瓷片现有的少量零售份额也被中板所取代,随着瓷片市场的持续萎缩,临沂多家陶企计划将内墙瓷片生产线技改为中板,但全面技改将在今年10月份以后。

不惟如此,在辽宁法库产区,瓷片一直是当地产区的主要品类,占整个产区总产能的50%以上。去年,辽宁法库产区全年产销率在八成以上,然而,今年4月份以后,不少瓷片厂家产销疲软、爆仓,已有厂家开始将瓷片生产线技改为中板。据当地产区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到今年底,辽宁产区将有超过10条中板生产线技改投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7月,全国中板生产线已突破180条,年产能突破15亿平方米,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7亿平方米左右。但相比高峰期瓷片年产能40亿平方米,中板的销售市场似乎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当前整个建陶行业处于存量甚至减量时代,市场需求在持续萎缩,中板不可能达到40亿的规模体量,不过中板产能规模的增长趋势仍然非常明显,尤其是北方产区受瓷片市场萎缩影响,大批瓷片厂家计划技改中板。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方式依然是价格战,随着北方及其他产区一批中板生产线投产后,市场将面临一场恶战,但最终冲击的会是瓷片市场,后期整个中板价格可能会受到价格战波及。”有行业人士分析表示。

03

未来许多产区或全面弃产瓷片

中国瓷片看山东!作为瓷片生产大省,山东的瓷片一直享誉全国,无论是产能,还是花色开发,山东瓷片都极具竞争力,最早的山东瓷片可以销往全国各地。

然而,自2015年以来,山东瓷片生产线及产能断崖式减少:一是受淄博、临沂两地环保治理影响,瓷片生产线及产能急剧缩减;二是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尤其是受中板冲击,原本占据山东瓷砖生产“半壁江山”的瓷片市场逐步萎缩。

如今,山东产区仅剩18条(含闲置生产线)瓷片生产线。而在高峰时期的2011年,山东曾拥有179条瓷片生产线,其中仅仅是淄博产区就拥有118条瓷片线,临沂产区拥有59条瓷片生产线。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行业整体不景气,因此其对建陶产品的需求也缩减严重。在此形势下,大多数瓷片生产厂家的销售压力极大,部分陶企不得不退出或改产其他瓷砖品类。

据了解,仅2020-2022两年间,山东产区就减少了24条瓷片生产线,降幅为54.5%。“主要是销售不好。”临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陶企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受中板及地砖上墙影响,瓷片市场份额快速缩减。“不少终端经销商基本不再给消费者推荐瓷片,从而使得瓷片销售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零售,市场份额几乎受到不可逆的重创。”淄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如是说道。

据了解,由于今年市场需求下行,山东瓷片生产线并未全线复产,其中有多条生产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而对在产的10余条瓷片生产线来说,当前的销售压力极大,产销率基本维持在60%-80%,但也有部分陶企排产紧张。

而在辽宁产区,过去三年间,全省建陶生产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47家减少至目前的41家,共计6家陶企退出,而这6家陶企无一例外均为瓷片生产企业。

不少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按照当前的发展势头及现状,未来几年瓷片或从许多陶瓷产区彻底退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瓷片产品如此窘迫的局面?

一、终端市场消费变化。沈阳隆盛陶瓷销售总经理罗俊全介绍,10年前,消费者购买瓷砖,要求便宜耐用,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今天消费者购买瓷砖时,不仅要求便宜好用,更要求好看,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装修需求。显然,低附加值、花色简单、吸水率高且非常容易开裂的瓷片并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传统瓷片被弃用,步抛光砖的后尘也只是时间问题。

二、中板、地爬墙快速兴起。原本属于瓷片的那块蛋糕被谁拿去了?答案是中板。资料表明,目前辽宁省内建成中板线4条,日产能8万平方米,但多家企业有意或正在进行中板技术改造,预计到年底,辽宁全省中板生产线数量将达到10条,日产能将达20万平方米。

随着瓷砖胶、粘结剂等辅料的广泛应用,地砖上墙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地砖和墙砖的界限也愈加模糊。

文章来源: 陶瓷信息汇,佛山瓷砖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陶瓷卫浴望远镜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