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健身不是昙花一现,算法加持下,可穿戴设备也能在线“指导”运动姿势

智者先行 2023-10-12
288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像任何一家好的健身房一样,Lumin Fitness 将其教练的质量作为宣传亮点。克洛伊(Chloe)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年轻教练,她承诺会帮助你实现健身目标。

纪律严明的雷克斯(Rex)有一种教官的威严,他鼓励他的学员追求卓越,但他经常提醒他们,健身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艾玛(Emma)和伊森(Ethan)拥有温暖、安静而自信的性格。

但 Lumin Fitness 并不是普通的健身房。这些教练并不是真人,你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他们。他们是虚拟的人工智能教练,旨在指导健身爱好者在该公司第一家“工作室(健身房)”里进行高强度的锻炼,那里的墙上挂着高大的 LED 屏幕。该工作室于 2023 年 9 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拉斯科利纳斯开业。

尽管人工智能在健身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通常用于智能镜子、训练应用和智能相机等产品。Lumin Fitness 的创始人声称,这是同类健身房中第一家将人工智能完全整合到工作室中的。

他们还确信,他们的人工智能教练系统将鼓励人们开始锻炼,即使他们之前对健身房毫无兴趣。这是为了提供一种更加个性化的健身方式,减少与专业人类教练的互动,因为这些真人教练可能会让初学者感到害怕或缺乏动力。

该健身房的工作室可以同时容纳多达 14 人,既可以完成一个单独的锻炼计划,也可以参加一个高强度的功能训练班,一组人可以一同进行深蹲、哑铃举重和仰卧起坐等运动。

每个成员都在一个指定的健身舱锻炼,面对着墙壁上的 LED 屏幕。这些高大的屏幕掩盖了传感器,通过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的结合,传感器可以跟踪锻炼者的动作和健身房特制设备的活动,包括哑铃、健身球和跳绳。

AI健身再次走入大众生活

在人工智能技术更迭,及大健康概念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居民的生活模式发生改变,健身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刘畊宏等健身主播带起的健身热潮蔓延到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对个性化、智能化的健身动作识别、矫正、计数的强烈需求,如何随时随地进行便捷、标准的健身运动逐渐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居家健身的场景越来越多元。人们除了热爱看健身辅导视频,还喜欢太极、瑜伽操等各类居家健身活动,甚至还有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的“云健身”,人们对线上健身等脱离传统健身的新形式有了更多认知。传统健身行业已然发生巨大变化,健身模式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转移,AI健身开始再次走入人们视野。

相比于传统的运动健身来说,“AI健身”的优势主要在两方面。对于健身行业来说,利用电视、AI摄像头等AI智能设备,就能为用户打造一个立体化的数字健身场景,健身安排更加灵活,还能在线上线下可以形成消费闭环,能够获取到更多用户数据从而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帮助在节约器材、场地等健身成本的情况下,收割更多的健身用户。对于有健身需求的人来说,AI健身让其每天都能在线上跟着视频训练、打卡、完成数据指标,可节省用户的锻炼成本,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健身需要。

AI助力可穿戴设备

从专业竞技类运动走向大众体育

与以运动成绩为导向的竞技体育相比,普通大众更加关注运动损伤,能够提供运动损伤预警是普通大众的第一需求。

据崔一雄介绍,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比赛的技战术分析中应用更加成熟,也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而在帮助提高训练水平方面则大多数仍处于研究阶段,市场上已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也还远未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应有的作用。不过,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可穿戴技术在提升运动表现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涉及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采集、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测、运动姿态估计、运动轨迹追踪、人体动作建模等。可穿戴设备能够实现商业化,主要还是基于大众以及商务精英人群的市场化需求。只是由于大众体育与专业体育关注点的不同,加之成本问题,针对职业运动的可穿戴设备如今尚不能进入大众健康领域。

沈燕飞指出,在竞技体育领域,由于以运动成绩为导向,很多高科技身体监测设备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例如基普乔格在一场超过2小时的马拉松挑战赛中,从心率监控、智能跑鞋、运动营养、风阻计算等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这些设计的基础都是来自于运动中的高科技产品,但是有些产品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实现技术难度大,还难以满足普通大众的消费需求,例如运动过程中的汗液、脑电和肌电监测等等,目前这些技术还是停留在实验室。

对于当下已经商业化的智能可穿戴产品,要从普通大众的实际消费需求出发提供数据支撑。与以运动成绩为导向的竞技体育相比,普通大众更加关注运动损伤,能够提供运动损伤预警是第一需求;其次是运动的规范性和正确性需求,这样的运动是否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经过长时间监控之后,身体素质是否得到改进,基于这些数据能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最后才是运动成绩。沈燕飞认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也是最次要的需求。因此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化的过程中,要区别于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充分体现这些差异化需求。

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是针对普通运动爱好者,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以数字化记录使用者的部分运动数据,除了提高运动的乐趣为运动增加一定社交功能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运动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状态。但是,目前这些数据类型基本都仅局限于简单的运动表现指标,例如跑步距离、步频、心率等。

沈燕飞指出:“由于这些设备都属于非医疗设备,目前还没有数据标准和检测检验标准来对这些设备进行标定,即使进行同样的运动训练,不同厂商的可穿戴设备监测得到的数据差异较大,另外需要对产生这些数据背后的机制机理开展多学科学交叉研究,建立生理生化指标的物理量和身体健康水平的内在逻辑关系。”

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及预防医学,心脑血管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也已经成为身边隐形问题。同时,更多人也关心到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如:压力、失眠、慢性疾病及健康导向的训练计划。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最简单有效的自我健康监控及管理手段,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打造慢性病自我管理新模式,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发展全民智能健身、科学运动

尽管近年来,我国体育健身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市场规模而言,仍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例如,我国健身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渗透率一直较低。据统计,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健身人群渗透率为5.02%,而同期美国和欧洲的健身人群渗透率分别为15.2%和8.1%,分别是我国的3倍和1.6倍。相应的,根据《英派斯招股说明书》数据,我国健身器材行业的渗透率也较低,城镇家庭平均每百户中仅有4套健身器材,普及率尚不足5%,远低于欧美国家28%的健身器材普及率。

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了推动智能运动健身产品发展的催化因素,重构了传统的健身行业。一方面,用户对个人健康的关注与运动健身意识的唤醒为智能运动健身产品带来了无限潜力;另一方面,健身场景的细化与更迭使智能健身的价值得到挖掘,运动健身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式时髦、新型健康的社交方式。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文体协会数据统计,2020年后,在疫情的催化下,互联网健身和居家健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国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提升至395.2亿元,同比上升32.8%。后疫情时代,用户对健康的意识与健身场景的改变对原有健身行业提出了优化需求,抖音、快手、B站等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兴起也加快了健身话题的传播,健身KOL也加速了健身潮流的推广,掀起全民运动健身浪潮。

与传统运动健身相比,智能运动健身更注重以科学健身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化健身硬件为载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图像传感技术、动作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化、个性化的健身方案。因此,智能运动健身的生态组成有三个要素:场景、硬件和软件及应用。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180亿元,2025年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人民币820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46%。智能运动健身行业有望充分释放市场空间。

文章来源: 伟如科技,商学院杂志,黑蜂科技,DeepTech深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者先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