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液冷超充站上线,液冷技术再次走红,光这一市场前景就千亿

智者先行 2023-10-17
251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期,华为液冷又有新消息。华为液冷充电站落地并不止川藏南线,目前华为已与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50多个城市、20多条高速沿线,部署超过200个全液冷超快充样板站。市场中液冷板块也应声而起,但哪些具备真正基本面支撑?

大模型推动液冷加速降温

在大模型引发“暴力计算”的热潮下,数据中心的上下游,正在加紧推进液冷“降温”。

半年来,服务器厂商在液冷产品上纷纷推出新的解决方案。比如,中兴通讯的新G5系列服务器,支持不同的冷板式液冷方案,从CPU液冷到内存条散热+VR液冷;联想升级海神温水水冷系统,可实现服务器全水冷无风扇设计;新华三也发布全栈液冷解决方案,包含G6系列服务器、核心路由器、接入交换机;中科曙光子公司曙光数创8月发布了“冷平衡”战略,是特别针对数据中心算力、成本、能耗三元平衡问题,推出的全栈液冷数据中心技术与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去年年底华为推出全场景液冷“天成”多样性算力平台。今年,华为昇腾再推集成天成液冷的算力集群,可以支持万卡规模。

“在‘东数西算’‘双碳’大背景下,不断提升的功率密度和PUE(能效指标,越接近1越优)设计要求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液冷技术具有高密低碳等优势,已经成为应对数据中心散热压力和节能挑战的必由之路。”中兴通讯数据中心产品线规划总工翁建刚表示。

而就在去年,面对液冷,当上游设备厂商活跃时,中游的数据中心还顾虑重重,保持观望。但现在,像企商在线这样的中游企业也已经积极规划液冷设施,足见液冷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企商在线IDC能力中心售前经理徐涛对光锥智能表示,公司已经在接管客户的一些AI业务,AI服务器的功耗是通用服务器功耗的十倍左右,风冷的局限性日渐明显,必须尝试液冷。

服务器厂商的积极布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客户的需求逐渐明朗。

数据中心占有半壁江山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在6月亲自下场,联合发布《白皮书》,提出“三年景愿”:即2023年开展液冷技术验证;2024年开展规模测试,新建数据中心项目10%规模试点应用液冷技术,推进产业生态成熟;2025年及以后开展规模应用,50%以上数据中心项目应用液冷技术。

“现在液冷基本上所有内容已经通过验证,进入一个规模扩张的阶段。”近期,工信部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的液冷领域分析师袁钰明确当前液冷所处阶段。

三大运营商发布《白皮书》 液冷技术或迎快速发展

近日,由工信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等承办的“算力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论坛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邀请液冷产业链的相关代表企业,共同发布了《白皮书》。

据中国工信新闻网,《白皮书》分析了数据中心面临的形势及液冷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的实践和挑战,并提出了2023年至2025年三年的愿景和具体技术路线。

相较于风冷,液冷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了主设备的散热形式,更能满足高密机柜、芯片级精确制冷,具有更节能、更节地、噪声低等优点。然而,目前,液冷技术存在投资成本高、生态不完善等问题。各家产品的规范化程度较低,难以标准化、规模化推广应用。

电信运营商将联合产学研上下游,全力打造高水平液冷生态链,构筑开放生态,引领形成统一标准,从传统意义的单纯用户,转变为液冷生态的主导者、设计者、构筑者,推进产业生态成熟。

《白皮书》提出了未来三年的愿景。具体而言,2023年为技术验证阶段,三大运营商将开展技术验证,引领形成液冷机柜与服务器解耦标准,主流厂家解耦液冷产品完成研发;2024年为规模试验阶段,新建项目10%规模试点液冷技术,推进生态成熟;2025年及以后,开展规模应用,50%以上数据中心项目应用液冷技术,实现技术、生态、应用全面领先。

技术路线方面,电信运营商现阶段主要推进冷板式液冷、单相浸没式液冷两种技术路线。《白皮书》认为,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未来一定时间内将并存发展。

东方证券发表研报表示,对于数据中心领域,我国约有45%的能耗用于IT设备,43%用于散热冷却设备。目前,数据中 心冷却仍以风冷为主,但随着数据中心数量增加、大型机架占比提升,以及AIGC应用爆发带来的高算力需求,数据中心高耗电的问题已不容忽视,液冷正逐步成为冷却可选方案之一。

民生证券认为,从三大运营商液冷历史项目及机柜功率本身来看,液冷将在10kW以上高功率机柜中快速放量。据其测算,结合《白皮书》要求液冷渗透率达到50%,年均新增10kW以上机柜38万台,年均新增液冷市场规模约450亿元。

华西证券表示,承载业务的计算需求变化、计算密集型应用场景的激增,导致承载应用负载的服务器设备功耗大幅增加,数据中心功率密度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

液冷做为数据中心配套设施前景广阔

数据中心主要职能是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与转发;根据《“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算力将达到 2020年的 3.3倍。随着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不断增长,散热冷却系统移热速率亟需与产热速率匹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了减少耗能,这部分的市场需求倒逼冷却技术的不断升级。

根据绿色高效数据中心公众号显示,IT设备将99%以上的电能转换为热能,而其中70%的热能需数据中心通过散热冷却系统移除,进一步增加了数据中心的用电消耗。作为辅助单元,散热冷却系统在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消耗与IT设备电耗基本相当。由此可见,数据中心的散热冷却系统具有极大的节能潜力。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技术的突破创新,是实现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国内已有中科曙光、绿色云图、联想、浪潮、华为等涉足液冷领域。目前由于适应场景、冷却液价格和改造成本,液冷技术并未大面积普及。随着GPU运算占比的增加和服务器密度的不断增加,液冷将是代替风冷的必然选择。

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以液冷数据中心对传统市场进行替换作为市场规模测算基础,结合华为、阿里巴巴和中科曙光对液冷数据中心的替换率调查,保守测算出2019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为261亿元,乐观估计为351亿元,2025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将破1200亿元。

根据中国信通网,冷板式液冷产品相关企业包括:谷歌、IBM、中科曙光、腾讯、百度、京东、华为等。

浸没式液冷产品相关企业包括:Facebook、英特尔、微软、中科曙光、阿里巴巴、施耐德、3M、高澜、英维克、维谛技术等。

喷淋式液冷产品相关企业包括:长城、广东合一。

市场竞争方面,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液冷设备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由于国内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厂商液冷技术普及率较低,市场参与者较少,尚未形成较强龙头,市场竞争格局未定。同时我国对数据安全具有严格的保护政策,国外企业进入困难。

目前,我国液冷设备行业内具有竞争性的企业主要有华为、阿里巴巴、联想、浪潮信息、广东合一、戴尔中国等,其中中科曙光、华为、阿里、联想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

文章来源: 潇湘晨报,鸟哥笔记,蓝色起源Q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者先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