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十五年耕耘自动化成为头部厂商,拓斯达的发展逻辑是什么?

机械小将 2023-10-20
290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吴丰礼,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斯达”)董事长兼总裁,是一名来自智能制造领域的“80后”创业者。2007年,吴丰礼和朋友创立了拓斯达;2017年,拓斯达成为广东省首家登陆创业板的机器人骨干企业。

“我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吴丰礼感慨道。他认为,当前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青年创业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个大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为驱动,是东莞的城市特色,也是拓斯达突围的关键。”

变与不变

2016年,拓斯达带着“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的标签上市,但最初拓斯达是从注塑机辅助设备起家。到如今,拓斯达身上又多了几个新标签,比如“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无论哪个方向,拓斯达都做的有声有色。

财报显示,2022年拓斯达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营收12.88亿元,同增15.29%;注塑装备及配套业务营收4.3亿元,同增-17.18%;数控机床业务营收2.23亿元,同增148.08%;智能能源与环境管理业务营收29.65亿元,同增96.16%。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拓斯达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SCARA机器人、六轴机器人、DELTA(并联)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等。拓斯达的直角坐标机器人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多关节机器人(如SCADA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等)从2014年就持续投入研发,在控制、伺服、视觉方面研发成果很多,近年实现持续高速成长,2022年出货量超1700台,同比增长超70%。

近年拓斯达经常被问及的可能是“你们原本是做注塑机的,为什么要去做机器人?”“你们不是做机器人的吗,怎么跑去做机床?”等类似问题,钟名亮表示,其实这些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是通用的,都是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技术,而且这三大技术涉及的成本在产品的总成本中占比较高,这些技术拓斯达均实现了自研。另外,拓斯达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都是针对客户需求和痛点,并非无的放矢。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近期表示,所有的制造企业都离不开两种基础材料:塑料和金属。塑料制品的工业母机是注塑机,金属制品的工业母机是CNC。注塑机、机器人、数控机床都需要控制、伺服、视觉技术,存在40%左右的技术协同。再比如,注塑机上游是CNC,客户是同一批人,存在很大程度的市场协同。

十五年耕耘自动化行业,四大业务跨越式发展

回顾过往,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 起步阶段(2007-2014 年)围绕注塑机辅机业务:

公司创立于 2007 年,由注塑机周边辅助设备起家,随后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模温机、机械手、注塑机用中央供料系统,形成围绕注塑机的全 套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在细分产品领域成为头部厂商。

② 规模扩张阶段(2014-2020 年)拓展自动化业务板块:

2014 年公司组建自动化团队,深度挖掘工业机器人使用场景,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2015 年正式开始研发多关节机器人,同年应客户需求,切入智能能源和环境管理行业,承接生产环境相关业务;2017 年于创业板上市;2020 年组建 CNC 事业部,并于 2021 年控股埃弗米,正式拓展数控机床产品线。

③ 转型再起步(2020 年至今)多业务整合+管理架构改革:

2021 年公司形成智能能源和环境管理、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四大板块,为提高管理效率,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重大改革调整,形成前台销售战区、中台事业部、后台职能部门的协同作战架构;各事业部聚焦细分赛道,独立运营核算,由规模主导的粗放管理转变为利润与现金流主导的精细化管理。

做确定环境中的“探路者”

在吴丰礼看来,创业路上的挑战和风险是必然的,敢于打破边界、敢于尝试,做确定环境中的“探路者”,才是创业者最宝贵的品质。

“确定性给人带来的是安全感,不确定性给人带来的是机会,所有的机遇都是在‘不确定’中萌芽和成长的。”吴丰礼说:“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我们更需要在确定的环境当中去追求一些不确定,这些不确定才是创新的突破口。”

回顾拓斯达十六年来的发展历程,吴丰礼感慨道,制造业格外需要长期主义的信念与坚守。

近年来,拓斯达专注工业母机的研发制造,在研发和开拓市场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费用。可是,将产品推向市场需要一个验证的周期,在制造业中,这个周期尤其长,成果很难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吴丰礼表示,这必然会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挑战。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制造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吴丰礼认为,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生态三大领域的协调发展。

“我们身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东莞在其中以只占全国 0.03%的土地,创造了全国 1%的 GDP,作为莞商群体的一员,我也感到非常自豪。 ”吴丰礼在青年莞商全球连线互动活动中这样说道。

在吴丰礼看来,东莞是一片青年创业热土——这片土地不仅拥有着强大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还有许多优秀青年创业者和创新型企业一起并肩前行。“大家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制造能力,也敏锐地抓住每一轮产业升级机遇,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时时刻刻弘扬‘厚德务实、敢为人先’的莞商精神。”吴丰礼说。

探索国产替代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市场份额被国外知名品牌占据。创业初期,拓斯达还只是一个生产注塑机周边辅助设备的小公司。但在后续的发展中,拓斯达逐渐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摸索出了与国外品牌抢夺市场份额的方法。

2010年,拓斯达组建研发团队,推出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机械手控制系统。相比国外同类产品,拓斯达该款产品性能不相上下,成本却只有对方的几分之一,迅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2015年,拓斯达研发多关节机器人,逐步实现运动算法、视觉系统等核心技术突破。

2016年开始,拓斯达与知名国外品牌达成战略合作,逐步了解到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基于需求,拓斯达通过应用场景研发、客户联合开发、深度定制开发、对标进口研发,反向定义、研发产品,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研发。

拓斯达从2016年进入研发投入增长通道。2016年、2017年、2018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019.08万元、4,345.90万元、6,795.8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66%、5.69%、5.67%,研发投入金额逐年增长。而近三年,拓斯达研发投入合计超过4.32亿元。

拓斯达在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底层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并在通用运动控制平台软硬件方面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逐步实现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从零部件开始控制成本。拓斯达在保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为生产个性化产品打好基础,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但拓斯达的优势不只是性价比,还体现在应用端。工业机器人只是一个部件,不能直接给客户用,必须做成一个解决方案,也就是机器人必须先做集成,加上非标的部分,才能成为一个产品。国外知名品牌的注意力主要在汽车行业,其他行业如3C、医疗、食品等,或更为细分的市场,也有机器人需求,但需求较为零散、技术成熟度不高,基于对本土企业需求的了解,拓斯达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让客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此外,拓斯达还从数字化、智能化角度着手,提升企业竞争力。钟名亮表示,拓斯达从2017年开始和华为云展开多方面合作,先后完成了SAP上云等项目,并于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数字化差旅合作项目的成功上线,整体达到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整体来看,拓斯达通过一步一步的拓展,逐步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几百亿的注塑机市场、到千亿市场规模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再到几千亿市场规模的数控机床市场,虽然拓斯达在三个市场都不属于头部竞争者(在注塑机辅机领域算是领先企业,注塑机进入时间段,尚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各领域的增速很快,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利用了近几年在新能源、光伏方面的扩产基于。至于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市场,国内企业还是具备很好的发展机会的,尤其是现阶段面临着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

文章来源: 5G产业时代,远瞻智库,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械小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