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0.03毫米以内!激光测量技术,实现“太平岭1号”核电领域首次应用

电力潮 2023-10-10
218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近日,历经4个月的不懈努力,太平岭1号机组顺利实现激光测量技术在汽轮机安装阶段的工程部署。作为集团核电建设领域中的首次技术应用,该技术不仅显著降低了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阶段的工作量,还使汽轮机间隙调整的准确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以创新引领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再添一生动实践。

这项技术理论上的测量误差可控制在0.03毫米以内,仅为人类头发丝直径的一半,精度大大提高的同时,累计可缩短建设工期1个月以上,并且降低风险,对未来同类项目安装起到示范作用。

太平岭核电建造,可谓步步精心

在主厂区空间布局上,太平岭核电主动避让厂址周边的原始海滩、无人岛礁,为了保护附近的烟墩岭烽火台,将厂址向东平移;设计建造之初,太平岭核电就确定了将6台核电机组辅助厂房一体规划的思路,尽可能减少对土地、林业等自然资源的占用。

生态是贯穿太平岭核电全周期的核心要义。基于“三生”理念,太平岭核电在采取保护、恢复、改善、利用等方式更好地保护环境之余,也在蓄力激发更多生态可能性。“我们希望在通过项目建设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构建绿色、和谐、繁荣的‘核电 ’经济圈,从空间上勾勒出太平岭核电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地理范围,带动周边村镇发展,让公众共享核电创造的成果和价值,实现核电与区域经济社会共同高质量发展。”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李勇介绍。

对于太平岭核电来说,2023年是攻坚突破年,要面临年底实现1号机组冷试等一系列重大挑战。重任在肩,工程建设“进度条”需要不断被刷新。“工程项目高效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先进工艺技术的有力支撑。其中,模块化施工尤为亮眼。”易明雄说,这一技术的核心理念就像搭积木。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据了解,太平岭核电在建设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诸如自主研发环吊环轨梁整体吊装、动土作业与地下管网可视化管理、RPA智能编码机器人等先进工艺技术,并推动了纯国产化设备的诞生。

数字化仪控系统是核电厂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核电厂数百个系统、上万个设备的运行和各类工况处理过程,对保证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已与“华龙一号”完美结合,验证了我国先进三代核电技术和先进核电数字仪控设备的良好融合,推动仪控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

中广核首次,测量误差小于头发丝

“汽轮机是电厂最大的转动设备,安装步骤不仅复杂繁多,对精度要求也非常高。其中,要求最为严格的工作就是通流间隙的调整。”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解释称,通流间隙是指在机组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机组的一些振动特性、变工况下的响应及应力变化,要在缸体和转子之间留出部分间隙,以避免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因振动大而跳机的事件。

当通流间隙过大时,汽轮机漏汽加剧,会显著影响汽轮机热经济性,如果汽轮机通流间隙过小就可能会导致转子和汽封体的碰磨,严重时会直接损坏汽轮机的转子,造成巨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将通流间隙调整至合理的范围内是汽轮机安装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将上百吨的巨大转子与汽缸隔板的间隙调整至规定范围内是一项难度极高、风险极大的安装工作。

以往,汽轮机通流间隙数据通过压铅丝法进行测量,需要来回多次将上百吨的汽轮机转子吊放至汽缸中,得到间隙数据后再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再将转子吊入缸内检查间隙是否符合安装要求,耗时很长。相比之下,激光测量技术不需要来回吊装测量调整,减少了转子、隔板等大件设备的吊装频率,不但能大幅缩减汽轮机组安装建设的周期,还显著降低了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间隙调整的精度。

“激光测量通流间隙技术在汽轮机工程安装阶段的成功应用是中广核以创新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生动实践。”上述负责人表示,它的成功应用也标志着项目建设向着明年年初1号机热试攻坚目标再进一步。

太平岭核电2号机组,“心脏”就位

近日,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2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2RPV)本体在完成翻转、平移、落位后成功就位,拉开了2号机组核岛主回路安装的序幕,意味着大规模设备安装工作即将展开。据了解,目前,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协同推进,“六大控制”平稳可控,工程总量累计完成近七成,今年年底将完成1号机组冷试。

反应堆压力容器位于核岛厂房的中心,它既是核电站的心脏和动力之源,也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包容高温、高压、高放射性反应堆冷却剂,与其他设备构成一回路压力边界,是第二道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直径接近5米,高度超过12米,净重近300吨,“这么巨大的设备,它的就位水平偏差不能超过0.3毫米,方位偏差不能超过0.5毫米,对安装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该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高质量完成吊装,在太平岭核电联合党委的组织下,联合党员攻坚队、工程公司惠州项目部、惠州核电项目监理部等协同作业,提前识别工程制约项,成立2RPV引入安装专项组,抓好前期进展跟踪、技术文件审查及周期协调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推动解决2RPV本体三维测量发现的轴线偏差等问题,全力保障了2RPV引入工作的顺利开展。

反应堆压力容器是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2号机组首台引入现场的核岛主设备,也是核岛主回路安装的主要设备,“它就位后意味着整个核岛设备安装有了‘中心点’,后续蒸汽发生器和主泵安装、主管道焊接和堆内构件插堆等一系列核岛主回路相关设备安装都将以此为‘原点’开展工作。”上述负责人表示,反应堆压力容器吊装就位拉开了2号机组核岛主回路安装的序幕,也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华龙一号”三代核电项目距离投产发电再进一步。

按计划,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2台机组将于2025年陆续投产发电,单台机组每年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清洁电力近100亿度,能够满足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

文章来源: 今日惠州网,中国核电网,中国纪检监察报,惠州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潮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