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数据反而办“坏事”?都想把手伸向行业“天花板”

未来X畅想 2023-10-26
3045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可穿戴设备充斥市场,方便使用者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但不当使用也可能引发健康焦虑等问题。医生表示,设备能为诊治提供日常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作为诊断的唯一参考依据,更不能认定为诊断结果。

67岁的高血压患者赵国伟总觉得心脏有问题,近日他来到沈阳某三甲医院,挂号到心内科。一番检查后,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维告诉他,心脏没问题,也不存在他说的漏跳情况。

原来,自半年前赵国伟佩戴智能手表监测心率后,他发现每天多次出现心脏漏跳的情况。为此,他曾6次就医。“之所以觉得有问题,可能是焦虑引起的,建议恢复用药用量,调整好心态。”李维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人群增多,近两年,运动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跑鞋等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这些设备便于使用者实时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但另一方面由于对智能监测设备数据认知不当,一些使用者出现健康焦虑、就诊增多等问题。如何正确使用智能监测设备,如何正确对待监测数据,值得关注。

佩戴智能手表后却出现健康焦虑

赵国伟患有高血压,服药10年,病情一直很稳定,并无身体不适。为了随时监测赵国伟的身体状况,儿子给他买了块智能手表,但从此赵国伟的健康焦虑也开始了。

佩戴智能手表后,赵国伟经常长时间盯着表盘上的数字看,看着看着发现经常出现心脏漏跳。“总觉得心脏要出大事,一整天都很不安。”第一次就诊,也确实发现了问题,心电图显示“窦房阻滞”。

之前有医生告诉赵国伟,可能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需要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如果需要还要做支架。赵国伟没同意,医生又建议他停了高血压药。

“停药后,漏跳次数确实少了,但心率却加快了。”赵国伟说,后来还逐渐出现头麻、胸闷、全身乏力、莫名心烦等症状。到多家医院就诊,也多次调整药量,总不见好。

李维介绍说,赵国伟来就诊时,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他发现患者的冠状动脉CT结果没问题,运动时也没有症状,不符合心绞痛的特征,而且用智能手表监测前,长期服药没有任何不良症状,因此建议对漏跳不主动治疗,先调整心态,消除焦虑。

现如今,智能监测设备不仅可以监测心率、血氧、呼吸、血压、睡眠等生理指标,还逐渐囊括了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精神类指标。李维表示,健康监测设备广泛应用确实推动了使用者进行自我保健,但是也成为不少人的压力来源。

监测数据无法代替医生问诊

平时睡眠质量不是很好的李雯雯也曾遇到过类似赵国伟的情况。2021年2月,她购买了可以监测睡眠的智能手环和智能闹钟。每天一早,这两个设备会先后给她发送前一晚的睡眠监测报告,但是报告总显示深度睡眠时间过短,她决定购买睡眠片提高睡眠质量。

“大概连续服用了半个月,报告数据并未改善,又追加药量,过几天报告里竟出现了心脏骤停。”李雯雯告诉记者,去医院就诊后她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服药过量。医生提醒她,只要入睡不困难,睡眠环境舒适,就不需要服用药物。

“设备是为医生诊治提供日常数据,而不是为了患者自行‘对症下药’,因此,佩戴者应该对监测数据有正确理解和使用途径。”李维说。

34岁的陈薇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带货主播,平时非常注重外表形象。今年1月,她买了一款体脂秤监测体重体脂,但刚上秤就显示她的蛋白质水平、基础代谢均未达标。

同样在未经就诊情况下,陈薇购买了大量蛋白粉,但食用一段时间后,数据显示蛋白质水平仍未恢复正常,不仅如此,她还出现便秘、尿酸水平上升等情况。主治医师柴艳丽告诉陈薇,体脂秤给出的数据有待考证,即便显示蛋白质水平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不一定是因为蛋白质摄入不足。

柴艳丽表示,体脂秤无法与专业的医疗保健设备相提并论,只能指出蛋白质水平偏低,没有也不能给出专业就诊建议。

科技巨头抢占医疗市场,数据精准度仍是挑战

三星在2022年第一季度宣布将于同年8月推出的Galaxy Watch 5系列智能手表增添体温检测功能,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手腕的皮肤温度会受到阳光照射等外部因素等影响,因此设备准确读数变得棘手,三星的这一行为有望缩小与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差距,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国内方面,苹果由于NMPA批准其心电图功能而能更顺利地突围国内市场。不过,与苹果和三星等科技巨头面临的问题相同,旗下可穿戴设备产品要进一步扩大市场,特别是和医院端联动,其医疗级功能仍有待验证,尤其是当类似血压检测仪这样的设备集成到了智能手表上后,准确度和精度尚不清楚;其次,设备检测出的数据如何解读,也待更多数据验证。

可穿戴医疗器械聚焦慢病管理,突破传统设备局限

不同于注重消费市场的科技企业,医疗企业的可穿戴医疗器械迈出的步伐更加稳重。随着国内政策的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为可穿戴医疗器械产品的突破提供了基础条件。实时监测、大数据捕捉需求等已被广泛应用,聚焦连续生命体征监测与慢病(主要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管理。

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中国慢病患病率显著提升,且慢病患病群体逐渐年轻化,慢病防控刻不容缓。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例,中国约有 2.5 亿高血压成人患者(发病率 27.9%)、1.1 亿糖尿病成人患者(发病率 11.6%)。慢病监测与管理广泛的市场需求,为可穿戴医疗器械提供了发展契机。

专业性可穿戴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及准确性要求高、技术门槛高,需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同时相关产品生产需要经过相关部门严格的审批和监控,准入门槛高。

医疗才是可穿戴设备的终极天花板

医疗级可穿戴设备指的是拥有可穿戴技术特征、具有生命体征监测、疾病治疗等某项医疗相关功能的设备。

根据应用品类和功能特性,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商业消费级设备,一种是专业医疗级设备。商业消费级设备指的是用于日常监测,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的,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饰、智能戒指,以及其他饰品等设备。

专业医疗级设备根据功能的不同,还分为监测型可穿戴医疗设备、治疗型可穿戴医疗设备。监测型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够连续或按时采集用户血糖、心电、pH值等综合数据,例如无创血糖监测、心电监测仪、胎心监测仪等。治疗型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够对人体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预防、康复治疗,产品有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仪以及脑机接口相关治疗系统等。

在商业消费级设备方面,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是被业内人士关注最多的产品,也是成长最为明显的市场。当下,心率、血氧饱和度、睡眠指标、体温监测已经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基础功能,血压、血糖测量等还需要在技术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

为了顺利拿下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市场,此前OPPO Watch ECG、华为Watch GT2 Pro ECG均取得了NMPA医疗器械二类证。今年OPPO和华为均在智能手表的血糖监测上带来新的功能。OPPO Watch 4 Pro新增血糖表盘,在连接CGM动态血糖仪的前提下,可以在表盘上实时查看血糖数据情况;华为WATCH 4 Pro则支持高血糖风险评估。

在监测型可穿戴医疗设备方面,目前业内已经推出可以植入腹部或上臂的微型传感器,能自动记录一次葡萄糖值,经过内置芯片搭载的算法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进行查看。毫无疑问,云端化已经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治疗型可穿戴医疗设备方面,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为医疗康复带来新的可能性。当然,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不只是医疗康复,当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军事、游戏、教育、智能通讯、智慧养老、元宇宙等领域都有发展潜力。

不过,可穿戴医疗设备也存在部分挑战,特别是消费级产品在向医疗级产品过渡阶段。

一是由于大多数智能手表尚未拿到血糖监测更多的医疗级证,在数据的权威性上,商业消费级设备比不上专业医疗级设备因此测量数据和结果不作为诊疗依据。二是检测数据还不够精确,传感器、算法等技术有待迭代。三是医院、专业医生参与研发程度低,设备缺少准确的医学性。四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人士都在共同努力。例如OPPO与行业权威机构合作,对血管健康研究、心脏健康等各项健康指标进行了临床研究和数据采样验证。华为与全国 280 多家三甲医院合作,为WATCH 3 Pro new 提供的心电分析功能进行更加专业的心电图报告提供解读服务。

可穿戴医疗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出新的医疗手段,降低了医疗成本,也释放了传统医疗资源。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朝着个性化、云端化、无感化以及可植入化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 benefm善行医疗,核芯产业观察,光明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未来X畅想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