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陶企出海,如何成功掘金?

陶企观察 2023-10-10
2225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中国是世界建陶第一生产制造大国。庞大的产能,一直以来都是建陶人引以为傲的资本。

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

在瓷砖生产线等同于印钞机的年代,谁有产能,就能收割市场;在行业进入淘汰洗牌的时期,过剩的落后产能,则会首当其冲,被无情地踢出局。

01

供大于求,产能过剩

“陶业长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陶瓷砖产能125.6亿㎡,而2022年实际产量只有约73.1亿㎡,产能利用率仅仅只有70%。

2023年以来,整个中国建陶产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一方面,各产区开窑率严重不足,其中广东产区的开窑率徘徊在5至6成。另一方面,伴随着日产能超4万㎡的大生产线频频建成点火,中国陶瓷砖总产能迅速攀升。

众所周知,建陶和房地产是深度捆绑的两个行业,建陶行业的产能过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房地产行业的供大于求。

9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表示,“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14亿人可能住不完。”

许老板被依法强行控制的新闻一出,让人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一段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于是乎,每每有新瓷砖生产线投建的消息传出,便总有吃瓜群众在底下评论留言:烧那么多瓷砖,到底要卖给谁?

住不完的房子,卖不出去的瓷砖,这个问题就像一块烧红的铁板,反复炙烤着那些“以为手握产能就能创造收益”的陶企老板。

02

产能出海是降维打击?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广东、福建、 浙江、山东等地区超过30家国内企业,以新建工厂或者出资购买原有工厂的方式,在全球20多个国家投资陶瓷厂,其中尤以在非洲地区投资为最。不可否认,产能出海,为当前受困于国内市场的一众陶企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东南亚乃至非洲市场,谁有工厂,谁就把握了主动竞争的话语权,“某种程度而言,只要我们去到当地市场,将是降维打击。”南顺芝说道。

以非洲市场为例,流通的都是国内非常成熟甚至被淘汰的产品,如彩釉砖、耐磨砖、瓷片等,与国内创新内卷、竞争激烈的市场形成鲜明反差,“出海”代表市场降维,逐渐成为已经印证的事实。

作为国内较早在海外投资设厂的企业,科达、马可波罗等头部企业主动出击开拓海外市场,打造自主品牌。

在中国企业出海的浪潮中,福建籍企业是不容忽视的主力军。

为了拓展新的市场、降低出口成本,近两年,不乏以福建为代表的企业主动“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建厂。

目前,在福建闽清本土陶瓷企业中,就有金城、佳美、蓝天、欧雅等陶企,前往科特迪亚、尼日利亚、加纳、越南等地投资建厂,布局海外市场。

今年开年,科达制造发布的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预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净利润42亿元至45亿元,比上年同期将增加31.94亿元至34.94亿元。实现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则是其在海外市场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肯尼亚基苏木、加纳,科达已顺利完成新增建筑陶瓷生产线产能释放,建筑陶瓷总产量增长超30%,全年产销饱和。而产销饱和,在当前的国内陶瓷市场,已经很难实现。

03

走出去,有五件事要做好

首先,规范出海。钱要出得去,也要回得来。当前世界,任何一国政府对钱看得特别紧,反洗钱,打击偷税漏税,任何政府都不心慈手软。所以,出海要建立在阳光透明的基础上,审批程序做好做足。抱侥幸心理,贪念钻法律空子,万万不可有,否则,万劫不复。当然,各国政府是允许规避重复纳税。出海资金拐几弯,流走低税率国家,纳税互认的国家,这是法律允许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坑,如何避免,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所以今天不多说。

其次,体系出海。远征作战,最忌讳单点进攻。体系出海,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体系。出海仅有生产工艺的人才远远不够,还必须包括法律、精通中文和所在国语言、公关、品牌运用、营销体系构建的人才。

二是,供应链体系。出海必须是买全球卖全球,打造高效、健康、有序的供应链体系必不可少。

三是,构建先进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让流程推人走,人跟事走。大个体户式的管理体系,适用不了全球化。

还有,品牌出海。这一点不难理解,科勒、TOTO,进入中国市场,就是品牌出海。尽管瓷砖品牌的玩法,与卫浴不同。但若失去品牌的底线思维出海,不看未来,搞简单制造、不做有品质的产品,急功近利,既断送自己也断送中国制造的前程。反过来,如科勒、TOTO这类很早进入中国开工厂的品牌,在中国消费水平很低的时候,卖粗制滥造的产品,即使现在做得最好,我估计没有了市场。中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打出了一个品质有保障价格合理的的全球信誉。如果我们走出去,一味追求大产能,做低质量产品,打价格战,毁灭的不是自己,还有中国陶瓷制造的全球声誉,要不了多久,市场的惩罚就会到来。

再有,数字化、智能化出海,即用先进生产力出海。早期西方发达国家将淘汰的生产力转移到中国,但是这种时代已经过去。因为,互联网时代,世界是平的。还有,全球劳资关系越来越难处理。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化、智能化,是最佳选择。中国人做事,智慧勤劳,喜好人定胜天,何况智能机器,但一点也不会落下时髦,穿层皮肤,加个外壳,或者单点智能,这是前一轮车间改造投入的通常做法。但数字化、智能化属于系统工程,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大量的资金投入,效率和效果都没有达到。我这一次到意大利看展,与意大利企业交流,感受更深,意大利人做企业,敬畏体系(也就是底层逻辑)、持续提升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出海,观念要改变,数字化、智能化是系统,是未来最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力。不论自己处于哪一个年龄段及何等技术水平,我们都应当真正敬畏、真正拥抱。企业要出海,不能用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出海,要用先进生产力出海。

五是,思想出海,实现本土化。做企业的使命,服务好用户,解决好为社会创造财富。只要此初心不变,走哪里,哪里的政府和百姓都欢迎。出海,就是站在全球谋划,全球招揽人才,适用本土文化,多用本土人才,这才是长久之计。

当前,很多企业怕出海。其实,出海不可怕,可怕的是打不开心中的藩篱:囿于过去快速增长的思维,囿于未曾出海心先惧,也许还囿于现有的舒适圈。

成功企业家,有如清教徒般的自律与奋斗精神。到更大的世界去,中国陶瓷人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 陶瓷信息网, 中国陶瓷网,陶城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陶企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