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 3正式发布,Meta跟随苹果进入“空间计算平台”时代

未来X畅想 2023-09-28
3424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当地时间9月27日,Meta召开了年度开发者大会。在此次大会上,Meta正式发布了新一代VR头显Quest 3,起售价499美元(约合人民币3648元)。该头显最早在今年6月就已经亮相,直到此次才正式发布。新头显起售价相比上代贵了200美元,将于周三(9月27日)开始预订,10月10日发货。

采用高通芯片,增加彩色透视功能

Quest 3 的起售价为 499.99 美元(当前约 3648 元人民币),比前代高出 200 美元,但新品采用了更强大的高通芯片,更好的屏幕,并且支持“彩色透视”功能。Quest 3 已开启预售,将于 10 月 10 日发货。

Quest 3 硬件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更加轻薄,并且有新的头带,新的头带将顶部的带子分成两条,在用户头上更好地分散重量。整个头显重量稍微增加了一点,达到 515 克。Meta 表示 Quest 3 经过重新设计,佩戴起来更加舒适。设备上的扬声器也有所改善,并提供了高质量的音频体验,同时减少了声音泄露。

Quest 3 搭载了高通公司的骁龙 XR2 Gen 2 芯片,内置 8GB 内存,Meta 表示其图形性能是 Quest 2 的两倍,甚至比运行上一代 XR2 芯片的 Quest Pro 还要强。128GB 存储空间的 Quest 3 售价 499.99 美元(当前约 3648 元人民币),512GB 的版本售价 649.99 美元(当前约 4751 元人民币)。

Quest 3 每只眼睛前面都有分辨率为 2064x2208 的 LCD 显示屏,高于 Quest 2 的 1832x1920,这将使得在头显内阅读文本时更容易。Quest 3 的水平视场角为 110 度,垂直视场角为 96 度,比 Quest 2 增加了约 15%,比 Pro 也稍好一些,用户可以使用头显外部的滚轮来调整镜片以适应瞳距。Meta 称,Quest 3 的续航大约为两小时十二分钟,跟 Quest 2 相一致。

Quest 3 和上代最重要的硬件差异是摄像头:新款头显正面的两个新的全彩摄像头可提供大大改进的彩色透视功能。高通表示,XR2 Gen 2 的平均透视延迟仅为 12 毫秒,与苹果的 Vision Pro 相当,但该公司也强调这取决于其合作伙伴的设备试图传输的图像分辨率。用户可以选择在以下两种模式中使用 Quest 3:完全身临其境的 VR 模式或所谓的“混合”模式,后者可以让你既可以看到现实世界的环境,也可以看到你正在查看的任何游戏或内容。要想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可以使用手柄或只需用两根手指捏合两次即可。Quest 3 还可以扫描房间的环境,以便应用在你即将撞到周围物体时发出警告。

此外,Quest 3 的 Touch Plus 手柄取消了大的定位环,转而采用红外传感器来定位,还提供了更好的触觉反馈。Quest 3 还支持手部追踪,因此完全可以不使用手柄操控。

从VR到MR,Meta的关键一步

从VR到MR,是这一代的Quest 3最大的改变。

在机器上,Quest 3配备了两个彩色摄像头,用来拍摄现实世界的情况、并实时传输到头显内的屏幕上,依托于视频透视(VST)的功能,VR设备变身MR设备。

但是摄像头只能让用户在屏幕里看到2D的画面,并不能感知位置。为了更好识别用户周围的环境,Quest 3中还搭配了上一代没有配备的深度传感器,帮助设备更准确扫描到物理环境的边界,比如了解现实世界中墙壁的位置、物品放置的距离等等。

在苹果的Vision Pro之后,VST几乎成为了所有VR厂商的下一个堡垒——这是因为,增加了与现实世界的勾连,设备才有了更多的场景落地可能性,比如可以用设备来进行办公、社交等等。

与现实世界割裂的VR设备,尽管已经在游戏场景中已经验证了可行性,但同样是这个行业的瓶颈,导致长期以来的VR设备只能与游戏机一争高下,而游戏机又始终是一个小众市场。

从商业的角度,游戏之外的办公、社交等等,才是Meta急于开拓的下一片广阔的商业空间。

当然,Meta也不愿意舍下他们辛苦打下来的游戏的江山,还是给用户开放了两种模式的选择权。具体来说,当用户双击太阳穴的位置时,就可以从沉浸式的体验,切换到能与现实交互的体验中去。

“空间计算平台”时代开启

6 月 6 日,苹果 MR 眼镜 Vision Pro 于 WWDC2023 压轴发布,苹果将其定义为可比肩 Mac/iPhone 的下 一代空间计算平台,赋予了其极高的时代定位。该设备在 2 小时的发布会中占据了约 50 分钟的介绍时长,从软硬件层面深入介绍了 Vision Pro 的配置与应用场景,虽然前期硬件参数多有曝光,但应用生态层面的现场展示仍有较多震撼之处,贯穿全程的虚实融合应用理念弱化了传统 VR 所强调的沉浸感,将 XR 的应用场景推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契合了“空间计算平台”的产品定义。

重磅政策《行动计划》助力行业实现 1-10 发展,远期目标市场规模 3500 亿元,终端销量 2500 万台。2022 年 11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 年)》(简称《行动计划》)。相比于 2018 年的《指导意见》,该文件重磅定调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并提出了 2026 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 3500 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 2500 万台的远期目标,提出了多行业应用场景落地(行业融合)的重点任务,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政策强心剂。

应用侧 AI 赋能,打开硬件端长线空间。看过去,XR+AI 早已深度融合,无论是是环境/动作识别、内容制作还是视觉辅助,传统 AI 已在产业链各环节及下游各应用场景中多点开花;看未来,GPT/SAM 等语言/图像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或将对交互、应用体验带来全新变革。从产品形态及主流厂商布局来看,XR 的远期终极形态或为虚实融合能力更强的 AR,MR(VR+VST)是当前有效的过渡产品,GPT 代表的 NLP+SAM 代表的 CV 将成为 AR 时代的底层技术支架,从应用侧推动硬件长线空间打开。

交互智能化,AI 助力 XR 理解世界与呈现信息。XR 实现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无缝融合依赖于外部摄像头实现的 VST(视频透视)或透镜实现的 OST(光学透视)技术,其中的关键是头显对于环境的识别、理解与重构,CV 是其底层支撑技术。2023 年 4 月 Meta 发布 SAM 大模型,首次实现了 CV 领域通用分割模型。分割是 CV 的核心任务,传统的交互式分割与自动分割需要人工迭代或限定于特定对象,SAM 首次实现了自动+通用分割,零样本迁移能力大幅降低了标注成本提升了通用性,Meta 此次对 SAM 的开源标志 CV 领域的通用大模型时代到来,为 XR 理解环境、叠加信息奠定了底层技术基础,开发团队表示 SAM 最终可以识别通过 AR 眼镜看到的日常对象,并根据用户的注视点来交互显示物品的相关信息,该能力加速了虚拟与现实、VR 与 AR 的融合,使得 VR→MR→AR 的远期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AI 助理有望促动 XR 眼镜打开长期空间。XR 眼镜作为最便携、对视野覆盖最全面的可穿戴设备,语音交互预计成为主要输入输出方式,参考智能语音助手从应用侧驱动智能音箱等终端设备渗透率快速提升,AI 助手同样有望带动 XR 眼镜的快速渗透。ChatGPT 等语言大模型有望带来 AI 助理认知颠覆式升级,ChatGPT 插件发布使得 AI 助理的知识库得到了实时更新,用户有望通过自然语言指挥 AI 助理替自己与各种应用进行交互,目前 OpenAI 官网展示的插件的具体功能已经包括了推荐餐厅、制定网上购物、出游、办公、检索、语言教学等,涵盖衣食住行 各个方面。未来,随着 AI 助理的全面铺开,XR 应用场景与长期空间有望被充分打开。

AIGC 时代开启,内容生产力有望几何级提升。随着内容创作工具的日益丰富、用户群体的日益庞大,内容创作模式经历了从 PGC 到 UGC 到 AIGC 的演变过程,在早年专业化的传播模式中,PGC 占据主流地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的兴起,用户发表内容的门槛日益降低,UGC 开始成为主流。近年来 AI 技术的成熟,AIGC 开始在各种网络社区中占据重要地位,文字、图像、视频等领域多点开花,AI 创作的内容开始比肩优秀人类创作者的作品。在 XR 中,全景+双目呈现的需求导致 VR 内容较传统平面内容创作难度大幅提升,AI 的加入则有望实现 2D 转 3D、文字生成全景图片/视频的自动化生产。2023 年 4 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更新了一个全新的 Text2Light 框架,只要用户用文字输入一个描述得很清晰的场景,系统就能生成逼真的 3D 全景场景,且整个过程无需训练数据,未来有望成为 VR 内容生产力工具底层驱动力。

生成式AI面向消费者开放,Meta要跟ChatGPT掰手腕了

除了Quest 3头显之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成为了今年Connect大会上又一核心看点。Meta继 之前发布Llama 2开源语言大模型后, 此次宣布正式加入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大战,推出了属于自己的Meta AI,并宣布其能力全面接入WhatsApp、Instagram和Messenger等应用。

Meta AI基于Llama 2大型语言模型定制,Meta将其视为一个通用型的AI助手,可以处理从群聊消息的归纳整理到用户点对点提问等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的问题。并且Meta也同时宣布与微软Bing合作,在聊天中为用户提供实时网络搜索的结果,这使得Meta AI与许多其他没有最新信息的免费AI生成式工具有着明显的区别。

同时类似的能力也接入到了Instagram上,Meta提供了一套全新的AI图像编辑工具,允许用户借助人工智能的能力,重新生成设计样式和图片背景。在演示中,Meta通过输入文本提示,例如水彩或杂志拼接实现整个图片风格的二次定义,再或者通过“用小狗包围我”这样的提示去更换照片主体之外的背景。Meta表示,对于这两种编辑功能,它将识别何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建图像,以便观众可以辨别他们所看到的内容是合成的还是人类生成的。

除了Meta AI之外,Meta还在其消息应用中推出了28个人工智能建立的虚拟人物,他们都是知名人物或者电影中的角色,包括了像德文·韦德、克里斯·保罗、肯德尔·詹纳等等,用户可以选择与这些人物进行对话,他们都是由Meta的AI生成的。

扎克伯格透露,Meta还在建立一个平台,开发人员和普通人都可以用它来创建自己的定制AI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拥有个人资料,最终以虚拟世界的化身出现。

很显然Meta AI的推出,其目标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疯狂竞争中,让Meta与 包括OpenAI、谷歌、微软和其他头部公司有相同的话语权。Meta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更加深入的普及到旗下每一个产品中,增加用户的参与度,从而实现更多广告方面的收入提升。

文章来源: 新浪VR,36氪,IT之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未来X畅想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