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海鲜又怕核辐射怎么办?这粒“沙子”让你吃的明明白白

未来X畅想 2023-10-17
1996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鲜是许多人的美食之选,它们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

然而,如果你知道你的美味海鲜可能因为核污染而带有危险的放射性物质,你还会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吗?这个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可能影响到我们餐桌上的问题——核污染排海。

一、核污染海鲜对人体的影响

1.放射性物质积累:海鲜是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放射性物质通过海鲜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积累,长期摄入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引发癌症:放射性物质能够破坏人体细胞的DNA,使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引发癌症。例如,铯-137是常见的放射性物质之一,它可以替代体内的钾元素,进入人体后会集中在肌肉组织中,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肌肉癌的风险。

3.影响生殖系统:一些放射性物质如锶-90,可以替代体内的钙元素,进入骨骼,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进而影响生殖系统,可能导致生育障碍。

4.影响免疫系统:放射性物质可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5.影响神经系统:一些放射性物质如钚,可以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等症状。

6.影响儿童发育:如果孕妇摄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海鲜,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新生儿出生时存在各种健康问题。

既然核污染海鲜对人类危害这么大,那如何才能识别哪些海鲜被污染了呢?

二、能追踪核污染的芯片出现了

在这个数字时代,难道真的没有一种技术,能低成本、全流程的追踪食品产业链吗?其实是有的,而且并不需要使用什么全新的概念。

因为早在五十年前,我们就有可能追踪一切包装商品的来路。1970 年代的条形码、 1990 年代的各式二维码、新世纪的 RFID 标签,它们都能清晰的表明商品的身份。

但是,这些手段仍然解决不了一个问题:

商品得有包装或标签,才能使用传统的识别措施。无论是印刷的条码、二维码,还是先进的 RFID 标签,它们都只能出现在包装上,而不是真正混在商品里。

但是在产业链上,最初级的原料往往是无包装的。仓库里的小麦、渔船里的海鱼、冷库里的肉类。。。不给它们加上包装,传统的通用追踪手段就毫无办法。

但放眼全球,今年光小麦就有 7.85 亿吨,如果 25 千克一包,那得准备三千五百亿个包装袋。亦或者说回水产,刚捞上来就给鱼身上贴上 RFID 追踪线圈?

多少有点不现实。

如果要实现从原料到货架的全流程追踪,只能把追踪的标记直接混进散装的货物里。但这就是不是传统二维码和 RFID 标签能做到的了。

不过,解决方案或许已经出现了。

前段时间,《 IEEE 综览 》杂志介绍了一种沙粒大小的芯片, p-Chip 。它在功能上,像是一种 “ 硬件二维码 ” 。每当 p-Chip 芯片被特定频率的激光照射时,就会用无线电向周围广播自己的身份信息。

p-Chip 是通过光刻机生产的超微型芯片,沙子大小的小方块里包含了一块太阳能板、一颗处理器,以及一个微型天线。受到激光照射时, “ 太阳能板 ” 就会发电,从而驱动天线发射信号。总体上看, p-Chip 和传统追踪的思路是一样的,只是实现功能的硬件非常不同。

如果说条码二维码是纸片、射频标签是精密芯片,那 p-Chip 就是沙子。不但大小像沙粒、材料也像沙粒( 石英砂 )、成本也跟沙子差不多!非常便宜、非常微小、非常坚硬、耐冷耐热、耐酸耐碱。。。

一句话,能反复使用。

因此,它能凭借与自然界沙子相似的体型和性质,无害的混进各种无包装原料里。

以“ 带鱼罐头 ” 为例,整个体系差不多是这样运作的:

首先,远洋渔船在捕捞到带鱼后,会对带鱼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然后丢进冷库冻着。

渔船只需要把一批 “p-Chip 沙子 ” 标记为 “X 时间在 Y 海域捕获的带鱼 ” ,然后在带鱼冷冻之前把 “ 沙子 ” 撒进去,让它和鱼一起冻着就行。

罐头厂收到带鱼后,就能从分离出来的 “ 沙子 ” 里得知,这批带鱼里有 “X 时间 Y 海域 ” 的成分,并且能够在罐头包装上,用二维码或者回收来的 p-Chip 通知顾客这一点。

如果事后发现 “X 时间 Y 海域 ” 有污染的可能,无论是安全监管、产品召回还是消费者避坑,都比现在方便多了。

全流程数字化追踪的最后一环,就这样被圆上了。

三、和食品一起混装,误食了怎么办?

这件事其实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首先,这玩意的显性特性和沙子差不多,真被误食了,可能就跟金针菇一样 “ 原样进出 ” 。

其次,针对 “ 筛沙子 ” 这个事,农产品上面早就有一套成熟的办法了。比如说利用大小和密度差异来分离砂砾的清选机,或者是自动化根据颜色来分离异物的色选机。

而针对水产品,除非这个鱼太好奇把芯片给吞了,不然 p-Chip 只会存在于水中。

假如真吞了也不要紧,反正吃鱼之前第一件事就是 “ 掏内脏 ” , p-Chip 也不会混进菜里。

这么看下来,这个小玩意确实不错:有了这种 “ 追踪沙子 ” ,整个产业链的溯源流程可以完全自动化、标准化。而这种低成本的标准化技术方案,就是全流程全产业追踪的技术前提。

或许有人要说,即使有了可行的追踪技术,真正的全流程溯源也还非常遥远。毕竟各种利益上的纠葛,协调上的障碍,只要有一个没有解决,统一溯源的未来都不会出现。只要需求存在,技术合格,形势总是会向目的前进。

在追踪溯源领域,条形码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激光条码扫描器诞生前,条形码已经被雪藏了二十年——不是需求不迫切,而是技术不过关。在那个年代,扫描条码需要一整套电子管电影摄像机才能完成。高昂的成本,是最好的技术杀手。

但是,随着 1968 年激光条码扫描器的诞生,短短几年间,条码立刻流行了起来。1970 年代,全球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条码识别体系,世界飞速迎来了数字化追踪的时代。

对于全流程追踪来说, p-Chip 可能就是那个 “ 扫码器革命 ” 。可能现在它的实现成本还是有点儿复杂,但随着时间的前进,技术的门槛终将会被抹除。

文章来源: 差评,龙医生讲科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未来X畅想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