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为城市赋予“智慧大脑”?

科技欧气 2023-10-16
2804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具有明显的数据特征。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到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都离不开对于城市各种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可以说,大数据已然成为智慧城市的引擎。那么,要如何发挥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呢?

智慧城市离不开大数据

在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中,随着大规模智能化应用服务的深入发展,产生了海量、异构、多源的城市时空大数据。但是,海量的数据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只有经过人们的开发利用才能产生价值。

如何应对这些大规模、复杂的城市数据,对其进行有效的感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计算和应用,是智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为了让大数据真正成为智慧城市的引擎,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加紧研究如何充分整合、挖掘、利用数据资源,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数据优势。

“城市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宝贵资产”。对于城市治理者来说,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各类城市大数据,包括人口大数据库、法人大数据库、地理信息大数据库、经济大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的共享、融合和充分挖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政府电子政务水平、促进政务公开透明,而且可以借助大数据提高交通通行效率、环保检测监督水平、社会治安保障能力等。

建设智慧城市要求不断增强对城市大数据的搜集、储存、共享、挖掘、保护和利用的能力,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挖掘利用的集约性。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哪些支撑?

顶层设计、资金保障、技术力量齐发力

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实际上,无论是中小城市,还是超大城市,如果想把智慧城市建设好,离不开三个因素。”在罗霄翔看来,首先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系统性的“谋篇布局”,“这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契合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尤其在功能设计方面不能盲目攀比,贪大求全。”

在罗霄翔看来,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考量地域因素,比如,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差异,智慧城市建设维度也有差别。“对成都而言,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中一个鲜明的背景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这个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近年来成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突飞猛进,加之成都拥有开放的城市营商环境,市场主体众多,因此,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要主动适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其中抢先叠加一些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新型信息安全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用新兴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罗霄翔建议。

罗霄翔说,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多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数据资源的搜集、整合、处理、利用等诸环节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保障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必备条件。“还要注重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大数据技术运维和交互。”在他看来,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吸引头部技术公司参与,借助其先进的技术搭建大数据平台框架,也应该注重本土技术力量,比如,本地一些市场化的技术公司,这类企业可能更熟悉本地经济情况,更了解本地百姓的实际需求,也能找准数据治理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头部企业和本地企业“牵手”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合力。

大数据如何“跑”起来?

打通不同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壁垒

顶层设计、资金兜底、技术保障齐发力,推动智慧城市大数据底座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跑”起来。然而,实现上述愿景还有一个前提——数据搜集,这个环节仍旧面临堵点。

尤其是对超大城市而言,数据的汇集涉及政务、生产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甚至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数据首先要汇总,要做好大数据的共享交互,这就对大数据的基座提出了要求。”对此,罗霄翔建议,成都应该打造新型大数据基座,打通不同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壁垒,实现各部门大数据便捷共享,“现实中,城市经济社会诸领域的数据搜集、数据处理等涉及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的储存格式,需要通过一些运维技术和培训活动,最终形成一个畅通共享的数据分享机制,这其中,更需要统筹协调。”

在罗霄翔看来,这个新型大数据基座可以真正让数据“跑”起来,“它类似一片土壤,就像种庄稼一样,在上面能够孵化和培育一些全新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将反过来又会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在新型大数据基座上,大数据“跑”起来有多个维度,比如,针对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数据的运转,需要有不同的数据网络进行区别。

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

1坚持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智慧城市设计

智慧城市重点关注的是关系与社会资本在整个城市运行发展中的价值,目的是将智慧城市打造成一个完整而成熟的社会城市体系,并让人们逐渐适应这样的生活,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从而达到建设包容性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民共同参与的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构建智慧城市需要考虑的一点,可通过采取在线咨询等方式来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并加强对民主化电子参与技术的整合。同时,环境的可持续性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随着现代城市的逐渐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的可持续性也显得更加重要。环境与企业都是决定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实现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一方面,我们应强化薄弱环节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必须进一步夯实城市发展的基础。

2实施创新与竞争并重的发展战略

智慧城市通过ICT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并增强其综合竞争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立足于多层次、多领域的城市综合发展战略,最终形成了一个偏重于商务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能创造出有利于城市商业发展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建设。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将业务作为基本导向的城市的确能带来较好的综合效益,鉴于此,可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定位为“智慧城市商业园区”,将本地智能作为基本支撑,将科技创新作为社区与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主要强调的是把网络与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推动力,这就要求对城市相关区域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并创新管理模式,打造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个性化、可持续的智能服务,上述这些都可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服务技术等来实现。

3建立在线协同传感器数据管理平台

通过构建在线协同传感器数据管理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在线数据库服务,用户只需要注册连接他们的设备,把数据存储于在线数据库之中,并授权开发者连接到数据库,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应用程序。这一系统的关键部位主要包括API以及用于在线合作者的接口,它能提供高效化的数据存储与检索服务。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兴技术,其在建设智慧城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能使城市更加高效地管理分布式网络中的所有数据,并借助无线网及时传输到相关人员或部门。例如,当辐射水平超出一定极限的时候,市民可实时监控城市中各区域的污染物含量,并利用网络进行自动报警。此外,交通车辆可调控城市灯光,并通过动态化监控实时掌控交通状况,进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总结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加快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强对数据高效管理、大数据安全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文章来源: 米可维大数据,红星新闻,齐鲁壹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欧气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