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小体积、更多功能,“穿”在身上的健康管家,背后藏着一个千亿市场

青蛙科技 2023-10-13
296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日前有消息显示,苹果的秘密项目团队Exploratory Design Group(XDG)或正在开发可用于Apple Watch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据悉,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监测技术,将使用一种硅光子芯片向在皮肤下发射激光,以确定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但目前其还处于可行性的“概念验证”阶段。

同时相关消息源还声称,目前这一技术的原型设备大小与iPhone相似,还需要将其“缩小到能够适合Apple Watch这样一个小巧且轻薄的模块大小”,同时“仍然需要完善算法和传感器”,才能将这项技术推向市场,而这个过程“至少还需要三到七年的时间”。

1、更小体积,更稳定连接

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的火爆应用背后,其实是整个互联健康行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关注。

所谓的互联健康是指在互联网和无线连接等技术的支持下,提供医疗保健、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旨在最大化利用医疗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治疗机会,并提高其在健康方面的自我管理意识。

除了日常的健康数据监测外,互联健康还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护理、以及疾病与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通过利用互联医疗设备,可以逐步改善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所以,互联健康一方面强调健康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另一方面也需要打通更多的终端数据,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反馈用户的健康状态。

首先,互联健康设备的应用场景往往更加强调便携性,所以,如何在更小的体积上实现安全、节能、实时、可靠的数据传输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物联网设备使用场景的多样化,对更小型、更紧凑、更长电池寿命、更低功耗、更高安全性、更高能效的芯片的需求将提升。设备制造商需要在极小型设备(如生命线和生命安全医疗设备)上实现不受束缚的、更高的性能,并具有更长的电池寿命,以及强大的安全性,以保护设备和用户免受快速演变的网络威胁。

针对于此,芯科科技今年推出了BG27片上系统(SoC),专为极小型物联网设备设计的新型集成电路系列产品,采用了芯片级封装(CSP),为许多应用提供了占板面积极小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BG27基于ARM Cortex M33处理器而构建,具有Secure Vault和虚拟安全引擎(Virtual Security Engine,VSE)的先进安全性,BG27蓝牙SoC具有集成DC-DC升压,工作电压低至0.8伏,支持单节碱性电池和1.5伏纽扣电池,通常用于医疗应用中电池供电的贴片系统和连续血糖监测(CGM)等设备。

此外,芯科科技在2022年推出的MG24 2.4GHz无线SoC,可支持Matter、Zigbee、OpenThread、低功耗蓝牙、蓝牙网状网络、专有和多协议操作,并提供PSA 3级Secure Vault™安全保护,也可以为互联医疗设备提供稳定、安全的连接。

其次,在互联方面,由于医疗物联网设备需要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例如临床环境和家庭应用;外形、尺寸和传感方式也大不相同,如微型可穿戴设备和大型CT系统;传输数据速率和频率也有很大的不同。正如Brian Blum所言,对于医疗应用物联网设备的互联互通,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

不过,随着互联互通标准Matter的落地应用,其未来势必会突破智能家居场景,推动更多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尤其是互联健康本身也与家居场景密不可分,例如老人的居家看护、睡眠检测等等。

而作为半导体领域中为Matter贡献最多源代码的厂商,芯科科技也为Matter提供了涵盖多种无线连接协议的完整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支持Matter over Wi-Fi、Matter over Thread等。

据 Brian Blum介绍,面向互联健康领域,除了为新型医疗物联网设备提供Matter解决方案外,芯科科技还提供解决方案来桥接现有的医疗物联网设备,以及使用非Wi-Fi和Thread的设备,帮助更多的设备接入Matter,从而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

目前,芯科科技的BG27 SoC已被用于最新的Lura Health监测器中,其尺寸非常小,可以粘在牙齿上。借助该设备,牙医和其他临床医生可以从唾液中收集重要数据,用于检测1000种以上的健康状况。

此外,上海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基于芯科科技EFR32BG22蓝牙SoC,推出了指尖脉搏血氧仪。其中,BG22具有可靠的无线性能、低功耗、高安全性、高性能32位ARM® Cortex®-M33内核,以及高达352KB的闪存和32KB的RAM,集成了先进的安全功能可确保便携式医疗物联网设备免受远程和本地网络攻击。

心脏监护仪及心律失常检测装置开发商Bardy Diagnostics使用芯科科技的EFM32TG210 MCU开发了一款Carnation移动式监护仪(CAM)贴片,可有效捕捉微小的心脏信号细节。

2、VR/AR或成新风口

近几年关于VR/AR的各类新闻我们看得可不少,互联网大厂、汽车厂商、手机厂商甚至不少做家电的厂商都涌入到VR市场中试图分一杯羹。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属于VR/AR的机会要来时,数据却让我们看清了事实:VR/AR设备在2022年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同比下滑5.3%。当然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持续的高通胀抑制了消费者对于该终端产品的需求;二是今年不少VR品牌都没有发布新品;三是Meta进行了相关调价也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好消息是,TrendForce表示2023年VR设备的出货量将会出现反弹,同比增长达到恐怖的20.6%,其中明年索尼将发布的VR产品极有可能成为市场的主要增长功臣。在国内市场,VR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仅202年前9个月,虚拟现实产业的累计投融资金额就超过了200亿元,并且无论是投融资数量还是金额,都远远超过了历年水平。

当然,要年轻人逐渐接受这一新生事物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磨合过程,目前VR设备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因此不少厂商都试图通过补贴烧钱的方式来降低产品的售价,从而吸引用户去购买。

目前摆在VR市场面前有两个难点需要解决,一是内容生态方面的匮乏,目前市面上的VR设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的承载着,只是把手机上的内容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但仔细想想它充其量只能作为营销噱头,并不能看作是真正的刚需卖点。

二是硬件上的限制,芯片决定了VR设备的算力上限,目前整个芯片行业己经到达物理瓶颈,无论是手机处理器还是电脑CPU、GPU的升级幅度都不大。未来几年很难出现性能有了质的飞跃的芯片,而且VR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匮乏,大多是由于技术不够无法将内容完全呈现罢了。

好在国内不少互联网厂商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的重要性,像Pico最近就推出了“VR看世界杯”的活动,也确实吸引到不少消费者去尝试,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字节跳动也加大了对Pico的资源投入力度,目前在Pico上已经可以刷抖音了,亳无疑问,视频也将是企业VR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年轻人而言,和游戏一样,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VR/AR设备只是用户进入“新世界”的入口,只有企业真正构建出一个包括软件、社区、社交性等完整的生态环境以后,VR/AR才有机会展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正如PC和智能手机的升级演化,它们的出现也变相促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普及。未来,我也相信在未来或许VR也将发展到每个人都有一部更简化的一体设备。

结语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升级,传统的“智能穿戴”从智能耳机、智能手表、VR设备等会逐渐演变成更为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去适应更多应用场景,形成新的行业生态。尤其是在智能手表市场,虽说从目前的技术角度来看,智能手表的功能几乎已经摸到了天花板,但随着厂商不断去探索消费者的需求,智能手表将会在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用户体验以及续航尺寸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这也能变相为智能手机品牌带来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收入。

至于被称作是下一代智能终端的VR/AR设备,尤其是那些智能手机厂商,与其让它们继续在手机市场打得“你死我活”,不妨到新领域中依靠各自的实力再打出一片新天地。当然硬件方面的堆叠不是最重要的,这些厂商们需要加强与应用开发者之间的联系,才有可能让这位黑马真正出现在我们眼前。

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自然是愿意看到可穿戴市场打得越激烈越好,竞争越激烈代表技术更新速度会越快,售价会越来越便宜,我们的生活也能因此得到一定改善。

不仅是无创血糖、血压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显然还在酝酿搭载更多的无创健康监测功能。例如痛风的传统监测方式同样需要进行有创采血,目前则有传感器可以通过分析汗液中的营养物质来读取血液中的尿酸水平,以达到预防痛风发作的目的。当然,目前这种传感器由于使用了石墨烯,因此还面临着成本以及量产方面的困难。

虽然现在受制于技术、传感器、算法、算力等方面的限制,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无创健康监测功能还称不上完善,但由于市场需求极大,所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类功能未来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一大卖点,并为更多的用户带来便利。

文章来源: 物联网智库,三易生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青蛙科技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