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百亿市场!外骨骼机器人从科幻走入现实,企业纷纷入局

机器换人说 2023-10-19
21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人类增强外骨骼技术被认为是20项最值得关注的科技趋势之一,经历了多年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医疗、工业、物流等各个领域,国内投资热度也随之攀升,2022年,傅利叶智能的4亿D轮融资成为国内外骨骼赛道最大单笔融资,2023年,迈宝智能、傲鲨智能、程天科技也相继完成了融资。

数据显示,在全球融资金额前十的企业中,多数企业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均属于医疗健康类。在医疗康复和养老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老年人、残疾人以及中风、偏瘫患者等群体进行康复训练,这也是当前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

“机械甲”让残疾人直立行走

外骨骼机器人的形象,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早已出现。《钢铁侠》的战衣、《流浪地球》中的炫酷装甲、《明日边缘》里的机甲战士……吴京、小罗伯特·唐尼、汤姆·克鲁斯、古天乐……这些知名演员都扮演过科幻感十足的机械战士形象,让外骨骼机器人的未来形象广为人知。

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很广泛。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后来也用于工业领域,现在也广泛用于康复领域。林寒所使用的是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其根据功能型可分为康复型、助力型和增强型。

“我每天至少使用这个设备2个小时,刺激腿部肌肉。”34岁的林寒对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依赖程度很高。他依靠着腿上的机器臂,站立、弯腿、迈步、行走……每一个动作都很吃力,努力唤醒着肌肉……10年前,林寒因为意外从4楼坠楼,腰椎断裂,脊髓神经受损严重,下肢瘫痪。

2015年,他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遇到了专程来招募“外骨骼机器人”穿戴试验员的程洪教授团队。就这样,他成为第一批志愿者,并持续坚持使用。“肌肉萎缩情况得到了缓解。我再也没回过医院。病友们知道了我的情况后,也在纷纷咨询我康复机器人的事情……”林寒的坚持让他重返社会,成为病友们眼中的励志哥。2015年9月12日,身穿“外骨骼机器人”的林寒出现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现场,成为该届残奥会的火炬手,引发全国关注。

“政策”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发展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智能机械结构,可以与人体感觉、思维和运动等器官相结合,通过结合机器的感知系统、智能处理中心和控制系统,达到改善人体物理机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作为一种可以实现人机结合的可穿戴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在国内康复市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根据《柳叶刀》2020年发表的关于康复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康复需求总人数超过4.6亿人,主要包括老年人群、术后人群、慢病人群和残疾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康复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此外,中国的康复医疗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职康复医师16000名,相较于发达国家处于较低水平。康复医疗人才的培训和发展机制不够完善也导致了水平的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因此,随着国内康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康复治疗水平的不断要求,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发展潜力得以激发。

政策利好也为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早在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开展陪护与康复训练机器人在失能与认知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智能假肢与外骨骼机器人在行动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提出要重点推进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实施康复辅助器具、智慧老龄化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另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数据,中国康复医院数量为739家,其中非公立康复医院数量为573家,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非公立康复医院盈利周期短且易复制扩张的优势,也为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一级市场资本看好等都是驱动我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产业进入商业化探索阶段

从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来看,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正式启动相关技术研发。我国相对滞后,在2000年左右才正式起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赛道,我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开始步入商业化阶段。

虽然,我国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晚,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促进了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迅速发展,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产量约为914台套,需求量约为265台套,其中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占比为29.15%。随着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进程加速,外骨骼机器人制造门槛将逐渐降低,同时价格也将相应地下降。这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进入外骨骼机器人领域,促进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

目前,我国布局外骨骼机器人的企业近300家,且以创业型企业为主。例如奇诺动力在获亿元融资后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外骨骼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反复迭代打磨产品;迈宝智能科技正面向全球提供先进可穿戴机器人装备,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

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到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虽然该政策主要是为了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但也向整个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无论是从国内需求端的反应,还是海外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认知度正在不断提升。随着外骨骼机器人赛道的参与力量越来越多,产品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增长的空间也正在打开。除了医疗和军用市场,目前在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部署增长迅速。根据全球科技市场咨询公司ABI Research 的数据,工业类外骨骼将在2028年占据整体市场营收一半比重,而出货量将占整体出货量一半以上。

随着感知计算技术和传感系统发展日益成熟,机器人或将迈入“人机融合”的阶段,即从依赖硬件传感器收集人体生物电信号发展成为将硬件客观数据与人体主观信息相结合的新型信息输入方式。人体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将形成更为高效的人体一体化智能科学系统。

文章来源: 封面新闻,华舆,金融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换人说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